摘 要:新目標英語教材對學生聽力的適應性和語境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但從實際的教學與聽力反饋來看,并沒有很好地達到預期效果。本文通過對新目標英語教材編寫意圖及聽力文本、任務特征的解讀,基于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施聽前鋪墊、聽中滲透、聽后拓展的策略,以更好地開發(fā)與利用聽力文本,引學生聽之有道,促學生聽之有效,以聽力教學帶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凸顯聽力文本素材的多元利用價值。
關鍵詞:聽力文本;核心素養(yǎng);開發(fā)利用
作者簡介:劉瑛,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義橋實驗學校。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英語教學活動中,聽占整個語言交際量的45%,因此,聽力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目標英語教材的編寫理念是“以人為本”,以聽、說、讀、寫為基礎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從實際的教學和聽力的反饋結果來看,情況不容樂觀。筆者以本校師生為例,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
(一)學生聽的問題
首先,學生聽力目標不明確,缺乏聽力的興趣和動機:其次,學生被動地反復聽,但聽力水平改善不明顯:有的學生存在認知偏差,主觀認為中考聽力只考選擇題,對教材中的聽力訓練重視程度不夠。
(二)教師教的問題
教師聽前輸入信息過少,學生在做聽力練習時感覺突?,F(xiàn)象時有發(fā)生。聽力教學在新課教學中往往被教師一帶而過,匆匆結束。教師的聽力教學活動局限于聽錄音、做練習、對答案,教法比較單一,聽力課堂互動方式也單一。以至于學生只能停留在初步感知聽力材料和完成聽力任務層面,無法實現(xiàn)提高自身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從現(xiàn)狀來看,聽力教學在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上任重而道遠。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新課程的教學新理念,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為此,筆者對聽力文本進行了開發(fā)與利用,一方面旨在以聽帶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素養(yǎng)的提高,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也凸顯了聽力文本的多元利用價值。
二、操作原則
新目標英語教材對學生的聽力適應性和語言理解能力要求較高,為引導學生較好地完成聽力任務,教材多以對話為主,在任務設計上以打鉤、標序、信息配對、完成任務表格等為主。聽力任務的設計原則是以課時為依托,體現(xiàn)聽力技能的漸進性和層次性,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循序漸進?;谶@樣的教材編寫原則,筆者根據(jù)教學實際,重點通過聽前鋪墊、聽中滲透、聽后拓展對聽力文本進行開發(fā)和利用,旨在引學生聽之有道,促學生聽之有效,從而綜合性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最終實現(xiàn)以聽帶動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三、策略實施
(一)聽前:有效鋪墊,蓄勢待發(fā)
1.優(yōu)化聽前導入,激發(fā)聽力興趣。在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聽前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必須做到優(yōu)化聽前導入。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滲透一些跟聽力內容相關的必要的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及方法策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們帶著興趣,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以九年級上冊Unit2 Section B 1a-1d聽力教學導入為例。
T: Do you know Halloween?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estival?
通過聽前提問導入,結合1a的圖片和思維導圖處理Halloween、haunted、spider等生詞,使得學生對trick or treat 有初步的了解,調動學生對Halloween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接下來要聽的內容感興趣,從而減輕因文化背景積累不足所帶來的學習壓力,為接下來的聽力教學做好充分的鋪墊。
2.活用插圖,預測內容。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聽力內容大部分配有插圖,圖片上的信息都與聽力內容密切相關,教師不可輕視那些細小的題材,它們有時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信息引導學生有效地預測聽力內容,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的鋪墊,有利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帶著疑問和目的去聽,學生的注意力會相對更集中,能較準確地完成聽力任務,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以八年級下冊Unit6 Section A 2a根據(jù)聽力插圖預測為例。筆者聽前讓學生賞析課本上的四幅圖,然后根據(jù)本單元所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經驗去預測圖片所描述的故事發(fā)展的順序。
3.改編任務類型,化解聽力難點。教材中的大部分聽力任務在設計形式上比較簡單,但有些聽力任務卻設計得相對較難,如填表格等,雖然進行了一些有效的鋪設,但學生即使完成這種相對較難的聽力任務還是顯得很突兀。此時教師可以改編聽力任務類型,幫助學生化解聽力難點,讓學生從容應對聽力。
以九年級上冊Unit 6 Section B 1c為例。這個聽力練習內容是關于薯片發(fā)明歷史的,直接讓學生完成判斷對錯的聽力任務顯得很突兀,難度也較大。因此,筆者將這6個判斷對和錯的任務設計成了相對簡單且跟這個問題有關聯(lián)的簡答題,學生在第一遍聽的時候簡單記錄有效信息。
(1)Were potato chips invented in 1863 or 1853?
(2)Who was George Crum? What was his job?
(3)? Did the customer like the potatoes at first?
(4)How did the customer like the potatoes in the end?
(二)聽中:把握時機,有效滲透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甭犃虒W也是如此,教師有必要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滲透一些聽力技巧,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聽的能力。
1. 借助語境,滲透詞義猜測。《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初中所要達到的五級目標聽力技能的要求是:學生能夠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聽力中碰到生詞就亂了陣腳,直接影響聽力效果,究其原因,語言環(huán)境的缺失是主要因素,學生平時缺少根據(jù)語境猜測詞義的實踐活動是直接原因。因此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筆者積極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多參與猜測詞義的實踐活動。
以八年級上冊Unit9 Section A 2c聽力為例。在這個聽力練習中,available是一個影響學生做題的生詞,直接在聽力中出現(xiàn),考查學生根據(jù)語境猜測詞義的能力。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表格里的對話:“I am sorry, I'm not available.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his weekend. ”根據(jù)此語境猜測出“I'm not available”等同于I'm not free。
2. 借助話題,滲透文化理解。聽力文本中有大量的真實話題、真實情景,是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一種途徑,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提升對中外文化差異的理解,為學生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充分開發(fā)利用聽力文本,借用聽力話題,向學生滲透文化理解。
以九年級Unit10 Section B1b聽力為例。這一聽力練習要求學生把圖片和對話進行匹配,學生完成任務并不難,但教師有必要利用素材滲透中外文化差異,特別是中外就餐習俗的差異。因而,筆者要求學生在聽中寫出對話中具體的table manners,從而不至于把聽力練習只是停留在找到答案,而是深入了解中外文化差異,體現(xiàn)教學以人為本的原則。
3. 借助任務,滲透要點速記。學生在完成聽力任務時要善于快速記錄有效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準確記憶和及時做記錄的能力。例如,用簡單的字母或者縮寫來代替整個單詞。對于較長的多音節(jié)單詞,先記下前三個字母即可,等聽完再將這個單詞采用速記策略完整地拼寫出來,減少記錄負擔,強化短時記憶。
以八年級上冊Unit 3 Section B 1c聽力為例。這個聽力練習考查學生快速記錄有效信息的能力。學生平時最怕遇到要寫整個句子的聽力練習。筆者引導學生在第一遍聽時,記錄關鍵詞如:popular、better、louder等詞;第二遍聽時補全答案如“He is popular. Peter plays baseball better ”等。第一遍速記關鍵詞后再添加主語,可以高效完成聽力任務。
(三)聽后:有效拓展,錦上添花
有效的聽力訓練不應該局限于完成教材中的聽力任務,而是要通過對文本的二度開發(fā)和利用,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科素養(yǎng),有效拓展,方可錦上添花。
1.有效拓展,以聽促讀。教材的聽力文本包含了本單元的基礎語言點和語法項目,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文本素材。在聽力任務完成后,筆者會設計一些和聽力文本相關的閱讀題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聽力文本,同時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九年級上冊Unit10 Section B 1c 的聽力任務完成后,筆者會讓學生讀讀聽力文本,并根據(jù)聽力文本,試著讓學生用英語陳述Chinese table manners.
2.有效拓展,以聽促寫。對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完成聽力任務后,教師可以用寫的訓練方法對聽力文本進行有效拓展和再次利用,從而幫助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掌握語言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已學的語言知識。如,八年年級上冊Unit 2 Section B 1c、1d聽力文本“Jimmy, the bike boy”,筆者讓學生續(xù)寫Jimmy 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以聽促寫,使得聽力教學進一步升華。
3. 有效拓展,以聽促說。新目標英語教材中豐富的聽力文本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材料。如果充分利用教材聽力文本,既可以引起學生對聽力內容的重視度,也可以將聽力內容與下一課時進行很好的銜接,激發(fā)學生原有背景知識的同時較自然地導入新課。
以八年級上冊Unit3 Section B 1c的聽力材料為例,該聽力文本就可以作為下一課閱讀課2b的導入材料。具體操作如下:
T:Do you still remember Holly and Maria?
Ss: Yes.
T: What do they think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
Ss: Maria thinks a good friend is a good listener and can keep secrets.
Ss: Holly likes friends who like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him and he thinks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good at sports and popular.
T: How are Holly and Maria the same and different from their best friends?
在對聽力內容進行復習后馬上呈現(xiàn)新授課的話題“What is a good friend? Do you think if friends should be different or the same? ”,這種導入方法充分利用了課本現(xiàn)有聽力材料資源,有助于學生將新舊知識相銜接,主動建構英語知識框架,加強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 有效拓展,以聽促教。通過對歷年中考聽力命題的調查發(fā)現(xiàn),課程標準在聽力試題的選材方面有明確的要求,應選擇與學生水平相符合的真實語境中的話語材料,包括小對話、情景語篇、獨白等體現(xiàn)真實口語交際的語篇。從聽力試題的選材內容來看,更注重考查和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話題,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聽取信息,作出反應,完成任務,考查學生真實的語言水平,提升考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因此,如何尋找話題和材料是教師聽力命題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教材聽力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實際,話題豐富,可以作為單元聽力命題的有效資源,這樣不僅可以緊扣主題,而且能進一步拓展聽力材料的運用。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積極進行嘗試。以八年級上冊Unit3 Section A 2a 聽力文本為例,根據(jù)這一聽力文本,筆者設計以下題目:
1.Who is more outgoing?? ? A. Tina? B. Tara? ?C. Linda
2.Which one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A: Tara is less athletic than Tina.
B: Tina is more hard-working than Tara.
C. Tara is smarter than Tina.
四、結語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語言輸入量較少,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求一線教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從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角度來看,對聽力材料的拓展運用需要二度利用教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教材資源,引學生聽之有道,促學生聽之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素養(yǎng)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凸顯聽力文本的多元利用價值,在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夢雅.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核心原則淺談[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3):54-55.
[2]李雪梅.把握英語聽力技巧,提升英語聽力技能[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7):85-86.
[3]張敏,張卓然,黃惠賢.影子跟讀法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21(4):48-54.
33925019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