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瑞虹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危機的高發(fā)期,但心理危機下的家校合作卻常常面臨來自家長的拒絕、否認甚至指責等多種困擾。非暴力溝通模式可有效幫助教師與家長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具體策略包括:認真觀察,避免評論;耐心傾聽,充分共情;互相理解,通力配合;提出請求,正面溝通。
關鍵詞:非暴力溝通;家校合作;心理危機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8-0062-05
一、初中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家校合作困境
初中階段是個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被心理學家稱為“心理斷乳時期”“心理危機時期”。在這一特殊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狀態(tài),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也導致學生心理問題不斷呈現(xiàn)。近年來,初中學生自殺事件屢見不鮮,學校常規(guī)心理測評中抑郁檢出率也居高不下,初中階段已經(jīng)成為心理危機的高發(fā)期。
2017 年,我國衛(wèi)計委聯(lián)合會提出了《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的針對性意見》,其中明確提到 “想要落實心理健康指導,就必然提高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合作,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單位、個人的力量,推進全社會都參與到其中盡力盡責”。這一文件表達了我國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防控的重視,同時也對家校合作提出了要求。
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校方按照法律和倫理要求告知家長并請求家校合作時,經(jīng)常面臨各種困擾。有的家長拒絕承認孩子的危機現(xiàn)狀,有的抗拒就醫(yī),有的寄希望于教師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更有甚者會指責教師的不作為才導致了孩子危機的出現(xiàn)。如果教師未能掌握良好的溝通策略,很可能讓家校合作陷入僵局。
二、非暴力溝通:打破家校合作困境的妙方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的非暴力溝通方式可成為打破家校合作困境的妙方。非暴力溝通認為,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消退后,愛將自然流露。在溝通過程中,溝通者需要通過尊重和欣賞,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非讓懷疑和敵意主導兩人的關系。當溝通雙方能夠互相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就有機會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具體來說,在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心理危機時,教師可以將盡可能全面的信息客觀反饋給家長;通過耐心的觀察和傾聽,理解自己和家長的感受和需求;最后通過正面的表達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家長一起陪孩子共渡難關。
以下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非暴力溝通步驟在心理危機情況下家校合作中的應用,每個步驟中會呈現(xiàn)不同場景下教師反說和正說的示例(所有示例均為筆者在實際工作基礎上的虛構(gòu)場景),希望能為教師們更好地使用非暴力溝通提供參考。
(一)認真觀察,避免評論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而孩子的心理危機也可能成為一個家庭的危機。有的孩子看似早早休息卻徹夜難眠;有的孩子假裝積極陽光實則難解心中困擾;有的孩子表面生龍活虎卻常常獨自哭泣。初中階段的孩子更加看重同伴關系,很多孩子與父母溝通較少,導致一些父母難以了解孩子的真實近況,即便從教師口中得知孩子出現(xiàn)危機癥狀也難以接受。如何讓家長快速了解和接納孩子面臨的困擾,需要教師提前收集孩子近況,給予家長客觀反饋,并提出引導性問題促進家長反思。
1.場景
教師上午上課時,發(fā)現(xiàn)維維胳膊上有傷。溝通之后了解到,維維近期常常因為成績下滑、寫作業(yè)慢被父母責罵,晚上持續(xù)失眠,睡不著覺,甚至情緒崩潰。教師邀請家長到校反饋情況。
師:“首先,非常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學校。邀請您過來,是因為我們最近觀察到孩子的一些情況,需要跟您反饋。不知道您有沒有留意到他胳膊上有傷?”
家長:“還真沒注意,怎么搞的?他上初中后有什么事情也不太跟我們說,問他就沉默,一般吃完飯就回自己房間了,寫作業(yè)一寫就寫到很晚,經(jīng)常玩兒手機?!?/p>
2.反說
師:“孩子最近情緒不好,壓力比較大,有輕生的想法。做家長的還是要細心一點,注意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大了就不要總是打罵,不然孩子遇到問題也不跟家長說?!?/p>
家長:“他還壓力大,我們天天上班壓力多大,誰沒有過崩潰的時候。上初中之后,我們就沒打過他,好好講道理他也不聽。要說有啥問題,就是手機,他只要手上有手機,就什么都好,打游戲開心得一會笑一會叫,不知道在跟誰說話,沒手機就半死不活的樣子?!?/p>
3.正說
師:“昨天上課的時候,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他右手手臂有好幾道傷,下課找他聊了一會。他最開始不愿說,后來哭了,說自己這一兩個月每天晚上一兩點鐘都睡不著,經(jīng)常捂著被子哭,感覺很崩潰時,就用小刀劃自己的手臂,您可以回去觀察一下。”
家長:“謝謝老師對我們家孩子這么上心,我回去再仔細看一下?!?/p>
師:“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現(xiàn),有沒有和之前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吃飯、睡覺和情緒方面?”
家長:“您這么問,我倒想起來,他最近吃飯胃口不太好,經(jīng)常沒吃幾口就不吃了。遇到一點小事就發(fā)脾氣,還會使勁砸門。您說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們做家長的要怎么辦呢?”
4.小結(jié)
有一些教師喜歡說教,在反說場景中,教師隨意將孩子的問題引申到家長身上,先入為主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指責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合理,讓家長產(chǎn)生抵觸情緒。家長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會為了避免被指責而為自己辯解,或?qū)⒃掝}轉(zhuǎn)移到其他事情上,導致溝通難以順利進行。
合適的反饋是不帶預設地說出教師了解的客觀情況,如孩子自述的近況,孩子最近在校的課堂表現(xiàn),人際互動情況,以及相關的其他信息。也可以通過引導式提問,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反常之處,同樣能夠幫助家長盡快意識并接納孩子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
(二)耐心傾聽,充分共情
部分家長在得知孩子出現(xiàn)心理危機,甚至需要就醫(yī)時,可能會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情緒反應,有的傷心難過,有的擔心著急,有的拒絕否認,還有的崩潰大哭。多數(shù)教師邀請家長溝通的本意,是希望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而當家長被情緒所困,難以理智溝通時,常常手足無措,甚至產(chǎn)生比家長更為強烈的情緒反應,阻礙溝通的順利進行。
1.場景
琪琪近期在作文中吐露,自己最近與父母和朋友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沖突,無人理解,感覺非常抑郁,有輕生念頭。教師近幾周也觀察到,琪琪經(jīng)常上課發(fā)呆跑神,下課無精打采,常常一個人趴在桌子上,也不和同學說話,因此約琪琪家長到校溝通。但家長拒絕承認孩子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情況,且情緒波動較大。
家長:“我們家孩子這樣是正常的青春期反應,您還提到需要就醫(yī),我覺得根本沒那個必要,太大驚小怪了,堅持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天天工作比孩子辛苦多了,我還沒抑郁呢,他有啥可抑郁的?!?/p>
師:“您看孩子現(xiàn)在也很痛苦,很煎熬,學校的建議也是為了孩子著想,不怕一萬只怕萬一?!?/p>
家長:“哪個家長不是為了孩子著想?照你這么說,我們這樣是害了孩子?要是就醫(yī)留檔,對孩子未來有影響怎么辦?我看學校就是想推責,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未來發(fā)展?!?/p>
2.反說
師:“你怎么能這么說呢!現(xiàn)在學校是在幫你們解決孩子的問題。更何況家庭本來就是影響孩子情緒的重要因素,作為家長,你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溝通的方式。”
家長:“我們沒文化,就是這樣,孩子不愿意說我們怎么溝通啊。那琪琪跟同學產(chǎn)生矛盾,作為老師,是不是應該幫忙協(xié)調(diào)解決一下。孩子從小有話都不太跟我們說,如果孩子有朋友,現(xiàn)在也不會這么難受?!?/p>
3.正說
師:“相信您平時工作壓力一定也很大,還需要照顧家人和孩子,非常不容易,所以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也是希望她未來不用這么辛苦。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心里肯定難以接受,一方面擔心孩子的情況,一方面又考慮,如果就醫(yī)會不會對孩子未來產(chǎn)生影響?!?/p>
家長:“可不是嗎,天天忙里忙外,回到家里已經(jīng)很累了,也真的沒有時間再去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您說的是,我確實也挺矛盾的,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怎么做才能幫得上孩子呢?”
4.小結(jié)
在實際溝通過程中,為了營造合作的溝通氛圍,教師一定要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同時認真傾聽和理解家長的感受。在反說場景中,教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從而激化了家校矛盾。覺察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教師不陷入因自身情緒而指責家長的情景,避免讓溝通陷入僵局。當家長情緒激動,甚至拒絕、否認時,教師可以充分共情,幫助家長澄清自己的感受,從而快速建立家校間的信任關系,讓家長感覺到被理解、被關心,更愿意與學校合作,共同面對學生的危機。
(三)互相理解,通力配合
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個體自身,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期待,因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感受。在危機干預的家校合作中,教師期待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家長也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幫助。若教師只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而忽略了家長的需要,可能會讓家長感覺教師的“強硬”甚至“不近人情”。加上家長需要面對接受此事后的情緒沖擊,因此容易與教師發(fā)生矛盾和沖突。
1.場景
萌萌在入學心理測評中已顯示出嚴重的抑郁傾向,同時伴有自殘行為,一年半的時間里曾三次向教師表達過有自殺的想法。每次教師向家長反饋時,家長都答應多加關注,盡快就醫(yī),但遲遲不見行動。當萌萌第三次提到自殺,并表示自己曾經(jīng)獨自跨過過街天橋準備跳下時,校方高度重視,領導、班主任和心理教師共同約談了萌萌父母。
師:“萌萌爸媽,孩子從入學至今已經(jīng)三次向我們老師反饋有自殺想法,之前跟二位溝通過幾次,你們也觀察到他胳膊上有很多因為自殘留下的傷。而且我們今天才聽孩子說,上周他曾經(jīng)自己跨過過街天橋的欄桿準備跳下,后來被陌生人拉了回來。想想多令人后怕啊。她現(xiàn)在情緒狀態(tài)非常不好,第一要務是及時就醫(yī),哪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呢?”
家長:“老師,您說的情況我們都了解。不瞞您說,我們家不止一個孩子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她哥哥讀高中的時候把自己身上劃得血肉模糊,還有一次沖出去要往下跳,被奶奶攔住了。家里還有一個侄女也這樣。不過這倆孩子現(xiàn)在長大了都特別獨立,非常優(yōu)秀。我個人的感覺,您說的這些可能就是孩子青春期的一點情緒波動,不至于那么嚴重?!?/p>
2.反說
師:“之前家里有這樣的情況,更要引起您的關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靠自己挺過去。您看看最近網(wǎng)上的報道,多少孩子因為抑郁癥自殺。別說是孩子,我身邊也有非常成功的成年人,看起來活潑開朗,一切正常,但說走就走了?!?/p>
家長:“我的孩子我了解,您相信我,不會的。更何況她現(xiàn)在學習正在緊要關頭,現(xiàn)在跟不上,以后就難了。這時候去醫(yī)院,要耽誤多少時間啊?!?/p>
師:“您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生命最重要,沒有前面的1,后面有多少0都沒用,學校需要為每個孩子的安全負責,而且我們也希望孩子不要那么痛苦,所以還是建議您務必盡快帶孩子就醫(yī)?!?/p>
家長:“老師的建議我們聽明白了,那我們再考慮考慮。正好快放假了,我們到時候帶她出去玩一玩,看看會不會好點兒?!?/p>
3.正說
師:“您剛剛提到的情況我大致能理解,因為家里孩子哥哥和您侄女也曾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所以您覺得萌萌也能挺過去。不過我也聽到了一點矛盾,一方面你們相信萌萌沒有問題;另一方面也擔心她會不會真的生病了,也不知道家里孩子們這樣是不是正常。其實就醫(yī)對二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您想想,如果醫(yī)生說孩子生病了,那咱們就按照醫(yī)囑治療,如果連最權(quán)威的醫(yī)生都說孩子沒事,你們包括孩子也可以放寬心?!?/p>
家長:“您說的也有道理,但是孩子現(xiàn)在學習這么緊張,去醫(yī)院的話,要是需要治療,不就耽誤學習了嗎。”
師:“是啊,學習對于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也是家長和老師關心的重點,但這是建立在孩子健康的基礎之上。我們要先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平安,等孩子回來后,各科老師都會提供針對性的幫助?!?/p>
家長:“謝謝老師,那就麻煩你們了。我們盡快帶孩子去看看,之后咱們再溝通?!?/p>
4.小結(jié)
在反說的場景中,教師的一切溝通均圍繞著“要求家長帶孩子就醫(yī)”這一目的展開,要求家長理解并服從學校的建議。當家長抵觸時,采用講道理甚至強硬要求的方式進行溝通,而家長依舊按照自己的理解,認為孩子只是短期心情不好,放松一下就能解決問題。即便通過強制要求,能夠讓家長短期屈從于教師的權(quán)威,長期來看,也難以與教師建立信任關系。
在正說的場景中,教師及時抓住了家長對于就醫(yī)的矛盾心理,強調(diào)轉(zhuǎn)介并不意味著孩子問題嚴重,只是需要專業(yè)機構(gòu)更全面的評估,以便更好地幫到孩子。同時,對于家長關注成績一事表示理解,說明當下情況的特殊性,讓家長感受到學校有力的支持而非嚴厲的要求。
(四)提出請求,正面溝通
當孩子出現(xiàn)心理危機時,家校溝通的最終目的是教師與家長互相配合,幫助孩子解決當下的困擾。教師往往期待家長能帶孩子及時就醫(yī),改善家庭氛圍;家長期待教師能給予指導和幫助。在建立信任關系后,教師需要正面表達孩子問題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給出建設性的意見,讓家長了解自己的教育弊端,并知道下一步如何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反饋要以正面請求為主,重點指出家長“要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和家庭的關心,同時體現(xiàn)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場景
莉莉父母離異,家中只有母親支撐起整個家。莉莉平常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學業(yè),還要早起晚睡照顧年幼的妹妹。母親生活壓力較大,也經(jīng)常因為妹妹責罵莉莉。莉莉近兩個月頻繁失眠,情緒波動較大,曾站到自家樓頂上準備輕生。放學后,教師約莉莉媽媽到校溝通,反饋已經(jīng)了解到的危機情況。
2.反說
師:“現(xiàn)在這個階段,學習壓力本來就大,還讓她照顧妹妹怎么行,睡眠都保證不了。她現(xiàn)在情緒狀態(tài)不太好,平常在家要多關心她,耐心地跟她溝通?!?/p>
家長:“我天天回去問她作業(yè)寫得怎么樣,她都很敷衍。我的話孩子根本不聽,剛說一兩句就把門關上了。我沒文化,也不知道怎么教育,不然也不會總是麻煩老師您。”
師:“她現(xiàn)在的情況還是需要引起您的關注,想想曾經(jīng)站到樓頂上,多后怕呀,還是需要帶孩子去醫(yī)院看一下?!?/p>
家長:“其實她平常在家看起來也挺正常的,可能只是去樓頂上散散心,自己調(diào)整一下應該就過去了吧?!?/p>
3.正說
師:“孩子現(xiàn)在壓力比較大,也曾經(jīng)到樓頂準備輕生,想想真的很后怕,孩子都還沒跟您說。萬一出什么事,您說多讓人擔心啊?!?/p>
家長:“是啊,這孩子,你說她要是出事了,我該怎么辦。這孩子平常有什么事也不跟我說?!?/p>
師:“您先別擔心,孩子現(xiàn)在正值青春期,處于自我中心的階段,而且由于前額葉發(fā)展不完善,所以情緒波動較大,也比較容易和父母發(fā)生沖突,這些是正常的。作為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盡量少說多聽,最好她說5句您說1句,而不是她說1句您說5句。經(jīng)常問問她‘今天過得怎么樣’,避免所有的話題都和‘成績’或‘妹妹’有關。別看孩子總跟您鬧矛盾,其實她特別在意您的看法。少說就能減少對孩子的教育和評價,多關心,孩子才更愿意信任您?!?/p>
家長:“好的,謝謝老師,我以后盡量少說多聽,多問問她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不過可能有點難,有的時候我比較著急,控制不住。”
師:“沒關系,為了孩子咱們努力嘗試。但是因為她曾經(jīng)有過輕生的行為,現(xiàn)在自己也很痛苦,這就意味著她大腦中讓人快樂的多巴胺分泌可能出現(xiàn)紊亂。這種情況下,除了咱們父母和老師多關心,也可以通過藥物幫助她從生理層面做一些調(diào)整。所以建議您盡快帶她去醫(yī)院看一下,這樣咱們好從學校、家庭還有醫(yī)院多方入手幫她恢復?!?/p>
4.小結(jié)
在反說場景中,當教師給出的建議不明確,不具體時,家長無法了解自己調(diào)整的方向,反而會因為自己之前的努力無效而感覺委屈和迷茫。例如,“耐心溝通”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家長和教師對于“溝通”的理解和認識很可能不同,最終導致家長寄希望于教師的情況出現(xiàn)。若教師一味要求家長“不要做”什么,可能讓家長感受到被指責,自尊心受到傷害,更容易和教師的意見發(fā)生分歧。
教師提出請求前,一定要讓家長感受到,一切建議的出發(fā)點都是對孩子的關心。在正說場景中,如果直接告訴家長“需要就醫(yī)”,可能會引起強烈的反抗,而告知抑郁癥的生理原因,會讓家長更容易接受就醫(yī)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請求需要明確具體,如“少說多聽”就比“耐心溝通”更具有可操作性;“今天過得怎么樣”比“多關心”更具體。
面對學生的心理危機,需要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幫助。一般而言,心理危機情況下,家校溝通的阻礙往往有以下幾種:第一,孩子出于種種考慮未向家長表達真實情況,家長對于教師的話將信將疑。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全面收集學生信息,客觀反饋并耐心引導,幫助家長看到存在的問題;第二,家長知道危機后,自身情緒波動較大,難以理智面對當下的困擾。此時教師需要充分共情和理解家長的著急與擔憂,及時發(fā)現(xiàn)和調(diào)整自己在溝通受阻時可能產(chǎn)生的挫敗和憤怒;第三,家長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存在認知上的誤區(qū),或者出于僥幸,認為孩子的問題有一定的目的性。此時教師需要理解家長的顧慮,通過溫和的方式和專業(yè)的事例進行說明,提高家長對問題的重視;第四,家長可能擔心學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拒絕孩子上學。對此教師需要正面告知,除非專業(yè)機構(gòu)明確表示孩子不適合上學,否則學校不能也不會以此為理由拒絕學生。無論孩子是否在校,學校相關老師都會在需要時提供需要的支持和幫助。在家長放下顧慮后,教師建設性的意見和專業(yè)性的建議才更容易得到家長的采納。
綜上所述,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家校合作陷入困局時,教師可通過認真觀察、充分共情、互相理解、正面溝通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與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這種基于非暴力溝通的家校合作,能夠有效緩解家長與學校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與沖突,希望能夠為危機干預中的家校合作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M].阮胤華,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9.
[2]邊玉芳.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高佳敏.心理危機防控工作中的家?!皽贤?合作”策略[J]. 智庫時代,2019,180(12):251-252.
[4]王新紅,樓俊穎.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