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摘要:10~11歲的男生正值青春期初期,由于身體的發(fā)育和性意識的覺醒,開始注意身邊的同齡異性,有了渴望了解異性、接近異性的意愿。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受各種情緒的困擾不愿與家長溝通,容易出現(xiàn)行為偏差,影響人際交往及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一名五年級男生由于親情的缺失和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出現(xiàn)個性和行為偏差,心理教師鼓勵他勇敢地向父母、老師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重建人際信任。
關鍵詞:青春期;異性交往;行為偏差;個案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9-0049-03
一、個案概況
2020年4月,我校一名男生躲在女生廁所被發(fā)現(xiàn)后遭到全班同學排斥,內(nèi)心波動,情緒受到?jīng)_擊,家長和老師為此感到焦慮。
具體情況如下:那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后,該男生在三樓女廁所外徘徊了一會兒,見四周無人,便溜進廁所。正好同班女生如廁,他就在隔壁趴在地面偷窺,邊看邊偷笑。女生覺察到異樣,同時聽出是他的聲音,他羞愧地“嗯”了一聲,慌忙跑出廁所。此事在班級傳開,班主任得知此事,覺得情況有些嚴重,便推薦他來到心理咨詢室。
(一)一般資料
小毅(化名),11歲,五年級男生。家中獨子,父親是飯店廚師,平時很晚回家,幾乎沒時間陪孩子。母親是臨時工,在教育孩子方面簡單粗暴,經(jīng)常指責、抱怨、諷刺孩子。母親對自己不當?shù)慕逃绞接兴X察,但脾氣上來控制不了,發(fā)泄完之后又很后悔。在生活方面,母親他的關心無微不至,處處包辦代替,無形之中剝奪了他獨立做事的能力,久而久之,使他養(yǎng)成了膽小、敏感、遇事謹慎、少言寡語的個性。
(二)心理教師觀察
小毅,高高的個子,結實健壯,有禮貌,語言表達有些斷斷續(xù)續(xù),但總體語義連貫、思路清晰;身體發(fā)育正常,自知力完整,有自我覺察和自助意識。
(三)班主任、科任教師反映
學習方面:注意力不夠集中,作業(yè)不太認真,成績也不怎么理想。
行為方面:平時少言寡語,很少跟同學一起玩。喜歡去女廁所門口向內(nèi)張望,喜歡跟在老師或同學背后指手畫腳地嬉笑。
性格方面:膽小,靦腆,敏感。
(四)家長反映
小毅比較靦腆,但很有禮貌,見到熟人會笑著打招呼;寫作業(yè)時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很想交到朋友,高興的時候挺愛講話的。
二、案例分析
從家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陳述中,我注意到兩個問題:
1.小毅父母關系不和,教養(yǎng)方式不當,親子陪伴不夠,使孩子缺愛,不自信。
2.小毅對異性充滿好奇,有困惑卻不敢與人交流,自知某些想法與行為不當又無法自控,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學習。
小毅對于自己此次行為非常后悔,說明他有羞愧心,有覺察力。他在強烈的好奇心和萌動的性意識的驅(qū)使下犯下錯誤,從他對事件的描述及對自身行為的解析來看,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在認知方面沒有問題,只要家校合力,相信他定會改正錯誤。
三、輔導過程
第一次咨詢
1.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
第一次面談,小毅傾訴了約一個小時,我發(fā)現(xiàn)他對老師和同學的話很在意,很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理解。
進門時,他紅著臉,緊張地看看班主任,又看看我,雙手不時地擺弄衣角??紤]到事件發(fā)生后班主任的態(tài)度有些偏激,于是我請班主任先離開,表示想單獨跟小毅溝通一下。
我微笑著迎上去,請小毅坐下,給他倒了杯溫水。他進門時有些扭捏,表情很不自然,結合他的家庭環(huán)境及目前在校情況,我猜想他之前應該沒接觸過心理咨詢,對此有戒心。于是,我先向他解釋了心理咨詢的對象絕大部分是心理健康的人,當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困擾或想追求更高的心理品質(zhì)時,都可以通過心理咨詢獲得幫助。學校咨詢室開放以來,每天都會有人來咨詢,所以也不用擔心別人知道你來咨詢后會有異樣的眼光,而且咨詢內(nèi)容會對外保密。
聽完我的解釋,他放松了一些,于是我們開始了下面的談話。
“昨天的事情班主任已對我說過了,她非常關心你,怕因此影響你的學習和同學關系。現(xiàn)在,老師想聽聽你內(nèi)心是怎么想的。”
他靦腆地笑了笑,說:“媽媽知道了肯定要罵我,老爸會打死我的,老師、同學也會不喜歡我,我不知道該怎么辦?!?/p>
“有這么嚴重嗎,能跟我說說事情的經(jīng)過嗎?”
他頓了頓,然后支支吾吾地道出那天發(fā)生的“丑事”。
在他描述事件的時候,我始終面帶微笑,專心傾聽,適時地點頭,他的表述也越來越流暢。聽完,我對他進行了肯定:“你很誠實、勇敢;對自己的行為有清晰的認知,有羞愧心;語言表達能力不錯,可以讓我清楚地了解你當時的想法和內(nèi)心的矛盾。”
我的肯定讓他一下子坐直了身體,眼里閃著光:“老師,你是說我的表達能力不錯?可是,我犯了這么大的錯,同學們肯定都討厭死我了,我沒有朋友了,老師也不喜歡我了?!彼蝗坏拖铝祟^,眼里的亮光迅速黯淡下去。
“我看事情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復雜,更何況你是出于好奇心才做出這樣的行為。知道了問題的存在,事情就有解決的曙光。如果一個人犯了錯還自以為是,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愿意去改變,那才可怕呢!”我的這番話又一次打動了他的心,拉近了我和他之間的距離。
“老師,那你幫幫我吧!”他雙眼閃著期盼的光芒。
“你愿意改變自己嗎?”
“是的,我愿意!”他回答得很快,“我愿意改變,其實對于這件事我一直也很煩,一遍遍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可每次經(jīng)過女生廁所,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張望。我很害怕!”
“你覺得這事做得不光彩,擔心老師批評你,擔心在人前抬不起頭來,還擔心爸爸媽媽懲罰?”
“是的?!?/p>
2.了解有關情況,幫助其調(diào)整認知
與小毅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后,我和他進行了深一層的談話,幫助其調(diào)整認知。
“你的這些擔心我十分理解,換作我,或許比你更著急?!?/p>
“我爸可兇了,經(jīng)常不在家,偶爾回來還跟媽媽吵,平時基本不帶我出去玩兒;媽媽脾氣也不好?!?/p>
接下來,他跟我講了母子間的相處模式,還有和同學相處的情況。他認為自己人緣不好,不善與人相處,希望改變自己。
我又一次真誠地表揚他有改過的決心和勇氣,并從以下四個方面幫助他分析了目前的情況。
(1)父母之間的矛盾跟你沒關系。父母吵架是他們感情不和、缺乏溝通導致的。爸爸工作忙,經(jīng)常因為加班而晚回家,說明他是一位有責任心、有事業(yè)心的男子漢。爸爸很少陪伴你們,并不代表他不愛你們,只是他不懂得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他以為拼命掙錢就是對你們最大的愛。媽媽也是一樣,既要工作,又得操持家務,還要督促你學習,看到你學習松懈、成績不理想,難免著急上火,語氣也就不好了。
(2)同學不愿意和你交朋友,確實令人煩惱,最根本原因是你不夠自信、不夠大膽。如果你試著改變自己,多和大家交流,多接受別人的建議,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相信你一定會收獲好人緣的。
(3)班主任批評你,說明她很關心你,希望你進步。
(4)對異性朋友好奇、渴望了解異性是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會有的心理,這跟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沒有關系。這恰好說明你走向成熟了,要漸漸長成一名真正的男子漢了。問題的關鍵是你進了不該進的地方,對別人造成了傷害,這一點是需要反省并改正的。
談話期間,小毅反復提到,這次事件最好不讓媽媽知道。起初,我沒有正面回答他,最后,我告訴他:“犯了錯害怕?lián)熑?、受批評,這些想法很正常,但男子漢要敢做敢當,勇于承認錯誤。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辦法改正,并主動承擔責任,例如主動向女生和她的家長真誠道歉。不過,靠你一個人的努力可能會有點困難,需要老師、家長一起幫助你,同意嗎?”
他使勁兒點點頭。
我繼續(xù)說:“而且,這件事老師是有責任告訴媽媽的。你再考慮一下是自己去說還是老師去說?”
他說:“還是我自己說吧?!?/p>
“嗯,真棒,為你的勇氣點贊?!?/p>
最后,我請他就此次來訪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小毅笑著說:“老師,從來沒有人跟我有過這么長時間的談話?,F(xiàn)在我輕松多了,謝謝老師,下次還能找你聊天嗎?”
“當然可以,謝謝你的信任,我們已經(jīng)是好朋友了。”
第一次咨詢之后,我跟小毅的班主任和媽媽分別做了一次深度談話,共情了她們的焦慮與不安,并分享了教育孩子的一些技巧。同時,也向她們轉(zhuǎn)達了小毅內(nèi)心的需求,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幫助小毅渡過難關。
第二次咨詢
第二次來訪,小毅心情平復了許多,上次事件造成的心理負擔減輕了不少,同時又提到兩點新的煩惱:父母不讓自己看電視,因為一看就會停不下來;媽媽總是幫自己洗頭、洗澡、擦屁股,小雞雞總是很癢,他總是忍不住用手去摸,媽媽發(fā)現(xiàn)了會罵他,還說他是流氓,長大了會進監(jiān)獄。
我給他的建議如下:
(1)和媽媽約定看電視的時間,超出規(guī)定時間由媽媽關掉。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先從洗頭開始,最初幾次可以讓媽媽在一旁指導,但一定要自己動手,以后都自己來。
(3)小雞雞實在難受就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聽取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不要用手去摸,這樣不衛(wèi)生。
(4)在不難受的情況下不需要每天洗得很仔細,否則保護膜洗掉了容易感染。
(5)洗腳和洗屁股的臉盆、毛巾要分開,以防交叉感染;摸小雞雞只是出于好奇,是對自己生殖器官和身體進一步了解的方式,跟你的道德品質(zhì)沒有關系,但是經(jīng)常去觸摸對身體不好,影響健康。
最后,我告訴他,媽媽的每一次批評和責罵背后都是滿滿的關愛,要理解媽媽,多與媽媽溝通,同時盡量少讓媽媽擔心,自己的事自己做。
四、效果與反思
(一)輔導效果
五次面談之后,個案進入追蹤階段。追蹤了解表明,小毅在家人的陪伴和幫助下開心了不少,小毅爸爸會盡量抽時間陪妻兒,小毅媽媽也在我的推薦下加入了“舟山家長成長團隊”,經(jīng)常聽課學習,和家長朋友們共探討、共成長。小毅的各科成績穩(wěn)中有升,和同學的關系有所改善,同學會主動找他一起活動,他也經(jīng)常幫助同學,幫老師搬作業(yè)本。他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學習和交友方面,之前的不良習慣和不當想法悄悄消失了。綜合來看,本個案的輔導干預是成功的,效果是明顯的,這與小毅家人和班主任的協(xié)助分不開。
(二)引發(fā)的思考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重大,想要孩子改變,家長應該先改變。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親情的家庭,孩子易出現(xiàn)個性偏差或行為失當。夫妻關系和諧、父母情緒穩(wěn)定能給孩子以安全感。
在對小毅的輔導中,我覺得來自父親方面的支持還不夠。對待這樣的個案,心理教師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愿意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成員身上,與他齊心協(xié)力去幫助孩子,在此過程中,再一起潛移默化地改變其他家庭成員,從而促進整個家庭的成長。
小毅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不歧視他的老師,遇到了一群愿意接納并寬容他的同學,還有愿意為他做出改變的父母,使得他在學校集體生活中,慢慢朝著陽光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盛. 認知療法“三階段”闡微[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35):21-22.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