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孫遠剛
摘要:學習分心是指學生不能將心理過程集中指向?qū)W習活動的心理現(xiàn)象,例如,出現(xiàn)闖入性思維,做出東張西望等與學習無關的行為。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咨詢師在科學心理學的視角下,運用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通過放松訓練和輸入積極的程序性知識,結(jié)合認知輔導,幫助一位高中生成功克服了學習分心,提高了學習效率。
關鍵詞:學習分心;元認知心理干預;放松訓練;認知輔導;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9-0052-03
一、個案概況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小林(化名),女,遼寧省某重點高中普通班學生。自述初中時性格較為外向,喜歡結(jié)交朋友。但由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好,自己沒有手機,除了上學,其余時間和同學沒有聯(lián)系。小林父親是普通個體司機,每天早出晚歸;母親是工廠操作工,雖上班時間很早,但每天堅持早起給小林做早餐,希望她養(yǎng)好大腦,考出好成績。
小林平時聽話、乖巧,學習努力,幾乎沒有社交。她成績優(yōu)異,尤其是初中物理,在電學上,無論平時小考還是期末大考,常是班級第一;在力學上,成績雖不能保持第一,但總是班級前三。中考正常發(fā)揮,考入?yún)^(qū)重點高中。
重點高中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小林進入高中后學習依然很努力,學習成績徘徊在班級中上游。高一時物理成績較好,有一次物理考試很難,她還考了班級最高分。但是自此之后,物理成績直線下滑。她課上積極回答問題,課后有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但物理成績?nèi)詻]有任何起色。慢慢地,小林不再喜歡上物理課,害怕物理老師每次上課都第一個提問自己,懼怕寫物理作業(yè),每次都是最后寫,寫的時候也是磨磨蹭蹭,不能沉下心來,腦海中總是出現(xiàn)各種闖入性思維。如“剛剛的這道數(shù)學題怎么解呢”“明天課間操又能看見隔壁班的男生了”“一會兒晚自習下課回寢室干什么呢”等。同時,每次物理考試小林都無法集中注意力,致使考試成績不佳。雖然父母沒有直接批評她,但總是給她講一番大道理,讓她不勝其煩。久而久之,她認為自己腦子不聰明,不適合學習物理,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學年。
現(xiàn)在小林升入了高三,高三是高中的決勝階段,隨著知識難度的提升,小林對物理學習越來越苦惱,每天都喘不過氣兒來,情緒狀態(tài)十分不好,于是,班主任推薦她來做心理輔導。
(二)癥狀表現(xiàn)
一寫物理作業(yè)就分心,磨磨蹭蹭,想其他事情,學習效率低下。
一上物理課就害怕,害怕老師每次上課第一個提問自己,自己還回答不出來。
一到物理考試就無法集中注意力,考試成績直線下滑。
二、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一)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與認知評價性情緒
潛意識是人類沒有意識到或意識到但控制不了的心理活動過程與狀態(tài)。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是一種條件反射,它是指一到某種情境便自動化生成某種反應,且反應是不受意識控制的,例如望梅止渴,望向梅林便不由自主地流口水。在這個過程中,情緒為中間變量,即在特定的情境下人會自動產(chǎn)生某種情緒,自動運行某一特定的行為或思維反應,同時伴隨某種特定的生理變化[1]。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可以用S-E-R來描述,其中S為某一特定背景下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E為這種相互作用引起的某種情緒,R為根據(jù)這種情緒自動運行的各種反應。由于人們會對自己的反應(R)產(chǎn)生評價,這種評價會引起認知評價性情緒(E1),這種認知評價性情緒又會進一步增強條件性情緒(E),形成一個閉合循環(huán)[2]。
當小林學習物理的時候(S),會自動產(chǎn)生焦慮情緒(E),在這種情緒的推動下,會產(chǎn)生消極思維和行為(R),即每次看到物理題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從而產(chǎn)生分心行為。面對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不佳,小林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產(chǎn)生消極的認知評價性情緒(E1),認為自己腦子不聰明,就是學不會物理。這種認知評價性情緒(E1)會再次推動焦慮情緒(E)的升高,從而形成一個負性的增強循環(huán)。
(二)情緒推動單向思維,增強循環(huán)放大過程
情緒會影響人們思維檢索知識的方向,即積極情緒會推動思維向積極的方向檢索知識,消極情緒會推動思維向消極的方向檢索知識[3]。
小林由于考試成績一直下滑(S),產(chǎn)生焦慮情緒(E),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推動下,小林一寫物理作業(yè)就分心(R1),認為自己不應該花費大量時間寫物理作業(yè),因此更加焦慮,此種焦慮為認知評價性情緒(E1),這種認知評價性情緒會繼續(xù)推動條件性情緒(E)。
小林害怕上物理課被老師提問(R2),認為自己肯定回答不出來,很丟人,產(chǎn)生認知評價性羞愧情緒(E2),這種負面的認知評價性情緒也會推動條件性情緒(E)。
小林物理考試時無法集中注意力(R3),認為自己腦子不聰明,產(chǎn)生焦慮、無奈的認知評價性情緒(E3),因此推動了條件性情緒(E)。
小林的條件性情緒、思維或行為反應、認知評價性情緒三者形成閉合循環(huán),互相推動,使得普通問題發(fā)展成為癥狀。(見圖1)
(三)父母嚴厲的教育方式
當父母發(fā)現(xiàn)小林每次物理考試成績都較差時,雖然沒有直接批評她,但是父母講大道理的教育方式讓本就聽話、乖巧的小林產(chǎn)生了更嚴重的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又會使小林在學習物理時分心,花費大量時間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同時又得不到相等的回報,因此小林會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適合學習物理,但是又想提高物理成績,這種矛盾心理加重了她的焦慮情緒,并再次增強循環(huán)放大。
(四)個性因素
小林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個性敏感脆弱。她內(nèi)心很在意父母、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希望得到認可。這類學生更容易建立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
三、心理輔導過程
(一)認知調(diào)整
首先,為小林講解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的基本原理,使她認識到,自己物理成績下降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是由于焦慮情緒與刺激情境建立了條件反射。她一到某種情境就自動產(chǎn)生負面情緒,這種自動聯(lián)結(jié)的過程是本人意識不到或意識到但控制不了的過程,即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過程。這是后天建立的條件反射,容易建立和消除。
其次,告訴小林,所有的癥狀反應都是在條件性焦慮情緒的推動下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使人推動思維向負性方向檢索知識,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從而使自己更加焦慮,加重癥狀反應,這是情緒推動單向思維的增強循環(huán)放大過程。
最后,讓小林明白,偶爾出現(xiàn)學習分心是正?,F(xiàn)象;凡事都有成功和失敗,失敗是在為成功積累經(jīng)驗,我們要以預期成功、超脫失敗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學會欣賞自己、一念放下。
(二)放松訓練
放松訓練本質(zhì)上是一種暗示學習過程,在臨床上可通過肌肉繃緊放松來重塑心理經(jīng)驗[4]。在漸進式肌肉放松的過程中,可以輸入風景想象,加深放松程度。例如,咨詢師讓小林想象自己正躺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空氣是那么清新,清風拂過發(fā)絲,暖陽輕撫臉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舒適,她感到非常放松。
接著,為小林輸入正確的程序性知識,讓小林想象放學回家,心態(tài)平和地打開書包拿出物理作業(yè),拿起筆開始做題,有不會的題先放一放,第二天去請教老師。老師上課提問時她感到輕松愉悅,站起來之后能夠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問題,如果答對了就鼓勵自己真棒,答錯了也沒關系,感謝老師幫助自己查漏補缺。想象自己走進物理考場,做三個深呼吸,告訴自己能行,心情平靜地迎接考試。
用放松訓練激發(fā)小林的高效學習狀態(tài),讓新的程序性知識在小林的頭腦中優(yōu)勢興奮,從而消除原來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建立積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和正向的增強循環(huán)系統(tǒng)。
(三)增強親子溝通
小林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也是她學習物理伴隨消極情緒的重要原因。咨詢師在對小林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也和她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從她父母口中了解到,他們都出身農(nóng)村家庭,家庭條件限制了他們考大學,現(xiàn)在每天過著起早貪黑的生活,因此他們把希望加在小林身上,懂事的小林每一步都按照父母的要求做,把自己封閉在只有學習的循環(huán)圈里。對此,咨詢師建議小林的父母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和學習現(xiàn)狀;每天給予對方一個擁抱,拉近彼此的身心距離。
(四)防復發(fā)訓練
防復發(fā)訓練旨在讓來訪者掌握元認知干預技術原理,學會自我診斷、自我分析當前問題。操作要點:在咨詢師的引導下,來訪者預想以后可能會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點,平時通過小程序肌肉繃緊放松、體育鍛煉等方法來引發(fā)積極情緒,在積極狀態(tài)下自發(fā)輸入正確的程序性知識。例如,小林在跑完步后想象再次面對父母的督促時,要先做一個深呼吸,耐心聽父母把話說完,并且心情平和地告訴父母自己會努力學習,讓父母相信自己,然后擁抱父母。同時,鞏固自己新的正確的信念:只要我堅持,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困難,我是最棒的!由此將每一個問題情境都用正確的程序性知識替代,達到一遇到此情境就自動運行正確程序。
咨詢師讓小林堅持完成元認知作業(yè),先復習元認知干預技術的原理,再堅持每天運動打卡,把每一天的進步記錄下來并拿給咨詢師看,咨詢師給予積極評價。
四、輔導效果及總結(jié)反思
(一)輔導效果
先后對小林進行了六次干預,修正小林的錯誤認知,消除癥狀反應。干預結(jié)束后,小林自述可以靜下心來寫物理作業(yè),對物理老師的提問也不再反感,能夠以平常心參加物理考試,找回了初中學習物理時的狀態(tài),學會了肯定自己、悅納自己,最后通過努力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學。
(二)總結(jié)反思
1.抓住杠桿解,調(diào)適情緒
咨詢師要剖析來訪者問題的深層結(jié)構(gòu),弄清哪個問題要優(yōu)先解決,哪個問題是附加問題。要注重調(diào)控來訪者的情緒,情緒通常是一切問題行為的核心,只有情緒降下來,人們的思維才會正向地檢索知識。
2.積極關注,及時強化
心理輔導的重點不應放在來訪者的問題行為是什么上,而應放在指導來訪者怎么做去消除問題行為上。在本個案的咨詢過程中,當小林說今天的情緒有所緩解,或者今天能夠堅持一個小時靜下心來寫物理作業(yè)的時候,咨詢師給予鼓勵,讓她認識到學習分心不可怕,要關注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哪怕每次只有一點點進步,都能夠放大正能量,形成一個良性的正向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金洪源,王云峰,魏曉旭.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M].大連: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李歡歡.掙脫“焦慮”的枷鎖,重拾快樂時光——一名陷入高焦慮的高中生的元認知心理干預[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0,2(3):54-56.
[3]何竟軒. 一例學習障礙學生的元認知CEK技術干預[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1):45-46.
[4]郭春紅,劉寶宏. 幫助孩子搭建進步的階梯——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在幫助學習困難學生中的應用[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2):45-47.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