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凱旋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明確了學校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方向。而體育學科是堅持“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彰顯了體育教育對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獨特功能和價值。長期以來,體育課的德育教育滲透不到位,存在著表面現(xiàn)象,沒有實質性。關鍵是體育教師對“立德樹人”的理念理解不全面,不能有效地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又因體育教材的解讀不透徹,缺少情感教學目標的精準設計;課堂學練時德育評價,缺少時機把握的準確性等,影響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那么,體育教育如何滲透德育、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一、堅持德育為先,用榜樣引領學生的情感目標
學生喜歡體育運動,更喜歡陽光的體育教師上體育課,是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師著裝整潔大方,教態(tài)自然端莊,語言生動形象等行為舉止,都能時引起學生注意,特別是教師的良好行為與思想品德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發(fā)揮榜樣力量,關注自我言行舉止,無論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下交流互動中,都應當以溫柔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此外教師關注自我內(nèi)在德育品質的培養(yǎng),與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比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練習快速跑,之后為了鞏固快速跑教學成果,教師則設置了以小組競賽的比賽形式進行,在比賽過程當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想要獲得冠軍,但是冠軍只有一個,在比賽過程中當出現(xiàn)小組失誤或者是體型肥大學生交替時,經(jīng)常會聽到個別小組隊員產(chǎn)生內(nèi)部矛盾,并埋怨對方跑得慢,甚至有的隊員消極參賽,直接影響了最終的小組排名。在比賽結束之后,教師首先恭喜獲得冠軍的小組,之后教師在全班學生面前提問,為何冠軍組可以獲得冠軍呢?大部分學生則直接回答因為他們跑得快。教師則發(fā)揮引領作用,其實冠軍組之所以獲得冠軍,并不是單純因為他們跑得快,不知道大家是否發(fā)現(xiàn),冠軍組的人都十分團結,在比賽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會聽到他們組的人為自己的隊伍加油助威,從來沒有相互埋怨過,恰恰是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讓他們?nèi)〉昧俗詈蟮膭倮?,這是一種良好的集體觀念團結品德。之后有個別學生提出了疑問,在我們組內(nèi)確實有的學生跑的非常慢,成了拖后腿的呢。教師繼續(xù)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恰恰是因為這位學生跑得慢,才更加需要大家的鼓勵呢,對不對?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但是一把筷子則不容易折斷。團結就是力量,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團結起來,共同進步。在教師引導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德育理念,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從而讓小學生更加有集體概念和觀念。
二、利用教材資源,用目標定位學生的情感教學
體育的核心素養(yǎng)是指運動技能,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三個維度構成。其中,體育品德是由體育項目所具有的品性顯現(xiàn)的,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教材的情感教學應為遵守規(guī)則、團結合作、維護集體利益等體育品德;又如耐久跑教材的情感教學應為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挑戰(zhàn)自我的體育品德。于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體育教材的德育教育,將體育教材內(nèi)容與德育知識點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進行體育知識學習中,掌握德育知識點,進一步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從而打造完整性體育德育教學體系。比如,耐久跑教材:教師首先考慮到該教學內(nèi)容是一個長距離的奔跑練習,需要消耗較大的體能;同時,學生又要克服緊張、畏懼和怕苦心理;最終通過堅強的意志與毅力完成動作技能的教學任務,也達成了耐久跑情感目標的教學任務。又如,在體育課堂教學之前,很多學生不理解為何在室外上課,有些活動是可以在室內(nèi)完成,之后教師面對學生的疑惑,則為學生講述日光、空氣和水等自然力對于鍛煉身體的作用,教師為學生講述日光浴、空氣浴以及冷水浴,讓學生在運動中了解它們對于身體的好處,之后繼續(xù)講述準備活動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提升運動效果,預防運送損傷而進行的運動,如果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及易造成肌肉損傷、肌腱扭傷,韌帶拉傷等運動傷害;準備活動敷衍了事,在運動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就進行運動,易對器官功能造成傷害;準備活動內(nèi)容不得當或準備活動過量,致使準備活動無效或身體功能有所下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增長學生體育運動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體育道德作風和優(yōu)秀思想品質。
三、把握學練時機,用評價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大量時間是動作技能的學練,同時,也是情感教學體驗的關鍵階段。于是,教師在學練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應注重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對技能動作的達成評價,還要對動作練習中德育教育滲透度的把握,才能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悟,進行完整化、結構化的體育學習,形成豐富的、深刻的、個性化的運動體驗,以便更好地完成德育任務。如,籃球的行進間運球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球在線上”、“人在線上”、“盯住目標運球”等,讓學生知道每一個運球環(huán)節(jié)的技能動作形成,需要恒心、毅力等意志品質的堅持;還需要有同伴間的觀察、監(jiān)督與幫助,教師通過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教學評價,既鼓勵學生積極練習,激發(fā)運動興趣,實現(xiàn)學生的自強不息、勇敢頑強、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等情感體驗。又如,50米X8往返跑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在原地練習擺臂與呼吸,掌握2—3步一吸,2-3步一呼的耐久跑動作,然后以慢跑方式體驗擺臂、呼吸、步幅等的動作協(xié)調性;最后運用四人小組合作跑,完成50米X8往返跑的完整距離的動作學練。整個學練過程中,教師采用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的評價方式,對于耐久跑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并帶領同伴共同完成整個距離;對于耐久跑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給予指導和幫助,能在同伴的鼓勵與幫助下完成跑的教學任務。這一系列的學練過程,教師要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抓住適當時機,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與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郭路,邢海潮. 德育無痕,滲透有方——小學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J]. 中國教師,2021,(S1):27.
[2]劉樹鵬.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體育學科德育實施的路徑優(yōu)化探微[A].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四)[C],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