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
◆摘? 要:筆者結合新時期的教育背景,首先在文章中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時容易出現(xiàn)的誤區(qū),然后列舉了幾種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與各位同行探討,共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長足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因此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誤區(qū)
(一)過分看重標準答案,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人生經歷、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對于相同的問題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思考,給出各式各樣的答案。然而,當前仍然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忽視了他們的個性化體驗,過分關注標準答案,要求其必須在特定框架內進行思考、分析,且認為只要學生能夠正確答題就意味著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這種錯誤的想法和做法不僅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也會弱化學生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會受到影響,并不利于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二)閱讀資源缺乏,學生的閱讀量不達標
大量的閱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也可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同時能夠促使其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散思維、提取關鍵信息,繼而學會從更加多元的角度認識世界、分析問題。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時,側重點仍然是教材中的文本,并未合理補充課外閱讀資源,也未開展更加具有實效的課外閱讀活動,導致學生的閱讀量無法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也就難以積累更多的知識,且由于閱讀范圍有限,學生的語感、思維也得不到有效訓練,因此其閱讀能力很難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方法指導不到位,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難以提升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使之具備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以此強化其素養(yǎng)。不過從實際來看,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未準確把握好“教知識”與“教方法”的度,在課上依舊比較重視文化教育,很少教學生學習一些實用的閱讀方法,在教學收尾環(huán)節(jié)也往往比較關心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沒有留心觀察其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xiàn),也不知其對閱讀方法掌握到了哪種程度,所以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的“鞭策”下會順利完成閱讀任務,而一旦離開教師,就很難獨立開展閱讀活動并完成相應的任務,這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時易走入的誤區(q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營造開放寬松的課堂氛圍
1.挖掘話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jù)文章要點來挖掘開放的話題,以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促使其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并能夠另辟蹊徑,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由此實現(xiàn)培養(yǎng)其閱讀思維的目標,推動其閱讀能力的穩(wěn)定提升。例如,教師可以以文章中相關人物的某個觀點、某個行為為切入點,要求學生結合個人實際與當前的社會背景,分析其言行是否合理、是否值得在當前普及,從而促使學生分別從正、反兩面看問題,并從個人、社會、其他人的角度展開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其批判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同時使他們超脫于標準答案,在閱讀學習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情感上的鼓舞和價值觀方面的熏陶,以此增強閱讀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其閱讀能力。
2.鼓勵學生提取閱讀文要點開展寫作活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加自由、主動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語文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結合所學閱讀文,任選角度開展寫作活動,以此培養(yǎng)其靈活的思維、獨到的眼光,輔助增強其閱讀感知能力。例如,學生們可以根據(jù)文章主題來寫讀后感,說一說自己對于相關事件的看法,也可以根據(jù)上下文和自己的閱讀體驗,將文中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使其符合全文的基調,也能合理地銜接所有情節(jié),還可以要求學生分享自己閱讀文章時存在的“遺憾”,然后通過改寫文章情節(jié)、續(xù)寫結尾等方式來塑造一個圓滿的故事。在這樣的氛圍中,小學生不必受制于參考答案,對于閱讀文內涵的把握會更加準確和全面,有利于促進其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二)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改善閱讀教學形式
1.播放音樂渲染氣氛,強化學生的朗讀體驗
學生在學習閱讀文時,往往需要開展朗讀活動,且良好的朗讀能力可以幫助他們迅速獲取關鍵信息,同時鍛煉他們的思維、語感,為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開展配樂朗讀活動,以此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輔助他們去品味、鑒賞、分析。例如,教師可以提前下載或制作符合文章情感基調的樂曲,同時可先進行范讀,待學生熟練把握基本的節(jié)奏、情感后,播放音樂渲染氣氛,再開展相應的分角色朗讀、小組競賽朗讀等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感知、體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其閱讀能力。
2.構建情境突出樂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利用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且直觀的閱讀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不斷簡化其理解過程。例如,教師可以播放與文章情節(jié)有關的影視劇片段、新聞素材,也可以展示提前整理好的繪本,以便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情節(jié),且要根據(jù)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鼓勵他們獨立探究、合作互動等,以此有效激活其思維,促使他們在交流中產生更多靈感,能夠從不同的切入點展開分析,并積累更多閱讀經驗,有利于切實推動其閱讀能力的提升。
3.補充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為了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其閱讀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補充課外閱讀資源,據(jù)此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師首先要根據(jù)課內文本的內容、主題來篩選合適的課外文本,且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喜好和教學的需求,保證文本體裁的多樣性,如童話、科普文等,然后將選好的文章集中起來,根據(jù)課內教學目標與任務來擬定群文閱讀教學計劃,并使用信息技術展示所有文章片段和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索,督促其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開展分析、總結和鑒賞活動,有助于擴充課堂容量,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儲備知識、活用技能,進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
(三)滲透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素養(yǎng)
1.批注鑒賞法
在日常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做批注,以此鍛煉其鑒賞、分析能力,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為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例如,學習一篇閱讀文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品讀文章題目,據(jù)此推測本文的寫作對象,同時可對題目進行鑒賞,感受作者擬題的獨特之處,然后可將自己獲得的信息寫在題目旁邊,此為“眉批”,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同時鼓勵他們在讀的過程中標記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語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此為“旁批”,讀完文章之后,學生會更為全面地把握文本內容,也會產生更多感悟,然后就可以寫下概括性文字,此為“尾批”。掌握這樣的方法以后,小學生每次閱讀都會自覺地進行思考和分析,也會逐漸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其自主閱讀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2.思維導圖法
為了讓學生更加順利、高效地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教他們繪制思維導圖剖析文章,以此幫助其理清文本脈絡、抓住關鍵信息,再據(jù)此進行分析和鑒賞。例如,教師可以教材中的閱讀文為例,要求學生寫下文章題目,然后以題目為出發(fā)點延伸出幾條直線,先寫下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寫作順序等,并對文章進行分層,再寫下每一層的大意,接著以每一層的大意為起始端繼續(xù)畫直線,提取每一層中的關鍵語句等進行鑒賞,分別展示其寫作側重點、用到的寫作方法和蘊含的巧思等,最后可讓學生結合此圖來完整地解讀文章,便于其快速掌握要點,同時可要求學生將此方法用于今后的閱讀學習活動中,不斷強化其自主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其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并為其未來的生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當前,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研讀新課程標準,明確閱讀教學模塊的基本理念、基本任務,把握育人方向,然后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幫助下不斷優(yōu)化教學流程和模式,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參與閱讀活動,并主動獲取知識、學習技能,同時加強引導,豐富其閱讀經驗,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小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06):75-75.
[2]王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16):70-72.
[3]蘇海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16):29-30.
[4]劉衛(wèi)華.會閱讀方法 得閱讀能力—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