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桂
摘要: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舉國上下的戰(zhàn)“疫”故事,對于中學生來講就是一本成長之書。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把災難當教材,將豐富的戰(zhàn)“疫”素材作為學習資源,培育中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學生與祖國共成長。
關鍵詞:戰(zhàn)“疫”;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在我國橫行肆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斗,抗擊疫情取得顯著成效。思政課,一頭連著課堂,一頭連著社會。思政課教師要充分挖掘戰(zhàn)“疫”資源的育人元素,將戰(zhàn)“疫”故事、學科知識整合起來,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舉全國戰(zhàn)“疫”事例,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就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主要表現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理論和文化。[1]《政治生活》是一個內容比較枯燥、知識點比較抽象的板塊。學生對政治生活也較陌生,也不太敏感,所以導致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點難以理解。以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公民政治生活》為例,教師在講授“社會主義制度”時,可以結合以下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借助問題促使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材料一: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全國抗疫一盤棋,上下各方面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強大的制度優(yōu)勢的保障下,約4萬名建設者用10天左右的時間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yī)院,堪稱“中國奇跡”,震驚世界。自疫情發(fā)生以來,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醫(yī)療救治,一些危重癥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
問題設計:同學們,結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教師通過引導和總結,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它能調動各方積極性、集中各方資源、高效有力地辦成各種大事難事、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因為所引用的材料是實實在在的事件,而不是空洞地說教,所以學生更容易接受,進而提升了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
二、舉科學戰(zhàn)“疫”事例,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就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思維品質(理智、自主和反思等)和行為特征。[2]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規(guī)模達到空前,各種信息紛繁復雜,洶涌而來,讓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取舍。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分析戰(zhàn)“疫”故事。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網絡生活新空間》為例,教師在講授“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時,可以結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創(chuàng)設問題,借助問題促使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朋友圈以及社交媒體流傳著許多偏方。有人說“大蒜、辣椒、香蕉可以預防和消滅病毒?”有人說:“放煙花和吸煙能殺滅空氣中的病毒?”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法案,上海醫(y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醫(y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大家都在關心的治療方案,其實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體現在病人身上。”[5]
問題設計:同學們,偏方是真的嗎?如何理解張文宏醫(yī)生的話?
張文宏醫(yī)生的話,體現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價值觀,有理有據地駁斥了謠言和“偏方”。教師通過分析,不僅讓學生懂得我們人類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認識是在臨床中不斷摸索深化的,所有的診治和防控方案都是經過反復試驗與論證的科學結論,而且培育學生務實求真的理性精神,自覺養(yǎng)成不信謠不傳謠的行為習慣。
三、舉依法戰(zhàn)“疫”事例,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所謂法治意識,就是人們對法律發(fā)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3]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教育越來越受到黨中央的重視,并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七五”普法規(guī)劃著重指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積極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法律知識,樹立法治意識,養(yǎng)成守法習慣。[4]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雕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里,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所以,中學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將有關法律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的法治信念和法治行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公民權利》為例,教師在講授“自由”時,可以結合以下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借助問題促使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材料三:河南焦作的吳女士在疫情期間跑去美國生孩子,當孩子成功拿到美國國籍后便返回中國,回國后她拒絕接受集中隔離!這引起了社區(qū)居民們的集體抗議。后來民警來了,民警對吳女士進行了批評教育、要求他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guī)定。最后民警帶領著吳女士一家,到指定的隔離地點進行集中隔離。
問題設計:同學們,如何理解“自由總是具體的,相對的,有條件的?”
教師通過分析,使學生意識到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在行使權利的時候要以法律為準繩,不得損害他人的、集體的、國家的利益?;谡鎸嵉纳钋榫?,采取以案說法的方式,觸動學生的內心體驗,不僅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而且強化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自覺遵法律法規(guī),捍衛(wèi)法律法規(guī)的尊嚴。
參考文獻:
[1]徐躍平.用戰(zhàn)“疫”故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江西教育,2020(Z2):10-11.
[2]滿國棟.高中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之理性精神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4):129-130.
[3]張夢媛.中學思政課教師核心素養(yǎng)探析[J].長江叢刊,2020(22):195-196.
[4]龔云潔.中學生法治意識核心素養(yǎng)培育論析[J].豫章師范學院院報,2020(4):80-85.
[5]杜駿.講好戰(zhàn)“疫”故事,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戰(zhàn)‘疫大考,彰顯中國力量”網課為例[J].現代教學,2020(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