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泉鎬 孫秀芝
摘要: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以“走進多媒體”單元教學為例,對在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主題的確定、創(chuàng)作計劃的制訂和內容的規(guī)劃等展開了研究,以此來說明思維導圖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2)08-0028-04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大多會在每一節(jié)課都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用互異的教學素材和載體來實現教學目標,此類做法導致課與課之間缺少相關的銜接,學生所學的知識零散。如果能在一個單元采用連貫統一的處理方法,如創(chuàng)作一個大的項目作品,不僅可以將相關知識技能集成在一個教學情境載體上,而且能讓學生在最后完成的大作品中提升成就感。但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由于思維能力有限,無法從整體上把握,經常顧此失彼,作品大多是停留在技術層面應付完成的。而在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利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提高作品的質量,而且能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品,體驗成功感和創(chuàng)作樂趣。
● 概念闡述
1.思維可視化及思維導圖
思維可視化運用了一系列圖示技術把不可視的思維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作為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思維導圖有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可以用專門的軟件繪制,也可以在紙上進行手繪。
2.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
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是指在某一單元學習過程中,確定一個作品創(chuàng)作主題,整個單元的學習圍繞這個作品創(chuàng)作展開,學生在完成作品創(chuàng)作的同時,掌握單元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 思維導圖在項目式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研究
浙教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下教材第一單元“走進多媒體”,包含《認識多媒體》《圖片素材的簡單處理》《編輯音頻素材》《編輯視頻素材》《制作Logo動畫》五課。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的特性,了解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媒體素材的常見文件格式以及獲取方法,并能根據需求,用相關軟件對其進行簡單的編輯處理。據此,筆者設計的單元任務是在學習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完成一個視頻短片。在學生了解了多媒體基礎知識后,音頻、視頻、動畫以及圖片處理技術的學習正好為短片制作服務。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確定作品主題、制訂創(chuàng)作計劃和規(guī)劃作品內容,最終提高作品的質量。
1.利用思維導圖確定作品主題
主題是一個作品的靈魂和精髓,是一個作品優(yōu)良與否的關鍵因素。但很多學生卻在主題的選擇和把握上犯難,或想不出好的點子,或局限于某一方面。為了在選題上盡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思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以分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各小組討論的同時,組長繪制思維導圖,將組內成員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點以“可視化”的形式記錄下來。
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一方面把握學生討論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上給予相應的提示和幫助。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將各小組的思維導圖進行歸納整合、修改和完善,形成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如圖1),學生在這張圖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感興趣的主題就可以了。
2.利用思維導圖制訂創(chuàng)作計劃
創(chuàng)作一個完整的視頻作品,包含了多個階段的工作內容,但學生往往急于求成,在沒有充分規(guī)劃、了解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的情況下,就開始盲目制作。由于缺少良好的計劃方案,所以后期的工作就缺乏時間安排和主動性,經常是想到哪兒就做到哪兒,結果不是漏掉某些重要點就是做到一半推翻重來,這不僅增加了重復勞動的時間,延遲了作品制作進度,更影響了作品的質量。
而利用思維導圖制訂創(chuàng)作計劃,能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制作一個視頻短片需要分幾步,然后利用思維導圖列出主要的工作階段,并將各階段按時間先后標上序號,以方便學生記憶和執(zhí)行,接著組織學生討論、細化每個階段的具體工作、時間進度以及人員安排,并把討論結果繪制在思維導圖上;最后,學生繪制出一張各個階段內容明確、任務細致、分工合理、安排有序的視頻短片創(chuàng)作計劃圖(如圖2)。
3.利用思維導圖規(guī)劃作品內容
在視頻短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在于短片內容的規(guī)劃。短片內容的規(guī)劃類似于撰寫影視劇本,雖然并不需要學生的作品像電影鏡頭稿本那么專業(yè),但至少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規(guī)劃,可僅僅這一點就已經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完整的規(guī)劃包含作品內容的構思、材料的選擇與獲取、劃分各個片段場景、確定短片故事結構等,而學生對信息的整理、歸納、組織能力都很有限,在創(chuàng)作該類主題作品時,或邊想邊做,想到什么就再添加,或將收集的大量資料進行簡單堆疊,內容混亂,缺乏層次感和內在邏輯。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有效的作品規(guī)劃,二是即使有規(guī)劃意識但不知道怎么入手。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視頻短片作品做整體規(guī)劃,具體方法是:
(1)以視頻短片名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中心圖形主干為分支放射出去,在節(jié)點上把短片分成幾個大塊的主要內容用簡短文字進行描述,即形成短片內容規(guī)劃的主體結構部分。
(2)對每塊內容做深入、細致的思考。視頻短片重點是故事主體部分,先要明確應從哪幾個方面表達,需要分成幾個場景片段,再把構思方案記錄下來,使其成為主體部分的分支節(jié)點。針對場景片段可以再建立下一級分支,根據需要可以在下一級的分支上繼續(xù)建立,甚至小到一幅畫面。最底層的節(jié)點表示各場景片段或者畫面所需的資源,對計劃要用的網上資源,可以備注鏈接或者網址,以便后續(xù)取用。例如,在作品《快樂成長記》中,小學片段使用的背景音樂是《童年》這首歌曲,所以可以備注這首歌曲的名稱以及相應的下載網址;對需要拍攝或者其他獲取方式的資源也要做相應的標注。
(3)分支和節(jié)點畫好后,根據需要再做適當調整,對節(jié)點上的關鍵字和文字描述做進一步完善,這樣,視頻短片作品的內容規(guī)劃雛形圖就完成了。
這樣的思維導圖很好地反映了學生對整個作品的具體規(guī)劃,對短片結構、具體的場景畫面、需要的資源素材等均做了詳盡的展現,這在方便學生執(zhí)行操作的同時,也讓教師清晰地了解學生即將制作的情況,便于更好地進行有效指導。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對場景片段按需進行刪減,調節(jié)各分支和節(jié)點,不斷完善,最后形成一張完整滿意的思維導圖。視頻短片My Sweet House的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這個視頻短片作品以拍攝溫馨的家來表達家庭的幸福,它分為四個部分,主題故事場景是最主要的部分,其中分為多個分場景,分場景再進行細分,對部分資源也鏈接了相應的下載網址,如背景音樂等。
● 應用效果
1.主題方向,有的放矢
利用思維導圖構思作品主題,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種互動式的頭腦風暴交流,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寬松、活躍的思維空間和環(huán)境,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提升,作品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也不斷高漲。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在主題構思上耗費過多時間,改變了以往作品主題游戲、動漫、軍事和校園生活占據主體的局面,主題選擇個數增多且多樣化。
2.作品創(chuàng)作,從容應對
思維導圖在作品創(chuàng)作計劃中實現了兩個重要作用:一是整個作品創(chuàng)作有了明確的時間進度安排;二是每個時間點完成什么創(chuàng)作內容有了具體指向。有了借助思維導圖制作的創(chuàng)作計劃書后,學生根據計劃書上的安排執(zhí)行,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井然有序,避免了重復勞動和顧此失彼等現象;學生以前往往會在素材獲取和選擇上投入過多時間而導致來不及制作作品,現在基本上都能如期完成作品。
3.作品內容,完備詳盡
作品內容規(guī)劃的思維導圖,把學生思考過程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了出來,而短片作品包含哪幾個分塊、主體部分分為哪幾個分場景、每個場景中需要怎樣的畫面和素材資源等隨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查閱。同時,作品內容規(guī)劃的思維導圖為之后的音頻的收集、圖片處理、視頻拍攝和剪輯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制作出結構完整、內容精彩的視頻短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踐證明,應用思維導圖,使學生的作品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學生在課時安排范圍內能夠做出故事完整、畫面較優(yōu)的視頻短片。與此同時,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面對復雜的問題,能夠分解和細化,列出較好的執(zhí)行計劃表,優(yōu)化了問題解決的意識和手段。
● 應用反思
1.處理好作品創(chuàng)作與思維導圖制作的關系
在“走進多媒體”單元中,終極任務是學生制作完成一個多媒體作品,即視頻短片。因此,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輔助學習的工具,而并非主要的學習內容,教師不需要提前花時間教授學生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因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等方法,讓學生對比、感受到思維導圖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益處,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思維導圖的用法。同時,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投入的時間,避免部分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上花費過多時間,導致制作作品時過于匆忙,影響作品的質量。
2.選擇合理的思維導圖繪制方式和工具
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用專門的軟件也可以在紙上繪制,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軟件繪制的圖形直觀、精致,便于修改,缺點在于需要事先在計算機上安裝好軟件,對學生的軟件技術操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時間上也要比直接在紙上繪制多一些;紙上繪制容易操作,相對簡單,速度快,耗時少,但是修改麻煩,過多的修改往往會導致美觀性下降,同時,保存和共享不如軟件繪制方便。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具體情況、任務需求,選擇相應的思維導圖繪制方式。
在本單元的實踐中,筆者選擇將兩種方式相結合來實現。例如,在確定作品主題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時選擇使用手繪方式,因為小組討論的結果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工作,該方法操作方便快捷,最后匯總時使用軟件繪制整合,形成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可以實現全班共享。在實踐中,筆者使用了Mindmanager思維導圖制作軟件,這款軟件較適合該類型的思維導圖繪制,且較符合學生的操作習慣。為了讓思維導圖看起更加直觀、易辨,還可以對它做適當的修飾,如字體用不同顏色表示、分支線條加粗等,但切忌過于花哨。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邵志芳.思維心理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趙國慶,楊宣洋,熊雅雯.論思維可視化工具教學應用的原則和著力點[J].電化教育研究,2019,40(09):59-66+82.
[3]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編著.信息技術七年級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4]李克東.應用可視化工具,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