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吟誦是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如何將吟誦的美感帶進課堂,有效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呢?媒體助力,開啟課趣味濃;解讀得趣,遷移課指向明;扎實訓練,練習課有層次;不拘一格,展示課蘊動力。四種課型助力吟誦教學有效開展。
【關鍵詞】吟誦? 開啟課? 遷移課? 練習課? 展示課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寧德市“十四五”語言文字科研規(guī)劃立項課題“小學古詩文吟誦實踐推廣研究”(課題編號:NDYW2021-40)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2-0022-04
吟誦是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是我國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的詩詞文賦大都是用吟誦的方式創(chuàng)作的?!叭衷?,七分讀”,只有通過吟誦的方式,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古詩文的精神內(nèi)涵和審美韻味,幫助學生更直觀地鏈接詩詞文賦的精神內(nèi)核,更深刻地理解古詩文的含義。
那么,如何將吟誦的美感帶進課堂,有效開展古詩文吟誦教學呢?
一、媒體助力,開啟課趣味濃
對于現(xiàn)代的學生來說,吟誦調(diào)顯得陌生。萬事開頭難,上好吟誦教學的第一節(jié)開啟課非常重要。
1.激趣為先
拉近學生和吟誦的距離,激發(fā)學生對吟誦的興趣,是開啟課的重要功能。以一年級吟誦開啟課為例。課始,可以借助多媒體引入中國首部吟誦傳承人微電影《大音希聲》片段。吟誦調(diào)貫穿電影的始終——《三字經(jīng)》婉轉(zhuǎn)悠揚,《從軍行》豪邁放奔放,盡顯英雄氣概。電影資源的引進不僅展示了一段傳承的佳話,更是將吟誦的獨特魅力烙進了學生的腦海里。
2.了解吟誦
什么是吟誦?吟誦有什么好處?吟誦的發(fā)展史是怎樣的?教師可以把這些入門知識精心制作成微課《吟誦》,用動畫的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這些常識。也可以把“平長仄短韻延長”等基本的吟誦規(guī)律,通過微課,用活潑有趣的對話形式進行解釋。在第一節(jié)開啟課上,讓詩詞帶上吟誦符號亮相,相機告訴學生吟誦符號的意義——第一二聲是平聲,第三四聲為仄聲。“平長仄短,韻字拖長?!边@樣,借助微課,將吟誦的基本常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演繹,讓它一出場就能入腦入心。
3.小試牛刀
小學生喜歡模仿,喜歡唱歌,以吟誦方式展開古詩文學習活動,一定能讓他們感到新奇和愉悅。在吟誦開啟課上,我們可以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童聲吟誦版本進行示范教學,讓學生小試牛刀。
例如學習一年級下冊白居易的《池上》筆者就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1)“字畫”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甲骨文,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字?(師在黑板上邊說邊畫甲骨文“舟”)
師:誰來猜一猜。(生隨機猜測)
等學生猜出“舟”之后教師畫蓮蓬。
接著師再畫一個小的蓮蓬和一些水波紋。
邊畫邊問:這蓮蓬生活在哪里?——預設:池塘
(2)平仄讀詩題,且聲且形
啟發(fā)想象:同學們,假如你有這樣的一艘小船,你看到水里有那么多鮮美的蓮蓬,還有美麗的荷花,你會怎么做?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引導——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一個孩子和你們想的一樣。他就這樣想了一整個夏天。終于,他在一個夏天的午后,真的這么做了。他真的撐著這一艘小船(邊說邊指板書上的甲骨文),進入到這片池塘里,去采摘蓮蓬(邊說邊指板書上的蓮蓬)。
而這一切,正好被池塘邊的一位白發(fā)老先生看見了。這位老先生就是詩人白居易。他把這件事寫成了一首詩——出示課題《池上》,引導學生學習用“平長仄短”的方法讀詩題——池是二聲平聲,要讀得稍長;上是四聲仄聲,要讀得稍短。(教師邊說邊標聲調(diào),示范讀,學生跟讀)
(3)虛實相間,吟誦入詩境
教師指著PPT畫面:看,那個小娃撐著小船來了。他一邊撐船一邊吟唱起來了——播放童聲版錄音吟誦,學生傾聽。教師吟誦,學生小聲跟著吟誦。
師:在吟唱的過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多么美麗的畫面?。ò鍟寒嬅妫┻@畫面不僅你們看到了,誰還看到了?
師:是的!小娃撐著小船采摘蓮蓬的時候,池塘邊的白居易也看到了這一幕。他也在池邊吟唱起來了……
師吟誦,模仿岸上的詩人,看著遠處的小娃。
追問:你覺得白居易心情如何?
引導學生帶上表情做出動作,用吟誦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
(4)講作者故事,厚讀池塘文化
師:白居易是唐代寫詩數(shù)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有3000多首詩歌流傳后世。這么多詩中,寫池塘的詩就有300多首。相當于,每10首詩中就有一首是寫池塘的。
教師講述白居易喜歡孩子、喜歡池塘的故事。
最后小結——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在自己心愛的池塘上撐船采蓮,白居易對他的喜愛是從心底慢慢升起來的。于是,他一邊看著,一邊吟誦起這首《池上》來。
師生吟誦全詩。
因為課程流程設計清晰,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本身就能吸引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注意不斷地鼓勵學生,消除學生的膽怯,就能避免學生在初次接觸吟誦時產(chǎn)生畏難情緒,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后期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吟誦開啟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吟誦,如果能使學生的眼神充滿好奇,能讓課堂氛圍活躍,能讓學生感受到吟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開啟課就成功了!
二、解讀得趣,遷移課指向明
隨著吟誦教學的推進,學生對吟誦的規(guī)律、手勢等逐漸嫻熟,掌握了吟誦的方法。這時候,就可以通過吟誦遷移課的教學從整體觀照到局部,強化吟誦規(guī)則,教給吟誦策略,細化吟誦感受,歷練吟誦經(jīng)驗,培養(yǎng)真正的吟誦者。
1.在類比中遷移吟誦規(guī)則
格律詩的吟誦符號有橫、豎和感嘆號三種,其中橫用來標注平聲字,豎用來標注普通的仄聲字,感嘆號用來標注特殊的仄聲字,即入聲字。平聲符號又分成:短橫(-)、中橫(─)、長橫(——)、符號的長度代表每個字發(fā)音的時長。這些常識很重要卻又容易混淆,需要在遷移課中進一步強化認知。例如,我們可以把同類的五言絕句放在一起分析、比較,再用口訣的形式作小結。如“單數(shù)最短,偶數(shù)稍長,尾字如入平聲韻,讀音再延長” “感嘆音,要急收,短橫與豎音不長,中橫延長莫要短,長橫都在結尾處,讀音悠長很動聽。”在類比中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掌握吟誦規(guī)則。
2.在對比中遷移吟誦調(diào)
吟誦講究“千人千調(diào)”,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調(diào)子,每一次吟誦都可能有細微的變化。不同類型的吟誦調(diào)有成千上萬。同一首詩詞,我們可以找出許多不同的吟誦版本。我們可以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平調(diào)吟誦方法。例如古詩《乞巧》的吟誦教學片斷:(先播放閩南方言吟詠)
剛剛我們聽到的是閩南方言誦讀。那么這首詩歌的平調(diào)吟詠是怎樣的呢?一起來學?。ㄒ来尾シ牌秸{(diào)吟詠音頻)
(1)第一遍,請大家靜靜地聽。(2)第二遍,再聽,感受每一處詩詞的長短高低。感受到長短高低了嗎?有沒有新發(fā)現(xiàn)?(3)指名回答,教師補充:標著長橫的字吟詠得最長,標了豎線加點的字,吟詠得最短。(4)第三遍,請大家大點聲跟著吟詠,爭取更熟練一些。(5)第四,你豎起耳朵仔細聽!一定要仔細找一找這首詩里讀得最長的是哪些字?相機重點指導:學生吟誦“月”,教師示范吟誦這一句。(6)我們再讀一讀:宵—橋—條—,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再看看——宵是第一聲,橋和條都是第二聲。在古代呀,它們都是一個聲調(diào)的字!這個聲調(diào)叫“平聲”。這三個字聲調(diào)和韻母都是同樣的,這就叫押韻。這首詩押平聲韻“ao”。我們一起再把這三個字拖長來吟詠。
像這樣,在分析比較之中打好平調(diào)吟誦的基礎,再去學習其他成千上萬的吟誦調(diào),就簡單了。
3.低吟淺唱,感受吟誦文體的遷移
葉圣陶先生提出:“文言的吟誦是為了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fā)讀者的感興?!?高年級的古詩文學習更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吟誦“披文入情”。以四年級《涼州詞》為例,在讀準了字音,梳理了詩歌的文字意思之后,要求學生感受軍中盛宴場面的熱烈,體會韻字的情感:
(1)教師示范吟誦,引發(fā)學生想象情景。(2)指名學生吟誦,啟發(fā)思考:在抑揚頓挫的吟誦中,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自吟感悟。(3)學生反饋自己的體悟。教師指導:“葡萄——”拖長音表示甘美綿長的滋味,美酒入心,情緒高漲;“夜光——杯”拖長音表現(xiàn)酒具的精美,恍如長安的酒館之夜;欲飲之時,“琵琶——馬上催——”熱烈激昂的邊塞曲讓詩人回到現(xiàn)實——軍營里的曲子一首接著一首,催促著大家。學生帶著新的體會再次練習吟誦。(4)教師追問:在這樣的熱鬧場景中,作者為什么用了一個低緩的韻字“催”呢?(5)學生討論后指名反饋。小結:“催——”拖長音, 說明琵琶的聲音一直在響,節(jié)奏非常急促。(6)再請學生一起吟唱,再次感受邊塞詩的悲壯激昂。以上教學中,無論學生談到哪一點,教師都請他們用自己的吟誦聲來表達自己的體悟和情感。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吟出畫面感,不僅有助于學生體會到聲律的平仄,吟出古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而且進一步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讀一首詩,體會一種情感,了解一種讀法,如此一來,讀詩不再只是讀精煉抽象的文字,而是通過聲音講述鮮活的畫面,傳遞豐盈的情感。由此,這些學習方法從一首邊塞詩遷移到一組邊塞詩,再由邊塞詩遷移到一類近體詩,這正是詩歌文體遷移的最終歸宿。
三、扎實訓練,練習課目標清
教師要經(jīng)常關注學生在吟誦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點評,并適時地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因此,練習課在吟誦學習進行之初是非常重要的。
1.激勵為先
練習課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都是學生剛學過的。這些內(nèi)容一般都是圍繞某一知識點或者技能展開的。我們要以激勵為先,在練習中給學生以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體驗思考、主動實踐,體驗練習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
2.榜樣示范
教師通過收集整理學生在學習中的視頻、音頻,擇優(yōu)樹立為榜樣。師生共同觀摩榜樣的影像資料,一起討論。這些榜樣就像一面鏡子,學生反觀榜樣,取長補短,通過模仿、練習,得到糾正。例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依字行腔的練習,教師可以選擇吟誦規(guī)范的學生,用手機錄下視頻。在點評環(huán)節(jié)相機出示——你看××是怎么唱起來的呢?哦,他把“春天”拖長調(diào)就唱起來了。你聽他的聲調(diào):一聲平著唱;二聲往上唱;三聲拐著唱;四聲,向下唱……讓學生邊聽同伴的示范,邊根據(jù)“1234567”不同的音高來唱。通過榜樣的示范,學生很容易認識到依字行腔就是按照音的聲調(diào)來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刻意練習
學習吟誦需要反復地聽,反復地吟,反復練習,慢慢地才會聽出聲音里的秘密,掌握正確的吟誦方式,從而正確地理解古詩。吟誦練習課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內(nèi)容,精心設計一些有趣的可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還要講究各種練習的層次性,互相協(xié)調(diào)配合,提高吟誦練習的整體效率。
四、不拘一格,展示課蘊動力
古詩文吟誦的評價方式以展示為主。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多種形式的展示平臺,激發(fā)學生吟誦古詩文的興趣,使其感受吟誦古詩文的快樂,同時在活動中加深感悟和理解。
1.形式各異
吟誦,原本就是與古詩文同生共長的。當文字和吟誦時的聲音、韻律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古詩詞的意蘊便更豐厚了。吟誦展示時,學生們或說、或演、或唱、或跳,展示方法可以多樣,展示形態(tài)可以不同。除了課堂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外,我們還可以定時組織展示課,以分組吟誦匯報、組詩吟誦、用情景劇展示古詩詞不同文體吟誦等方式,進行集中展示。
2.拓展創(chuàng)新
吟誦“無處不在”。它既不老古董,也不高大上,它就是活生生的讀書方法。我們要用一雙善于取舍的慧眼,隨時隨地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例如,為了讓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們了解寫字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老師可以讓學生吟誦《寫字歌》。于是,寫字就有了儀式。再如,為了讓低年級的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吟誦《課前準備歌》。課前3分鐘就成了展示的小舞臺。孩子們在日常的吟誦中,就深深? ?(下轉(zhuǎn)第27頁)
(上接第24頁)
記住這些內(nèi)容,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碰撞觸發(fā)
無處不在的吟誦會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對吟誦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例如學校每周一升旗時,全校一起吟誦;放學排隊,按班整隊時,一起吟誦……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感受大自然美好時,觸景生情,隨時隨地都可以吟詩一首。吟誦還可以進入家庭,由學生帶回家去,展示給家長看,還可以帶動家長一起吟誦。
以詩育人,以吟誦興發(fā)感動。吟誦課堂不應該只局限于教室,而要觸發(f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機會,利用一切空隙來吟誦。吟誦帶來的純凈的天籟之音,一定會讓更多的場合變得雅致起來。
參考文獻:
[1]徐健順.我愛吟誦[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
[2]葉嘉瑩.迦陵各體詩文吟誦全集[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
作者簡介:
雷石花(1979年3月-),女,福建寧德人,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