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飛
【摘要】“雙減”政策落實的主戰(zhàn)場在學校,主陣地在課堂,對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精心研讀教材,準確領會教科書編排意圖,把握教科書的目標體系,聚焦單元語文要素,理解單元語文要素的內(nèi)涵,以學生為中心落實語文教學,堅持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落實課堂練習及課堂現(xiàn)場評價,形成規(guī)范的高效課堂,著力語文課堂賦能增效。
【關鍵詞】語文要素;有效教學;賦能增效
部編版語文教材以教材語文要素統(tǒng)領了單元教學,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聚焦單元語文要素用好教材,落實語文教學,需要語文教師準確領會教科書編排意圖,把握教科書的目標體系,理解單元語文要素的內(nèi)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著力讓語文課堂提質(zhì)增效。
一、精心研讀教材,樹立單元教學整體意識
部編版語文教材以寬泛的“人文主題”和螺旋上升的“語文要素”雙線結構組織單元,教材統(tǒng)籌規(guī)劃各年級單元語文要素目標序列,不同年段、不同冊次之間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發(fā)展梯度,著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材各單元內(nèi)部各板塊內(nèi)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發(fā)展。語文要素在單元導讀中明示,單元精讀課文貫穿方法的學習,在課后問題中落實與運用,文中泡泡有提示,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進一步強化語文要素梳理、總結、提煉學習方法,并在詞句段和單元習作中引導學生實踐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單元教學整體意識,把單元各部分教學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配合,使每個單元形成一個系統(tǒng)。如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人文主題,單元語文要素是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習作時注意抓住重點,寫出特點。教學時,我讓學生從單元導語中找到要落實的語文要素,整體感知整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在學習精讀課文《臘八粥》時,讓學生初讀課文,把握文意,用思維導圖形式理清主要寫了“等粥”“喝粥”兩件事,其中“等粥”的過程寫的比較詳細,共呈現(xiàn)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個生動場景,結合課后第二題,以任務驅(qū)動的形式設計學習活動,出示學習單,讓學生讀“等粥”部分內(nèi)容,找出在“等粥”的四個場景中描寫八兒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邊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體會作者借助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想,側面寫出臘八粥的美味誘人。同時還結合課后第三題,以課文第一自然段為例,讓學生讀讀文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設計導向性問題—作者抓住臘八粥哪些(材料、做法、味道、外觀)特點,運用生動語言,將讓人垂涎三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美食臘八粥與人物活動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寫詳細的?最后設計小練筆,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抓住“材料、做法、味道、外觀”等特點寫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注意學習課文抓住重點(味道),把等吃的人物活動(語言、心理、神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把重點部分寫詳細。
部編版教材構成“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精讀課文學方法,略讀課文嘗試用方法、閱讀鏈接和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向課外閱讀實踐,使得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有機整合,進行拓展延伸,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兩篇精讀課文后,可以放手讓學生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自主閱讀略讀課文《藏戲》,并嘗試解決課文開頭導讀中的問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聚焦本單元學習的重點,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將單元語文要素具體化。本單元“交流平臺”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文章時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習作時要注意根據(jù)內(nèi)容的主次合理安排詳略,抓住重點,寫出特點。本單元學習后,適當拓展與本單元課文題材相同的讀物,把“交流平臺”的方法拓展運用到課外閱讀實踐中,如汪曾祺的《故鄉(xiāng)的元宵》、肖復興的《花邊餃》和冰心的《臘八粥》,增強學生對民風民俗的了解和認識,提升閱讀能力。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是學生把學習到的方法進行遷移,本單元安排了兩項內(nèi)容,其中一項引導學生通過例句,學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體會語言表達的豐富性。為了讓學生加深認識,學以致用,安排在精讀課文學習后的小練筆時,可以指導嘗試運用,這樣就會把閱讀中的收獲遷移到自我表達,習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聚焦語文要素,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活動
當前教育,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教師的教轉(zhuǎn)為關注學生的學,設計學習活動要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驅(qū)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1.創(chuàng)設實施情境,教學流程活動化
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改變教學方法,變問題式、講授式教學為板塊式、發(fā)現(xiàn)式教學,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牽一問而動全文的主問題,設計可操作,可檢測的學習活動。如學習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時,結合課后第二題“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住宅的修建過程,想想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設計蟋蟀“星級住宅”代言人評選活動:分“選一選—找一找—寫一寫—說一說”四個板塊活動進行,先讓學生默讀課文5—6自然段,選一選與文段描述蟋蟀住宅特點匹配的簡筆畫(如下圖),并說明理由。
接著,根據(jù)蟋蟀住宅結構找一找住宅隧道、門口、內(nèi)部的特點寫一寫,完成下面表格“優(yōu)點”一欄填空。最后,讓學生繼續(xù)學習課文7—9自然段,完成表格“建造工具”和“美譽”這兩部分內(nèi)容,為蟋蟀“星級住宅”代言,說一說蟋蟀住宅在選址、結構和修建上的優(yōu)點,體會工程的偉大,進一步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悟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觀察這一語文要素。創(chuàng)設實施情境,以任務群的方式讓教學流程活動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化難為易,學生在基礎學習語文語言實踐活動中建構知識,形成思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搭建多樣支架,學習思維可視化
構建有效的“導學支架”,運用有效的“腳手架”策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激活思維,促進深度學習,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需從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出發(fā),站在學生學習的視角來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xiàn)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xiàn)深度教與學。如學習三年級語文下冊《花鐘》時,教師讓學生匯報并讀出自己喜歡的描寫花的句子,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欣賞、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修辭詞句,如“綻放、欣然怒放、含笑一現(xiàn)、舒展、蘇醒”等,在此基礎上設計了讓學生做語句模仿訓練:桃花? ? ? ? ? ? ?;玫瑰花? ? ? ? ? ? ?;曇花? ? ? ? ? ? ? ;大麗菊? ? ? ? ? ? ?。(屏幕出示花開動畫)請學生嘗試用擬人的方式寫一寫“花盛開”的姿態(tài),可以靈活選用“裙擺、笑臉、舞出、嬌羞、舒展”等詞語。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把積累的詞句“嫁接”到恰當?shù)恼Z言情境中,這樣的句子生成就是內(nèi)省的過程,是喚醒學生的內(nèi)心驅(qū)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呈現(xiàn)出的課堂精彩了。
低年級的語文學習應是積累語言、學習語言,并嘗試運用語言的過程?!痘ㄧ姟芬徽n的仿寫練習,指導學生學習把作者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語言的學習既有模仿,又有模仿后的內(nèi)化。教師引導學生將某些詞語從別人的語境中轉(zhuǎn)入到自我的語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內(nèi)化的過程就是詞語在內(nèi)心生長的過程,學生對詞語的把握,就不再是浮淺的模仿,而是在模仿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讓原本外在于學生的語言,呈現(xiàn)出學生自己的色彩,鐫刻上自己的烙印,這樣我們對語言的教授和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才算有效果。
3.關注練習設計,落實有效性教學
聚焦單元語文要素,準確把握每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目標,教得準、學得透,練得活,一課一得,得得相連,逐步形成語文關鍵能力。對標語文要素講重點、難點,就練重點、難點,如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語文要素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習寫讀后感,學習《草船借箭》一文第一課時,結合課后第二題“課文中還有一些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語句,畫出來和同學交流?!痹O計以練代講內(nèi)容—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算好天氣? ? ? ? ? ? ?;算好受箭方法? ? ? ? ? ? ?;算好魯肅? ? ? ? ? ? ?;算好周瑜? ? ? ? ? ? ?;算好曹操? ? ? ? ? ? ?。讓學生默讀第1—3自然段,找出表現(xiàn)周瑜性格特點的關鍵語句,體會周瑜“心胸狹窄,陰險狡詐”的性格特點。教師小結學法“讀文段—抓關鍵—談體會”,學生根據(jù)學法自主閱讀對應的文段,完成填空,了解故事人物特點,掌握了讀古典名著可以通過“抓關鍵語句,初步了解故事人物的特點”這一方法。課堂鞏固練習上,對標語文要素及本課時教學重難點設計“讀下面的句子,分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這類對標匹配的練習。第二課時學習時,結合課后第一題“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落實學習寫讀后感這一語文要素,先設計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梳理故事情節(jié),然后讓學生按照故事發(fā)展順序簡單復述課文內(nèi)容,如:今天我學習了《草船借箭》,故事講? ? ? ? ? ? ?。(復述課文: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最后選擇喜歡或不喜歡的人物談談體會。如:故事中我最(不)喜歡的人物是? ? ? ? ? ? ?的? ? ? ? ? ? ?。因為他? ? ? ? ? ? ?我們(不)要像? ? ? ? ? ? ?那樣? ? ? ? ? ? ?,做一個? ? ? ? ? ? ?的人。(談談體會)? 課堂學練結合,引領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語文知識,學會語言文字運用,從而實現(xiàn)語文要素與學習活動的融合,實現(xiàn)深度教與學。
三、關注全體學生,課堂實施科學有效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尊重和體現(xiàn)個體差異,激發(fā)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限度實現(xiàn)自身價值?!庇行У恼n堂教學是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學習評價進行可觀可量的,可以從認識評價、激勵評價和增值評價三方面進行。課堂學習是關注學生思維過程、參與度、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表現(xiàn),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看到學生的進步,抓住其閃光點進行激勵評價,讓學生有獲得感和成就感。課堂上教師還要有等待發(fā)現(xiàn),有容錯糾錯的教育情懷,讓學生在關鍵認識有經(jīng)歷、體驗的過程,在關鍵問題上搭建對話、研討、合作的平臺,及時發(fā)現(xiàn)、評價學生的認識障礙,并引導解決。如學習二年級語文下冊《楓樹上的喜鵲》課文課后練習第二題:看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想到什么?試著寫下來。
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
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 ? ? ? ? ? ?”(喜鵲弟弟在說些什么?)
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里,叫起來:“鵲,鵲,鵲……”
我知道,她是在說:“? ? ? ? ? ? ?”(喜鵲媽媽在說什么?)請你發(fā)揮想象,把喜鵲弟弟和喜鵲媽媽說的話寫下來吧。
學生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第一句想象寫話時,有孩子寫到“媽媽,這是什么?或這是蟲子嗎?”等類似疑問的句子,教師評價時就不是簡單的“對與錯”,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和發(fā)現(xiàn)原句“鵲!鵲!鵲鵲鵲!”中的“!”,想到這里應該說什么話更合情合理?學生馬上意識到帶疑問的句子不適合當時的語境。接著,我讓孩子根據(jù)第二句“鵲,鵲,鵲……”中的“……”,又可以說什么話呢?學生靈機一動,思維活躍,疑問、感嘆、驚喜……等各種情感的話語內(nèi)容豐富多了,連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小江同學也來了一句“味道好極了吧?”同學們不由得投去贊許的目光。
這樣的課堂評價,教師發(fā)現(xiàn)、評價了學生的認知障礙,并引導解決,讓優(yōu)生有“勁頭”,中等生有“奔頭”,后進生有“盼頭”,使他們真正體驗到評價的促進作用,增強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讓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都能獲得知識與能力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紹梅.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J].西部大開發(fā),2012(7).
[2]竇桂梅.做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M].漓江出版社,2015.
[3]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用書語文六年級下冊[S].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