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衛(wèi)
摘要:情感教育的有效開展既能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促進教學達成情感目標,也能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更多情感道理,對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觀念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所以目前初中語文教學階段,教師應了解新課改要求,基于語文教材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需求及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多樣的情感教育策略,搭建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達到調(diào)整學生心態(tài)、推動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以往教學階段,教師更關注學生的成績,課堂教學也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情感需求等方面缺少了解,使得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課堂學習主動性下降[1]。而新課改背景下,教學中應注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三方的達成情況,所以現(xiàn)階段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教材中的情感元素,關注掌握學生的情感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情感教育滲透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語文學習水平得到實質性提升。
一、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情感教育方案
首先教師應在評估學生成績、分析學生課堂表現(xiàn)、觀察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興趣、情感需求等情況。為提高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效果,教師可采取日常觀察、深入溝通、開展主題交流會等方法,以獲取更為全面準確的學生情況,明確學生的情感需求。其次教師需要對課本教材進行分析,整合提取可利用的情感元素,并以學生的情感需求及實際情況為基礎依據(jù),結合新課改要求,優(yōu)化制定情感教育方案,從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滲透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搭建互動交流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情感教育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能主動投入學習,體會感受更多的知識和情感[2]。①教師可利用課前幾分鐘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互動,交流內(nèi)容包括語文學習、日常生活等,充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既能達到課堂預熱的效果,也能創(chuàng)建一個友愛積極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形成和諧師生關系。②課堂教學中多考慮學生的想法需求,多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自由表達的機會,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3]。比如在《黃河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相互交流,并談一談對黃河的了解和感受,在課堂教學中也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利用課堂互動交流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經(jīng)互動交流課堂的有效搭建,目前班級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有助于后期情感教育的滲透。
三、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刺激學生感官體驗,可提高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比如在《桃花源記》課文教學時,教師可先提出小問題,讓學生根據(jù)題目思考一下文章可能會描寫的內(nèi)容,在互動交流后教師要求學生自由閱讀文章,對文章進行分段,概括文章大致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利用PPT課件對作者陶淵明、寫作背景進行介紹,并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相對應的動畫視頻,結合動畫視頻對課文知識進行深入講解。通過觀看畫面、聆聽音樂,結合文字描述可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還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會作者筆下桃花源的優(yōu)美景象,感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在課后教師還可針對作者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能夠積極追求美好生活和自己的理想。經(jīng)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的有效實施,班級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課文理解能力也逐步增強,且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能夠相應的情境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情感。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對降低學習難度、增進同學情誼、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快樂,收獲更多知識道理。比如在《背影》課文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在基礎知識講解后布置小組探究問題,如文章描寫父親背影的次數(shù),作者對父親的感情變化,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各小組內(nèi)部進行閱讀思考和討論,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相互交流對文中人物關系、情感、語言運用等進行了解分析,以此為依據(jù)對問題答案進行思考總結。之后教師可邀請各小組匯報閱讀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的表達展示機會,并做好歸納,強化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課文講解后,為更好地達成情感教學目標,教師可先讓各小組內(nèi)部進行自由交流,談談自己對父親的印象,以及與父親有關的一些事。后學生可通過主動舉手的方式分享自己與父親的故事,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情感,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思想,還能增強學生對父親的情感,結合作者描述的父親,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親,深刻體會父愛,以達到提高學習效果、豐富學生情感的目的。小組合作開展期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明顯轉變,且對學生友情、師生情等方面情感也有積極影響作用,讓班級學生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愿意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既能提升學習成績,也能收獲更多樂趣和情感。
五、組織實踐學習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強化突出情感教育的教學作用,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教師還應多組織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①角色扮演活動。對于《屈原》、《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具有故事情節(jié)性的課文學習后,教師可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融入真實情境,感受角色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學習更多知識道理。同時學生也可自主選擇課外一些優(yōu)秀話本,開展相應的角色扮演活動。②寫作活動。寫作是學生運用知識、表達情感的有效方式,教師可開展續(xù)寫、仿寫等不同類型的寫作活動,讓學生通過寫作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③交流類型活動。該類活動主要包括主題演講、主題辯論、主題交流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豐富情感體驗等有積極作用,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階段,教師應在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能夠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情境、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方式融入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能力提升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情感體驗,實現(xiàn)語文學習階段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佛勝.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學周刊,2020(23):83-84.
[2]王繼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課程,2020(19):222-223.
[3]宋瓊杰.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學周刊,202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