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興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幫助學生識字、認字的基礎科目,對學習其他學科有著積極的意義。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且兩者有著互通互利的關系,因此教師應抓住兩者的優(yōu)勢與契合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對此,筆者根據(j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暢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整合
引言:寫作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及交流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豐富自身知識視野,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通過寫作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拓展知識視野,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整合,發(fā)揮兩者的優(yōu)勢,才能讓學生更加進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整合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目標模糊,熱情度不高。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小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度明顯不高,缺乏積累語言的意識,閱讀目標相對模糊。目前很多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存在敷衍心理,由此嚴重阻礙了閱讀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二)寫作訓練過于機械式,缺乏合理的讀寫過渡。目前,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非常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布置寫作訓練任務,同時也會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大量的讀寫訓練,如仿寫、續(xù)寫、讀后感等課堂隨筆,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墒窃趯W生由讀到寫的過渡中,往往忽略對閱讀內(nèi)容的深度挖掘,這樣就使得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的模仿性較強,嚴重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二、提升閱讀及寫作教學有機整合的相關策略
(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及寫作熱情。在學習中,很多學生對寫作都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甚至有些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如何下筆,完全靠四處拼湊,寫出來的文章質(zhì)量甚是堪憂,而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無法在寫作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內(nèi)容,積累寫作素材,獲得更多的寫作渠道。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著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種方式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主動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逐漸形成寫作思維,從而解決寫作時無話可說的狀態(tài),提升寫作能力。 同時,學生在興趣及熱情的驅(qū)使下也會逐漸克服寫作的不良心理,更加愿意去寫作,這時教師應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與肯定,不斷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
(二)寫讀后感,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下,家長們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學生推薦、購買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書籍,并且和教師一起要求學生對所閱讀的課外讀物寫讀后感。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寫讀后感都有一定的抵觸,且不明白寫讀后感的好處,甚至會覺得讀懂就可以了,寫讀后感會占用太多學習時間。寫讀后感還是益處很多的,首先,通過寫讀后感,學生能夠?qū)⑽谋局休^為陌生的詞語或難以理解的詞句摘抄下來,再通過課后查閱及分析進一步完全理解陌生字詞的意思。同時學生通過摘抄文章中的句子,并進行分析與理解去造新的句子。最后,學生通過對文本中的寓意及思想進行創(chuàng)作,再由家長或老師進行查驗,看看學生是否深刻理解了文本的內(nèi)涵。利用寫讀后感來激發(fā)起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進而提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水平的提升。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在接下來寫出的文章則會更加有條理性,語言表達更加清晰、順暢,同時也學會了將閱讀中掌握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思維,這樣就從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在積累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基寫作的良好習慣。根據(jù)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小學生毫無思路,無從下筆,更不要說寫作素材,然而這些問題也是導致小學生作文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而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缺乏良好閱讀及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而教師也缺乏這方面的指導,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閱讀后對文本內(nèi)容汲有深刻的理解、記憶模糊,更無法積累到相應的寫作素材。此外,在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領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沒有結合教學文本指導學生如何借鑒文中的語句,學習文中的寫作手法,這樣就造成了雖然學生閱讀了大量的文本素材,但無法充分將其應用到寫作中。所以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教學形式,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中將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及時摘錄下來,從而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為學生在之后的寫作學習中提供更豐富的內(nèi)容。
(四)注重課外閱讀。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課外閱讀可以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知識面,豐富寫作素材。教師可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推薦他們喜愛的經(jīng)典名著,如《西游記》《魯賓遜漂流記》等。這類書籍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冒險心理和探究興趣,同時這些書籍中具備豐富的知識以及精彩的人物描寫,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例如在《魯賓遜漂流記》中,魯賓遜遇到野人星期五的過程、馴服山羊產(chǎn)奶的過程、種植糧食的過程等諸多內(nèi)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并且也是現(xiàn)代小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的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將這些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摘錄下來,或者邊閱讀邊做筆記,寫讀后感等,從而幫助學生豐富寫作內(nèi)容,培養(yǎng)寫作水平。當學生寫完讀后感之后,教師可選擇幾篇優(yōu)秀的例文,為學生講解例文中的優(yōu)秀之處以及存在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在事物描寫或人物描寫上著重加上心理分析,在豐富文中內(nèi)容的同時,為文章增添色彩。
結束語:對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提升,還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制定合理、適宜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愛上閱讀,在豐富知識層次的同時以讀促寫,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亞雄.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9(0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