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昊杰 岳亞平
【摘要】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深切地影響著其育兒體驗、育兒方式和育兒效能。對洛陽市Y區(qū)191名學前兒童父母進行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洛陽市Y區(qū)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育兒勝任感處于中等水平。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等是影響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重要因素。進一步的相關和回歸分析表明:父母的心理資本越高,其育兒勝任感就越高。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為了提高父母的育兒勝任感,筆者建議:加大社會支持力度,舒緩父母育兒壓力;完善相應政策法規(guī),保障父母育兒權益;提升園所師資水平,科學指導家長育兒;挖掘自身心理資本,提高家庭育兒水平。
【關鍵詞】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育兒勝任感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01-0052-06
【作者簡介】袁昊杰(1997-),男,河南洛陽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岳亞平(1970-),女,河南平頂山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增大,許多家庭在育兒方面的焦慮也明顯增加。積極心理學的深入發(fā)展,為人們應對社會的高壓提供了一條可行的出路。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作為一種可以不斷挖掘、開發(fā),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傾向性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受到了研究者們的高度關注。胡明娜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3~6歲幼兒父母的心理資本對強制和第三者幫助策略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對協(xié)商和回避策略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1]。據(jù)此可以看出,父母的心理資本不僅可以促進個體的積極性提高,而且還會對所在組織中的其他主體,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育兒勝任感(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是父母在育兒活動中,通過表現(xiàn)出成功的行為和能力所獲得的一種強烈的育兒價值認同[2]。Ohan在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父母的育兒勝任感能夠顯著影響父母與幼兒的親子關系[3]。王秋靜等在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母親的育兒勝任感能夠影響婦女對母親角色的有效轉換,對幼兒的生理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產生影響[4]。由此可見,育兒勝任感作為父母對自己育兒活動的重要評判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著父母的育兒信念、能力與水平,還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重大影響。
當下社會競爭低齡化愈加嚴重,育兒成本逐年激增,讓父母的育兒信念備受打擊,生養(yǎng)欲望降低。因此,深度了解父母的育兒心理,從社會、家庭兩方面著手,緩解其育兒焦慮與壓力,提升父母的育兒效能與育兒滿意度,成為解決當下生養(yǎng)倦怠與人口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現(xiàn)有研究中,大多數(shù)學者從社會支持、婚姻關系及心理健康層面著手,研究其對父母育兒勝任感的影響。如學者陳云等發(fā)現(xiàn)產婦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越高,育兒勝任感越低[5]。而學者Lisa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母親在產生抑郁的時候,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抑郁情緒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那么這個母親就會表現(xiàn)出較高的育兒勝任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對孩子的消極影響[6]。
經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大多以妊娠期、產褥期的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較少關注到學前兒童父母這一群體。從研究內容來看,大多數(shù)研究都是針對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的研究,關于二者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學前兒童父母為研究對象,深入了解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發(fā)展現(xiàn)狀,探討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關系,并據(jù)此提出相關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學前兒童父母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河南省洛陽市Y區(qū)的學前兒童父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訪問幼兒園等方式發(fā)布。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91份,有效率為95.5%。(詳見表1)
(二)研究工具
1. 心理資本量表
心理資本量表選取李超平譯制的由國外學者盧桑斯(Luthans)等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PCQ-24)[7],量表包含自我效能感、樂觀、希望和堅韌性4個維度,共24個條目,采用六點等級計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測量者的心理資本越高。為適應本研究,筆者對其中的個別用詞或話語進行了修改。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0。
2. 育兒勝任感量表
育兒勝任感測量量表選取Ngai所修訂編譯的《中文版育兒勝任感量表》[8],信效度良好。量表包含育兒效能和育兒滿意度2個維度,共17個條目。量表采取六點等級計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測量者的育兒勝任感越高,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41。
(三)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現(xiàn)狀
1. 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的現(xiàn)狀
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得分(M=4.51,SD=0.60)總體較高,其中“自我效能感”得分(M=4.71,SD=0.78)最高,“希望”得分(M=4.53,SD=0.84)次之,“堅韌性”得分(M=4.44,SD=0.68)較低,“樂觀”得分(M=4.37,SD=0.60)最低。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及四維度的分值均位于4.37~4.71之間,高于理論中值3.5,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2. 學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的現(xiàn)狀
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得分(M=3.86,SD=0.60)總體較高,得分最高的是“育兒效能”(M=4.20,SD=0.70),“育兒滿意度”得分(M=3.55,SD=0.83)相對較低。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及兩個維度的平均值都在3.5以上,處于3.55~4.20之間,高于理論中值3.5,處于中等水平。
(二)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由表2(見下頁)可知: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和幼兒健康程度等方面差異顯著。而學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則在年齡層次、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和居住地等方面差異顯著。
(三)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相關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表明:除自我效能感與育兒滿意度、希望和育兒滿意度外,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及各維度與育兒勝任感及各維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詳見表3)
總體而言,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二者的相關系數(shù)為0.570,達到了中等相關;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兩個維度(育兒效能、育兒滿意度)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95和0.259。樂觀與育兒勝任感的關系最為密切,堅韌性次之,自我效能感和希望與育兒勝任感的相關性相對較弱。
從育兒勝任感的兩個維度與心理資本的相關性來看,育兒效能與心理資本及四個維度的相關系數(shù)均在0.5以上,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育兒滿意度與心理資本及其四個維度的相關性較弱,育兒滿意度與樂觀和堅韌性的相關性較強,與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的相關性不顯著。
(四)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回歸分析
1. 育兒勝任感與心理資本的回歸分析
以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為預測變量,以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為效果變量,采用逐步回歸,結果顯示,樂觀和堅韌性2個指標滿足要求,其中,回歸方程的F值為79.384,p值為0.000,R2為0.458,調整后R2為0.452。以這2個指標為預測變量建立回歸方程,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心理資本對育兒勝任感的效應量為0.452,共解釋了學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方差變異的45.2%,說明心理資本對學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具有重大影響。
由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樂觀、堅韌性這2個指標對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影響顯著,即p<0.001,因此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對育兒勝任感的標準化回歸方程為:Y=0.517 X1+0.238X2。
在心理資本的這2個指標中,樂觀對于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影響最大,在其他指標不變的情況下,X1(樂觀)增加一個單位,則Y(育兒勝任感)增加0.517個單位;其次是堅韌性(X2)。堅韌性每增加一個單位,則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增加0.238個單位。故要提高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應注重提高父母的樂觀水平和堅韌性程度。
四、討論
(一)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水平總體較好,但存在不同層面差異
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總體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等一些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同時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整體上處于中等水平,受年齡、受教育水平、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居住地等因素的影響。這一結果與學者程慧慧在其對湖南省某區(qū)產褥期女性育兒勝任感的研究中所得結論大致相同[9]。而學者張洪的研究也提出家庭收入、園所性質和兒童年齡能夠影響父母的育兒勝任感 [10] 。
(二)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與其育兒勝任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與其育兒勝任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樂觀對于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影響最大,其次是堅韌性。學者花蕊的研究亦發(fā)現(xiàn)幼兒母親的正念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能夠顯著預測其育兒勝任感,幼兒母親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提升其育兒勝任感[11]。因此要提高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應從樂觀水平與堅韌性程度著手,提高學前兒童父母的心理資本,進而提升其育兒勝任感。
(三)父母育兒勝任感的高低是內部心理資本與外部環(huán)境支持共同作用的結果
布朗芬布倫納的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將個體層層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huán)境系統(tǒng)之中。其中家庭作為與個體最近層次的微觀系統(tǒng),對個體的成長發(fā)育作用巨大。在家長所處的環(huán)境中,家庭是微觀,園所是中觀,政府是外部,社會是宏觀,四者共同對家長產生作用,對其育兒勝任感產生影響。
從宏觀層面講,政策法規(guī)、公共服務體系等因素,都在影響著家長的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學者陳云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是影響高危妊娠產婦育兒勝任感的主要因素[12]。而在中觀層面,幼兒園的性質、師資、家園合作方式等會直接影響家長的育兒心理。學者張洪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幼兒園性質可以作為學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的預測因素,幼兒園性質、等級、師資及硬件設施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父母的育兒勝任感[13]。在微觀層面,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結構、家庭關系等均會對父母的育兒勝任感產生影響,如學者王秋靜在其研究中證明了初產婦的產后抑郁水平會顯著影響其育兒勝任感[14]。
五、建議
育兒勝任感是父母在育兒的實踐中對自己的育兒行為和育兒能力具有“多大把握”,是其對幼兒產生影響與轉變的一種期望、知覺、信念和內在主觀感受。它影響著家長育兒方式轉變的行為自覺性、努力度和堅持性以及情緒適應性與心理調節(jié)力。我們應在挖掘父母心理資本的基礎上,發(fā)揮外部系統(tǒng)的作用,提升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
(一)加大社會支持力度,舒緩父母育兒壓力
當下,父母的育兒勝任感處于中等水平,尚待提高。究其原因,是社會壓力日益激增、社會競爭低齡化愈演愈烈、育兒成本逐年遞增等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社會應給予學前兒童父母足夠的社會支持,尊重理解幼兒父母,建立優(yōu)質的公共服務體系,從而增強學前兒童父母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提高其育兒自信與育兒效能。相關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緩解父母育兒壓力穩(wěn)健而重要的因素,能夠促進父母角色認同,減輕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15]。
(二)完善相應政策法規(guī),保障父母育兒權益
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受教育水平、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及居住地情況均可影響父母的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因此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投入,承擔女性生育保險,落實父母權益保護,緩解父母在家庭與工作間的矛盾,減輕其經濟壓力。同時各級政府應逐步制定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積極推動將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納入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統(tǒng)籌規(guī)劃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發(fā)展,重視對家庭教育的資金支持,開展多種多樣的家庭教育支持項目,并建立專門的社區(qū)家長學校,組建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建設學前兒童父母心理問題咨詢站等公共服務部門[16]。
(三)提升園所師資水平,科學指導家長育兒
在幼兒園方面,園長是提升家長心理資本的促進者,教師是重要的指導者與評價者,幼兒是其中的潛在受益者。幼兒教師對父母育兒行為的充分肯定與積極指導能夠顯著提高家長的心理資本,增強其育兒自信。學者李雨霏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造成父母育兒壓力的主要問題就是“育兒方法問題”,現(xiàn)階段父母迫切需要科學的育兒指導[17]。因此幼兒園方面應該優(yōu)化師資,變傳統(tǒng)的單向輸出式家園合作為雙向互動式家園共育,同時,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與家庭背景,為家長提供個別化育兒方案。同時通過家長委員會、開放日活動等方式,講授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更新家長的兒童觀與教育觀。
(四)挖掘自身心理資本,提高家庭育兒水平
心理資本如何作用于家庭,能對家庭產生多大的影響,以及家長的積極育兒模式能夠結出什么樣的碩果與家長對心理資本的理解力,改變之后的執(zhí)行力和承擔后果的承受力是分不開的。因此,要加深父母對自身心理狀況的了解并積極調整。對整個家庭而言,首先要合理控制家庭結構,保證家庭擁有充足的物質保障,為家庭成員提供良好的生活支持,緩解其物質生活壓力[18]。其次,明確家庭成員各自的職責與義務以及共同的目標與責任,在綜合考慮家庭經濟水平的基礎上,共同承擔育兒的重任,避免在育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父親缺位”和“祖輩越位”的現(xiàn)象,以此緩解家庭成員的育兒焦慮與壓力。
【參考文獻】
[1] 胡明娜. 3~6歲幼兒父母心理資本與親子沖突解決策略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34-38.
[2] Rosenberg M.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 [M].Princeton, NJ: Princent University Press,1965.
[3] Ohan J, Leung Johnston C.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Evidence of A Stable Factor Structure and Validity [J].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2000,32(4):251-261.
[4] 王秋靜,李琦.母親育兒勝任感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8,16(19):2330-2332.
[5][12] 陳云,高玲玲,何亞,張煥芳,楊帥.社會支持期望落差及喂養(yǎng)方式對高危妊娠產婦育兒勝任感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 2018,33(02):9-12.
[6] Lisa LK,Jami EG,Susan MS.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Children of Adolescent: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Parental Sense of Competence[J].Journal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07,16(5):684-695.
[7] Fred Luthans,Bruce J. Avolio,F(xiàn)red O. Walumbwa,Weixing Li.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249-271.
[8] Ngai F,Chan SW,Holroyd E. 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in Chinese Mothers [J].Nursing Research,2007,56(5):348-354
[9] 程慧慧.湖南省醴陵地區(qū)產褥期女性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12-32.
[10][13] 張洪.拉薩市學齡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25-29.
[11] 花蕊. 幼兒母親正念水平與育兒勝任感的關系[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42-51.
[14] 王秋靜,李琦,李亞蘭.初產婦育兒勝任感與產后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研究,2019,33(20):3628-3629.
[15] 羅娟,楊彩霞,朱曉宇,李燕芳.社會支持對家庭育兒壓力的緩解作用——基于兒童早期發(fā)展社區(qū)家庭支持服務項目的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0(07):39-49.
[16] 洪秀敏,朱文婷.全面兩孩政策下嬰幼兒照護家庭支持體系的構建——基于育兒壓力、母職困境與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教育學報,2020,16(01):35-42.
[17] 李雨霏,袁瑜翎,王玲艷.0~3歲嬰幼兒母親育兒壓力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19(09):68-80.
[18] 岳亞平,張藝絲.學前兒童家庭支持現(xiàn)狀與促進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3-16.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學前兒童生態(tài)化家庭支持機制及運行策略研究”(批準號:BHA1701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岳亞平,yyp@henu.edu.cn
(責任編輯 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