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林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美術;滲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引言
基于現(xiàn)代化的教育實踐,不管對學生進行哪種教育,缺少情感的支撐總是不成功的,無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chuàng)造性精神。長時間以來,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總是體現(xiàn)教師主的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可是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難以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課堂教學存在枯燥性和乏味性,無法落實新課改標準。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審美趣味、藝術情操得以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改革重要內容的今天,更需要重視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那么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進一步認識情感教育的作用,并合理運用教材,落實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教育概述
羅丹曾說過“藝術就是情感”。通常而言,一個人的情感認知是在教育和實踐的雙重角度下形成的。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即人們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態(tài)度,其反映的是人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美術中的情感教育通常呈現(xiàn)出道德感、理智感、審美感,表現(xiàn)為學生能夠在賞析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感知作品的藝術意蘊,豐富其思想情操。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意識在認識的基礎上一經(jīng)形成之后,它便會對客觀世界表現(xiàn)出一定的傾向性。這種意識具備傾向性,簡稱意向,與它的構成及認識過程相對應的心理過程即意向過程,屬于這一范疇的心理活動有需要、注意、興趣和意志,情感也是其中之一。從這一層面上來看,所謂情感就是人的意識對一定客體的波動性與感染性,而波動性與感染性則是情感的兩個特征。那么何謂體驗?“體”表示“身體力行”“親身”,“驗”是“驗察”。關于體驗的權威解釋是: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或親身經(jīng)歷,設身處地地著想。綜上,“情感教育”理念可以描述為:學生在美術領域內或相關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理解、感染熏陶、感悟體驗等多元化創(chuàng)意的情感發(fā)展活動,獲取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體驗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二、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重視程度不夠
在初中教育工作開展中,宏觀政策并沒有將美術學科列為考試科目,只作為學生興趣素養(yǎng)培養(yǎng)課,這也使得部分學校和教師為了確保學生在考試科目中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所以在教學中更傾斜考試科目,而對于美術學科的排課率適當減少,這一做法對初中美術教學效率的提升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針對美術學科,部分學校存在“表演課”現(xiàn)象。何為表演課?即上級領導抽查時臨時安排美術課,其余時間用來安排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學生對這樣的做法抱怨不斷,教師的獨斷專行使得美術學科形同虛設,學生也接收到錯誤的觀念,認為美術學科不重要,長期發(fā)展下去初中美術教學質量堪憂。
(二)教師的情感教育不足
在我國大多數(shù)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不夠嚴謹,普遍認為美術是一門副課,對其的重視度不足,更加傾向于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中,只停留在較為淺薄的“賞析、繪畫”階段,嚴重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情感上的教育,缺乏對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情感和背景的講解,以至于學生無法從靈魂、思想上受到熏陶,其綜合素質難以提升。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托教學氣氛,強化師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教學氣氛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學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果。師生和諧地進行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立足于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思想,教學過程本質上是雙向的情感溝通活動。立足于人性化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承認學生具備的成長潛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以認知和感知的方式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具體的教學中,美術教師不僅要做好授業(yè)解惑的工作,還應該真誠地和學生溝通與交流意見。如果教師不能充分鼓勵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長時間后,會讓學生失去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運用情感開展教學活動,保證情感教育滲透在美術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增強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美術課堂的喜愛程度。
(二)結合情境教學
一切美術教學實施策略的鋪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熱愛,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更積極地鑒賞日常所見的美術作品,感知美術這門學科所蘊含的美感。教學中,教師可按照具體的教學大綱實施構思,以教學生動性、趣味性為宗旨,結合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班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美術形象中感知美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寫生活動,強化學生的情感感知力
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要想美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力,就需要老師從學生周邊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適當?shù)貙虒W陣地進行拓展,組織學生熱愛的生活化寫生活動。如在學習關于“春天”的內容,為讓學生真正領略到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春游”“郊游”等,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春天。在“春游”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這次“春游”的情形,這些情形可以是一個角落,一處風景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剛剛抽芽的嫩綠的樹葉,在樹枝上歡快鳴叫的鳥兒……讓學生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增強,其情感感知力也在此過程中形成。最后,為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布置課后任務,讓他們到生活中體驗、實踐、感悟,如布置“觀察生活中的美術”“美術的魅力”等任務,用繪畫的形式讓其記錄下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美術的影子,從生活中得到情感的升華。
結束語
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豐富其思想的重要手段,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技術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情境交織的畫卷中,情感得以迸發(fā),內心得以升華,有效培育學生的細膩、理性的情感,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完成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參考文獻
[1]魯利珍.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路徑探索[J].考試周刊,2021(19):145-146.
[2]阿曼·阿山.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9(7):109.
[3]陳佳麗.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魅力中國,2020(2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