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萍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兒童品德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因為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將關系到幾十年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也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教授內容,它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以及法制意識,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選拔人才的方式依然以考試成績?yōu)闆Q定因素,也就是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道德與法治”老師在學校與音體美老師一樣屬于副科,更為關鍵的是大多數(shù)老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作為主要教學手段,致使課堂教學效率嚴重低下。因此,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策略,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兜赖屡c法治》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中一門重要課程,是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培養(yǎng)學生生活能力、學習能力,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主要途徑。也是小學素質教育檢測必考的一門課程。根據自己教學經歷,結合學校實際,現(xiàn)就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談幾點做法。
一、正確認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概念意識太深,學生不理解
小學生的意識比較弱,但是常規(guī)的教學中,老師一直強調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忽略了孩子的心智發(fā)展意識,導致教學操作性較差。到底什么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紅領巾如何理解等等。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上綱上線,學生對此不理解,這就會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不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
2.單一的教學方式枯燥無味
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大多為剛畢業(yè)的新老師,而且多為主課老師兼任,這就造成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照本讀書,任務只是簡單地把課上完,僅僅將教科書與教學參考作為教學內容,并沒有在實際的教學中整合和補允教學資源,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從而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3.匱乏的教學資源憑空想象
教學資源可以分為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就是教師,硬件資源就是教材教具。從軟件資源來說,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所以只能由其他老師兼任,照本宣科,無法深人分析相關案例并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導致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不利于其綜合發(fā)展。在硬件資源如教學資料上面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準備,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上,課堂教學趣味性氛圍降低,學生很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p>
二、 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三、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講解做到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
四、加強學習,教學理念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開學一周內,按時保質地制定出教學、教研組活動計劃。認真按照校教研計劃開展教研活動,積極探索教改新路,提高教學水平。以教研教材、教法、教學理論為主,努力研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與相關的理論的問題,并進行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課標、教改新動向。大家?guī)е鴨栴}學,結合教學實際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轉化為平時的教學行為,充分發(fā)揮出專業(yè)理論在新課改中的導航、護航作用。在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指導當前的教學,努力在教學中貼近新課程所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將自己在學習中得到的感悟、體驗,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反思,寫成論文、隨筆、案例分析等。
五、 落實科研,教育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教育科研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動力,學科的繁榮借助于教育科研,教師的生命力來自教育科研。在認真總結得失的基礎上,針對課改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題實施階段計劃,并將計劃落到實處。通過深入、廣泛地交流、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最喜人的是,教科研活動的蓬勃開展,不僅讓教師迅速成長,同也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學生良好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xié)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zhí)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自身的教學水平十分有用的。若問近幾年的改革收獲如何?可以用一個字來回答:“多”。課前準備不流于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充分發(fā)揮,課后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在教學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教學問題并結合書本知識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并盡量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fā)現(xiàn),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努力處理好數(shù)學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偨Y,以科研促課改,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xiàn)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參考文獻
[1]梁宇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5-76.
[2]徐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tǒng)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