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凱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立場,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用“兒童之眼”觀察、用“兒童之言”表達、用“兒童之心”感悟。從信息、語言、思想等層面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立場;兒童視角;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累積英語單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等。小學英語閱讀不僅僅包括教材閱讀,也包括課外閱讀。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一直遵循著“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學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淺表化、程式化、碎片化等的現(xiàn)象,影響了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1]。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效能及英語閱讀品質?筆者認為,基于學生立場,從學生視角出發(fā),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一、信息解讀:用“兒童之眼”觀察
英語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搜集相關的英語素材的信息的過程[2]。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兒童之眼”觀察,對英語教材的內容進行信息解讀。信息解讀是對語篇淺層次的解讀,也是兒童通常的解讀方式。教師要尊重、理解、鼓勵、支持兒童的信息解讀。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就是從尊重學生的英語信息解讀開始的。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要求過高,導致學生喪失了閱讀興趣,甚至懼怕英語閱讀。一般來說,英語信息解讀也就是初步認識英語閱讀材料“是什么”的解讀方式。
英語的信息解讀,首先是信息識別,其次是信息判斷,再次是信息理解和轉述。通過信息解讀,能讓學生掌握文本的基本情況,包括語篇中的人物、事件、活動等。王薔教授明確指出:“獨立閱讀是最基本的閱讀形式?!毙畔⒔庾x是學生了解英語語篇結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思維品質的重要路徑。
比如教學譯林新版英語教科書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weekends時,筆者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整理信息。為了促進學生對整個文本脈絡的把握,可以給學生提供思維導圖,從文本主題At weekends出發(fā)。學生有了思維導圖這根拐杖,就能循著文本內容,逐層遞進,對文本進行梳理。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根據(jù)語篇中的人物進行梳理,部分學生根據(jù)語篇中的事情進行梳理。通過梳理,形成了語篇閱讀的結構性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學生清晰地列舉出人物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巧妙借助思維導圖,拓展子話題,對原有話題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比如Plan for the weekend,keep good habits等話題,并且將這樣的話題融入到原有話題之中。這樣的信息化解讀,激發(fā)了學生的語篇思維,助推了學生的語篇想象,強化了學生語篇創(chuàng)新學習力的培養(yǎng)。
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深刻地指出:“兒童立場是教育的根本立場?!庇谩皟和邸庇^察,教師不能過度介入。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會時不時遭遇一些生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信息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進行文本猜測。猜測不是胡亂猜測,而是要在遵循語篇內容邏輯的基礎上,對語篇內容進行一種內在的串聯(lián),讓自身的語篇理解成為一個整體。
二、語言解讀:用“兒童之言”表達
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力,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解讀,更要引導學生進行言語化解讀。語言解讀,要體現(xiàn)學生本真思維。許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喜歡用成人的英語表達提前介入,對表達的內容提前暗示,以助推、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甚至有教師對學生不規(guī)范的英語表達加以呵斥,導致學生不敢表達、不愿表達。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力,關鍵是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敢于表達。只有敢于用“不完善”或者說“幼稚”的英語表達袒露自我的閱讀感受、體驗,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才能真正讓學生邁開英語表達的第一步。
英語表達不僅能讓教師掌握學生的閱讀動態(tài)、樣態(tài),更能培育學生英語口語交往意識,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語感。語言表達與學生的英語閱讀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有效的英語閱讀能促進學生的英語表達,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也能讓學生更深層次地解讀語篇。
比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科書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將英語閱讀中的生詞摘錄下來,學生基于已有英語閱讀知識經(jīng)驗,寫下了teeth,brush,medicine,rest等單詞。為了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力的發(fā)展,筆者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查詢這些單詞的含義,并嘗試用英語表達。讓他們在閱讀時帶著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與作者互構文本,進而實現(xiàn)對文本的理解。英語表達,不僅能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想象力。學生會帶著自己的思考、想象與文本互動,實現(xiàn)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在英語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同樣要引導學生對陌生的詞匯進行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地聯(lián)系上下文,將詞匯放置到具體的語境之中來揣摩,或者聯(lián)系文本中的插圖,對之進行想象[3]。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語篇的文本特征,選擇切入點,催生學生的英語表達,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英語語感。要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促進學生的思維認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達成提升素養(yǎng)的全面性,實現(xiàn)情感體驗的豐富性,促進思維認知的深刻性,培養(yǎng)審美評價的多元性。
三、思想解讀:用“兒童之心”感悟
英語閱讀不僅僅包括信息解讀、語言解讀,還包括內容性、形式性的英語語篇解讀,這一類的解讀方式可以稱之為“思想解讀”[4]。思想解讀是學生與語篇的對話、交往和互動。不僅能把握英語語言的表層,而且能潛入語篇內部,體會語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性的語篇解讀,需要兒童用心感悟。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激活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驚異感,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學生的閱讀任務。
比如教學譯林新版英語教科書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時,筆者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引導學生向Mike介紹一些中國節(jié)日。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對語篇進行深度解讀。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語篇,主要介紹了中國的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和重陽節(jié),每一個節(jié)日都凝聚著廣博的文化。對于這幾個節(jié)日,課文都是從時間、習俗、活動等方面展開介紹。筆者在教學中,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對相關的節(jié)日文化予以充實、拓展。比如春節(jié),補充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中秋節(jié),補充古詩《靜夜思》,讓學生感受、體驗到中秋節(jié)人們思鄉(xiāng)的感情;端午節(jié),補充關于屈原的一些故事等。這個過程不僅有從成人視角向學生介紹的環(huán)節(jié),也有讓學生談一談對這些節(jié)日認識的步驟。通過文化、習俗等與英語學習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讓學生的閱讀從語言的外殼走向文本的細節(jié),從輸入性的理解走向輸出性的表達,從全面感知再到思維提升,從字面信息走向文本內涵和思想[5]。
信息技術、思維導圖、角色扮演和閱讀活動等是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師要發(fā)掘相關的學習資源,搭建腳手架,創(chuàng)設實踐場,讓學生開展喜聞樂見的活動。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培育。充分運用教材,并將課外閱讀資源引入閱讀,如“黑布林英語閱讀分級系列”“跟上兔子閱讀分級系列”等,都是良好的閱讀素材,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力。教師要從信息、語言、思想等層面引導學生深度閱讀,通過深度閱讀,激發(fā)學生思維,催生學生的想象,讓閱讀真正成為點亮學生生命的一盞明燈!
參考文獻:
[1]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生外語閱讀素養(yǎng)的構成及教學啟示[J].中國外語教育,2015(1).
[2]崔剛.閱讀的層次與課文教學[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3(2).
[3]王薔,陳則航.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的研制與內容概覽[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9).
[4]張敏.ARCS動機模式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2).
[5]霍文保.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新思路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6).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