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連
摘要:目的? 探究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中實施PDCA循環(huán)法的價值。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應用PDCA循環(huán)法進行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常見癥狀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MVV、VC、FEV1等肺功能數(shù)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小兒支氣管肺炎,在常規(guī)臨床治療基礎上應加入高效的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干預后患兒基礎癥狀可在短時間內消退,肺功能明顯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支氣管肺炎;PDCA循環(huán)法;護理價值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誘發(fā)原因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細菌在患兒支氣管黏膜組織不斷繁殖,進而出現(xiàn)慢性炎癥。近些年疾病發(fā)病率逐漸攀升,且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發(fā)病特點[1~2]?;純旱湫桶Y狀為喘息、咳嗽以及低熱,臨床治療的首要原則是改善患兒肺部通氣,提高肺部換氣功能[3~4]。由于小兒生理和心理未發(fā)育成熟,治療依從性較差,治療期間需要實施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PDCA循環(huán)管理法是近些年在臨床普及的新型管理模式。文章為探究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中實施PDCA循環(huán)法的價值,選擇院內兒科門診收治的80名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5歲,年齡均值(2.48±0.71)歲;病程范圍1~5天,平均值(2.62±0.79)天。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4歲,年齡均值(2.51±0.67)歲;病程范圍1~5天,平均值(2.59±0.81)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
觀察組應用PDCA循環(huán)法進行護理管理,主要分為4個階段,具體如下。
(1)計劃:接診后,立即評估患兒的整體健康狀況,結合從醫(yī)師處了解的患兒信息,制定系統(tǒng)性的護理計劃,包括體位護理、口腔護理、呼吸道護理以及腸道護理等。告知患兒家屬急性期臥床休息,取平臥位時,可適當將患兒的床頭墊高,避免分泌物誤吸造成患兒嗆咳,囑患兒家屬定時協(xié)助患兒更換體位,按摩長期受壓位置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定期來院進行氧氣吸入和霧化排痰等治療,促進痰液排出,確?;純旱臍獾朗冀K處于通暢狀態(tài)。除此之外,做好患兒的口腔清潔,在晨晚間使用注射用鹽水進行口腔清潔。一旦患兒癥狀加重,應與患兒家屬溝通采取入院治療。(2)實施:患兒的護理工作要嚴格按照前期制定的計劃開展,除了常規(guī)病情護理外,還應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加強與患兒之間的交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肢體語言進行有效溝通,贏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提高其臨床護理配合度。(3)檢查:分析上階段出現(xiàn)的護理問題,進行集中小組討論,分析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并制定后續(xù)整改措施。(4)處理:結合實際情況動態(tài)化調整護理計劃,加強護理管理,在后續(xù)的循環(huán)過程中不斷解決難點問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兒常見癥狀(喘息、低熱、咳嗽、肺部哮鳴音)的消失時間。
(2)通過電子肺功檢查儀測定兩組患兒的肺功能,即MVV/自主通氣量最大值、VC/肺活量、FEV1/一秒呼氣容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癥狀消退時間
觀察組患兒常見癥狀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肺功能
兩組患兒干預前肺功能指標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MVV、VC、FEV1等肺功能數(shù)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目前,小兒支氣管肺炎疾病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部分研究者認為與先天遺傳性因素、營養(yǎng)水平、消化系統(tǒng)代謝紊亂以及出生后體脂量等因素有關[5]。如果早期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后期容易誘發(fā)心肌炎和低氧血癥,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本研究積極引入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辦法,前期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后期護理方案的實施都嚴格遵守“提高護理質量”的首要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常見癥狀的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數(shù)值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MVV、VC、FEV1等肺功能數(shù)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支氣管肺炎,在常規(guī)臨床治療基礎上加入高效的PDCA循環(huán)護理管理,干預后患兒基礎癥狀可在短時間內消退,肺功能明顯提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冬冬,侯換換,張瓊,等.PDCA護理模式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中應用對患兒生活質量的改善[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1,50(6):377-378.
[2]于靜,秦嵐,吳金鳳.PDCA護理模式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綜合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37(21):155-156.
[3]孫媛.PDCA循環(huán)法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11):238-239.
[4]蘇麗端,黃楓玲,王黎明.PDCA管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30):180-182.
[5]何躍珍.PDCA循環(huán)護理模式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護理中的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2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