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桃
主持人語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xù)規(guī)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認真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精神,江蘇教育報刊總社聯合江蘇省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開展了“‘雙減背景下構建初中學校育人新格局”優(yōu)秀案例征集活動。為傳播優(yōu)秀經驗,助力“雙減”政策落地增效,本刊《專題》欄目將陸續(xù)刊發(fā)部分優(yōu)秀案例。這些案例基于各地各校的實踐經驗,陳述觀點,闡發(fā)思想,探尋路徑。敬請關注。
江蘇省盱眙縣第二中學根據“雙減”相關要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堅持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聚焦加強作業(yè)統籌、做優(yōu)課后服務、豐富課后服務供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一、轉變觀念,提高師德修養(yǎng)
思想決定行動,腦袋決定手腳。思想觀念轉變了,行動才會跟著轉變。盱眙縣第二中學把落實“雙減”上升到政治高度,全體教師公開承諾:立場堅定,忠誠愛國;為人師表,行為世范;愛生如子,精心施教;淡泊名利,廉潔從教,堅決向有償補課和禮品禮金說“不”,全面筑牢師德師風防線,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tài)。
學校要求教師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從最后一名抓起,始終堅信習慣比知識重要,能力比分數重要,情感比成績重要,品行比什么都重要的理念,培根鑄魂,立德樹人;教給學生記得住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塑造學生靠得住的品行,提升學生行得遠的素養(yǎng);不求個個優(yōu)秀,但愿人人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不以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不歧視學困生;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多元評價,肯定成績和進步;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談心溝通,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
為了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盱眙縣第二中學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統籌作業(yè)管理。學校制定作業(yè)管理辦法,建立作業(yè)校內公示制度,公開班級各學科作業(yè),加強質量監(jiān)督。作業(yè)必須在課內布置,作業(yè)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標。二是控制作業(yè)總量。對于學科作業(yè),要求教師下水,力求少而精,堅持有講必練、有練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設立“作業(yè)超市”,實施分層作業(yè),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設計“活動探究式作業(yè)”,讓學習更有趣;設計“任務驅動式作業(yè)”,讓學習更自主;設計趣味性綜合作業(yè),讓學習更生動……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yè)的,也應按時就寢,晚上十點后不做作業(yè),確保學生睡眠充足。三是加強作業(yè)設計指導。將作業(yè)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yè),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yè),鼓勵學生在校參加課后服務并完成作業(yè),周一至周五,放學后書包可不帶回家。
三、筑牢底線,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立足常態(tài),規(guī)范教育教學秩序。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嚴格規(guī)范教材使用。不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不利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開展任何形式的集體補課。二是突破常規(guī),打造高效課堂。學校推行“模塊導學,教學合一”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引導,課堂上教師講解釋疑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偏、點評、總結、釋疑。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課前完成導學案、課堂交流探究、課后鞏固提高,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點評、探究、反饋的時間要在30分鐘以上。三是拓展渠道,優(yōu)化教學方式。積極推進“空中課堂”“雙師課堂”“融合課堂”建設,提升學生校內外學習效率。加強學科建設和課堂教學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四、整合資源,提高課后服務水平
一是加強學生就餐、午休及學習活動場所的管理。學校為學生提供衛(wèi)生、安全的就餐環(huán)境,建立健全食堂及學生集體用餐衛(wèi)生管理制度,加強午休服務管理,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室、體育館等場所規(guī)范有序,健康運行。二是細化課后托管服務,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課后服務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完成體育鍛煉。強化體育課程教學管理,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陽光體育運動,舉辦校園趣味運動會,抓好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不少于一小時。第二階段開展課業(yè)輔導和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2021年秋學期,在全面提供晚托服務的基礎上啟動午托服務,從整體上擴大課后服務面。試行“無邊界課堂”,引入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大學生志愿者等校外優(yōu)質資源為學生開設講座。晚托分為托管班和社團活動。托管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與答疑,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社團活動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設合唱、閱讀、寫作、田徑、籃球、體操、乒乓球、人工智能等26個社團。對于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fā)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通過遴選的方式,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三是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進一步明確學校和家庭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chuàng)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辦好家長學校和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積極爭取社區(qū)支持,推動社區(qū)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完善家長培訓體系,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成才觀。建立定期家訪制度,幫助家長精準分析孩子發(fā)展需求,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環(huán)境。
“減負”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減負增效”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