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摘 要:在信息時代,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要與時俱進,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要挖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如用其來豐富教學資源、活躍課堂氛圍和歸納總結知識,實現其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這樣的話,不光學生會有著愉快且獨特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更多的能力,教師也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有效策略
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有了教學的新視角,那就是促進信息技術與自身教學的深度融合。但這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需要教師去進行付諸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不僅如此,在付諸堅持和努力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理念為指引,那就是生本理念。此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怎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呢?在構建有效課堂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呢?在探索問題答案時,教師需要踏上教學實踐之路,從中收獲具有可實施性的答案,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在沒有信息技術的課堂上,不僅教學資源有限,僅僅圍繞課本教材,使得學生的收獲有限;呈現教學資源的方式也很單一,學生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如此一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诖?,在進行信息技術與自身教學的深度融合時,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教學資源的豐富。鑒于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教師所搜集的教學資源應以視聽資源為主,旨在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在教授《貓》這一篇文章之前,筆者會讓學生進行文章的自主閱讀,然后與筆者進行溝通,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有些學生會問筆者:第一只小貓去世了,導致小貓去世的病有哪些呢?有些學生會問筆者:三只小貓都是什么品種呢?小貓的品種還有哪些呢?有些學生會問筆者:第二只小貓會捉老鼠,那小貓是如何捉老鼠的呢?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筆者將學生的問題進行了統(tǒng)計,也實施了上網操作,圍繞此進行了教學資源的搜集。如針對第二個問題,筆者就搜集了不同品種的貓的圖片,還會讓學生去猜測是哪一品種,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對貓有著更深刻的了解。在搜集了教學資源之后,筆者會告訴學生,他們的好奇心能在課堂上得到滿足。此時的學生就會十分期待即將到來的教學活動。
二、利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
在新課改的落實中,出現了“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作為教師,要致力于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學生,則需要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學生是情感動物,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要一直讓課堂充滿活力,就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例如:在課堂上,筆者用問題對學生進行了引導,并且將時間交給了學生,促使學生展開自主、協(xié)作和探究學習。筆者提出的問題有:(1)作者養(yǎng)了幾次貓?每一只貓有著怎樣的命運遭遇呢?(2)出現不同命運遭遇的原因在哪里呢?(3)作者通過養(yǎng)貓,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呢?(4)聯(lián)系生活,你們有著怎樣的收獲呢?如果筆者強制要求學生去思考和回答問題,那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沉悶,學生受到了消極的影響,很難發(fā)揮主體作用。因而筆者對信息技術進行了利用。筆者會告訴學生,每解決一個問題,筆者就可以滿足一次他們的好奇心。如當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筆者就打開了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了科普,讓學生了解了貓容易得的病有哪些。當學生解決了第二個問題之后,筆者就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品種的貓的圖片。此時此刻,學生享受到了辛苦學習之后的成功果實,整個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也刺激了學生對下一個問題的探索。
三、利用信息技術,歸納總結知識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沒有信息技術的時候,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板書,進而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知識,也因此使得課堂容量減少,學生所積累的知識量也減少。但有了信息技術的幫助,教師就可以提前將需要板書的內容制作成PPT或者微課,并蘊含豐富圖片,做到圖文并茂。這樣一來,當教師為學生呈現PPT或者微課的時候,就能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也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地總結在一起,形成知識網絡。
例如:在課前,筆者會對整篇文章展開深入閱讀,并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首先,筆者制作了表格,將三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地位、結局都進行了總結,使得學生可以展開清晰的對比。然后筆者歸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有所感悟。接下來筆者整理了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和語句,圍繞其分析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內容都是需要學生深入了解的,板書很有必要。此時筆者對信息技術進行了利用,將它們都融入PPT中。在選擇字體顏色的時候,筆者選擇了比較鮮艷的顏色,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刺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是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好幫手,其能使得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豐富,促使學生的視野有所開闊,收獲更多的知識;其能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學習行為主動;其還能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促進對知識的應用。當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之后,就成功促進了其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也因此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艷華.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J].新課程,2020(23):104.
[2]楊海東.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