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營
摘要:在攝影語言的造型中不同拍攝視點的選擇體現(xiàn)著攝影師對作品不同的審美訴求與主觀闡釋,在影像作品中,拍攝視點在影視攝影造型中的美學追求主要由攝影機視點的美學追求,觀眾視點的美學追求,影片中人物角色視點的美學追求。
關(guān)鍵詞:畫面造型;攝影造型;拍攝視點;美學追求;拍攝角度
引言
本文中的攝影造型語言特指作為藝術(shù)化的攝影類別。影視攝影是指攝影師運用攝影機用光線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中進行繪圖與影像記錄的過程,“攝影師畫面造型是否新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拍攝角度是否獨特”[1]
一、攝影畫面造型中的視點類型分析
“畫面造型手段和表現(xiàn)元素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是電視畫面的基本造型要素和手段,主要包括畫面景別、拍攝方向、拍攝高度、光線手段?!盵2]視點是繪畫藝術(shù)中的概念,在立體畫的創(chuàng)作或欣賞過程中,把作者或欣賞者所處的位置定為一點,叫做視點。攝影過程中,攝影機、觀眾、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它們各自的位置與被攝主體之間形成了不同的角度,相對的位置關(guān)系也形成了影視攝影造型中不同類型的拍攝視點。
(一)變奏的類型:攝影機視點。攝影機本身相對于被攝主體之間形成的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以及不同的拍攝方向被稱為攝影機拍攝時的視點,即攝影機的視點。攝影機的視點中,不同拍攝角度與方向的選擇是攝影師對于被攝主體刻意的安排,它代表著攝影師對被攝主體的主觀感受與審美訴求。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攝影機的視點有時與觀眾的視點一致,有時與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視點一致,屬于一種變奏的類型。
(二)常規(guī)的類型:觀眾視點。在攝影畫面造型的過程中,攝影機從觀眾的視角出發(fā),依據(jù)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觀看習慣,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進行拍攝所得到的鏡頭被稱為客觀鏡頭,在影像作品中,這些鏡頭承擔著交代和客觀敘述的作用,此時的拍攝視點被稱為觀眾的視點。我們認為,一部影像作品中絕大部分的鏡頭都是是以觀眾的視點所拍攝的客觀鏡頭,屬于一種常規(guī)的影視敘事語言。
(三)表意的類型: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視點。在攝影造型的美學追求過程中,攝影師把攝影機的鏡頭當作劇中人物角色的眼睛,以作品中人物或動物的視點、視覺印象為依據(jù),直接“目擊”影視作品中其的他人、事、物的故事情景,從而表現(xiàn)出影片中人物的心理與視覺感受,這種拍攝視角所得到的鏡頭,被稱為主觀鏡頭,那么,此時的拍攝視點被稱為影片中人物角色的視點,這是攝影師表意的特殊的視聽語言。
二、攝影造型中攝影機視點的美學追求
“即使最單純的影像,也有內(nèi)涵表意的現(xiàn)象發(fā)生?!盵3]從某種意義上說,攝影造型語言始終存在于某種巨大的影像張力之中。在常規(guī)的敘事中,特殊角度處理的造型語言也具有了攝影師特殊的審美需求。
(一)特殊的平角度拍攝是影片風格與主題表達中的風格化美學造型手段。平攝拍攝不是簡單的機械復制,特殊的平攝攝影角度會使觀眾產(chǎn)生情感的傾向性,不僅是影視作品中敘事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是創(chuàng)作者主觀藝術(shù)表達的一個重要視聽手段,體現(xiàn)了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不同的美學訴求。攝影機特殊的平攝角度是攝影師或者創(chuàng)作者一種主觀處理的結(jié)果,體現(xiàn)著作品的風格與創(chuàng)作者的美學表達,建構(gòu)著影視作品的風格類型和人物塑造。低機位近景跟拍是好萊塢電影導演科恩兄弟電影帶有的標志性攝影手法,也是形成其攝影美學風格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從《缺席的人》到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低機位跟隨拍攝手法被大量運用于他們的電影的拍攝中。尤其是在《老無所依》中,底機位近景平攝的畫面連貫出現(xiàn),成為了連接獵人、殺手、警察三人關(guān)系的視覺符號,使人物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系不斷變化發(fā)展,繼而推動了影片的整體敘事。
(二)俯仰角度的拍攝是攝影師塑造人物形象與創(chuàng)建特殊空間的審美追求。1.仰角造型的美學追求。攝影造型語言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一種自身的美學創(chuàng)新。仰攝是影視攝影中對人物角色形象積極塑造的美學造型手段?!对姜z》中,為了突出他對于史上最完美的越獄計劃全局的掌控能力,攝影師大量采用了仰攝的攝影手法給觀眾造成了極強的心理效應形成了一種高大、強壯的視覺感受,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傳達出了了仰攝在攝影造型中的美學訴求。在場景的拍攝中,仰攝、俯攝代表著攝影師對影片場景空間關(guān)系的風格化處理,是作品烘托環(huán)境氣氛表達影片思想的有效元素。2.俯角造型的美學追求。對于攝影造型來說,美學的追求在于視覺空間的起點與終點的如何選擇上。俯攝是影視攝影中對人物角色消極處理的美學造型手段。外景拍攝中,俯攝是一種宏觀的表述手段,有利于場景氣氛與空間關(guān)系的渲染,是導演表達作品內(nèi)容在視覺上的形式化處理,俯拍強調(diào)了空間環(huán)境的概念以及人物與空間環(huán)境的位置關(guān)系。
三、攝影造型中觀眾視點在影視攝影造型中的美學追求
攝影造型在其美學的追求過程中,視覺元素的如何搭配,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是按照一定慣例與成規(guī)。觀眾的視點是電影、電視作品中常人最容易感受的角度,也是影視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拍攝視點,攝影機鏡頭對于被拍攝對象的展示完全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具有真實性、客觀特點。客觀鏡頭在影視作品中承擔著導演的創(chuàng)作傾向,體現(xiàn)了作者的主觀美學訴求。在電影中,客觀鏡頭承擔著敘事、介紹環(huán)境等劇作的任務,凸顯了導演整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傾向性。
四、影片中人物角色視點在影視攝影造型中的美學追求。
故事片的敘事及視覺語言,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便是隱藏起來攝影的存在。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視點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鮮明的感情色彩。主觀鏡頭使觀眾與劇中人物角色人的眼睛合二為一,使觀眾參與了影片劇情的發(fā)展,進入劇中人物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在思想達到了情感的共鳴。
(一)主觀鏡頭用于表現(xiàn)人物的幻覺與想象。在攝影美學造型上,在影視作品的敘事中,主觀鏡頭表現(xiàn)人物的幻覺與想象,包含了劇中人物角色視覺或心理上的閃回、記憶等各種情感元素,幻覺與想象這種超現(xiàn)實主義主觀鏡頭的運用,特定的影視劇情能夠讓觀眾進入劇中人物角色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在表現(xiàn)徹底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時,在馬小軍的主觀鏡頭中,透過水層看到了他們嬉笑的面孔和伸出來的丑陋的腳,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去獲得大眾的認同,成為孤零零的人,宣告了他徹底的孤寂,整部電影到此也掐斷了主人公一切有關(guān)美好的回憶。于是,攝影機/電影敘事人隱身在人物的視點鏡頭背后,電影敘事由是而成了人物眼中的世界和故事的‘自主’呈現(xiàn)的假面舞會。
(二)主觀鏡頭用以表現(xiàn)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感受。主觀鏡頭使劇中人物角色視點與觀眾視點合一,表現(xiàn)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感受,取得觀眾的心理認同。《畢業(yè)生》以反叛與開放的敘事方式,通過展現(xiàn)一位中產(chǎn)階級家庭剛畢業(yè)大學生面對社會時的的迷茫與困惑,生動幽默地折射出了美國新生代極力突破與擺脫傳統(tǒng)束縛的渴望與追求。為了展現(xiàn)男主人面對社會的迷茫與困惑,導演透過潛水服的潛水鏡以男主角的主觀視角觀察外界,在這里,主觀鏡頭使觀眾身臨其境地變成了銀幕上的人物形象,親身體會到了男主人公感覺被家庭束縛、被社會拋棄的壓抑和迷惘。青春期少年的成長除了暴力與幻想,還夾雜著對性的躁動。因此,在影視作品的視聽語言敘事中,攝影機一旦選擇了角度,造型語言的美學追求便已經(jīng)開始。
結(jié)語
“對于機位、構(gòu)圖、場面調(diào)度、造型、光與色彩這些基本的視覺語言而言,他們在某種意義上共用著一些基本的敘事與表意的成規(guī)與慣例?!豹毺氐臄z影視點可以取得獨特的視覺心理效果,體現(xiàn)著攝影師對于影片表達的不同美學訴求。
參考文獻:
[1]陳剛.電視攝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M].2016(12).36
[2]陳剛.電視攝影造型教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M].2014(12).20.
[3]戴錦華.電影批評.北京大學出版社[M].200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