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嶸 田曉
摘要:自教育部門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個學校開始踐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標準要求。在高中音樂教育體系中,藝術核心素養(yǎng)也被作為教師教學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但是在中學的音樂課程教學體系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依舊存在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就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喜愛音樂課并且強化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在高中階段踐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也需轉變和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將音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1]。但是從整體角度而言,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課堂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成果并不顯著,教師在課堂之中依舊處于主導地位,未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對于高中音樂教師而言,如何通過構建高效的高中音樂教學課堂,使得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音樂藝術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一、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營造提升音樂素養(yǎng)的和諧課堂
要想實現對當前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突破,教師就要突破當前的音樂教學模式。在課堂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盡可能營造出輕松舒適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依據學情和授課內容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的音樂活動,如朗誦、合唱、音樂劇、情景劇、廣告音樂等,潛移默化地將音樂學習融入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理念,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音樂興趣,以此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2]。
此外,教師具備過硬的素質才能駕馭課堂,發(fā)揮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才能打破長期以來死板的教學的氛圍,比如,一首莫扎特的奏鳴曲讓學生在古典的殿堂里暢游,一支婉轉動聽的范唱讓學生學習發(fā)音技巧,樂于模仿,又或者讓學生展示一段優(yōu)美的舞曲……這些正面的示范既渲染了課堂氛圍,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知以及審美能力。教師要想打破長期以來課堂教學的困境,在課堂的整體機構布局方面也可多下功夫,通過對學生的座位進行不定期的更換,或是根據教學內容在小組活動中將學生的座位調整為圓形或是多邊形的形態(tài),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討論中能有效地參與其中,促使全班的每一個學生參與進來。
二、精選音樂教學內容,指向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影視劇是最貼近學生生活一種藝術形式,對現代生活影響最為廣泛的音樂形式當屬影視音樂?;ǔ前妗兑魳疯b賞》第四單元音樂與社會第2節(jié)大眾音樂《影視音樂》,雖是本教材最后一課,但在教材使用以來,是教師們在各類公開課、優(yōu)質課評選中選擇較多的一課。仔細研究原因,無非是教師們覺得學生對影視音樂感興趣、好講。影視音樂按照其在影片中的作用共分為五類:片頭音樂、插曲、場景音樂、主題音樂和主題歌。影視音樂形式多樣,其特征和作用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架構適當重組、替換成當下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影視劇中音樂。但在聽課中發(fā)現教師的教學設計基本偏墮兩邊:要么是挑兩三種影視音樂講,造成學生對影視音樂缺乏全面系統(tǒng)地認識和學習;要么每一種都泛泛而談一帶而過,造成學生對于每一種類型的特征和作用混淆不清。如果我們來研究一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與素養(yǎng)達成,不難發(fā)現在素養(yǎng)達成要求下教學重心體現在哪里了[3]。
在教學中設計中應該為目標的達成進行內容的設計,了解影視音樂的主要特征和作用是本課所要落實的基本問題。課前可以通過調研學生喜歡的影視劇音樂或者歌曲,精選一部分符合藝術性強、思想性深刻、立德樹人價值的作品,把這些音樂按照這影視音樂分類合理替換教材內容,把有代表性的更貼近學生認知的優(yōu)秀作品引用到教學中去,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實踐經驗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審美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入下列目標,唱出一部電影的音樂主題或主題歌,在學生原有熟知和演唱實踐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的藝術內涵和表現要求,自信而有表現力地完成目標中的藝術表現。結合作品與作者的相關歷史文化背景,達成目標中文化理解的要求。在此學習的基礎上,掌握每一種影視音樂的特征和作用,結合學業(yè)質量水平測評建議,能夠完成根據畫面,選配適當的音樂,并能結合音樂要求的特點說出配樂的理由。同時,也能結合已完成配樂的影視作品,聆聽理解音樂的特點,結合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背景,說出配樂的功能和作用。在這些反復實踐學習活動中,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展現音樂教學的互動和生發(fā)力。
三、引入時代音樂元素,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本身就是時代的弄潮兒,它具有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潮流音樂元素,而且音樂能夠激活人的情感。在教學時,教師應當勇敢地引入時代潮流音樂元素,因為教育是與時俱進的,所以音樂教育應該從當前的現實社會著手。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教師要把握具體的教學內容。因此,高中音樂教學不應該僅僅束縛于教材課本上的內容,不敢引入流行音樂。其實流行音樂因具有歡快、節(jié)奏性較強的特點備受學生的喜愛,教師可以選取符合高中生需求的音樂作品實施教學。
比如,當年傳唱大江南北的這首歌曲《隱形的翅膀》,其中透露的是勵志和催人向善。盡管這首歌曲是一首流行歌曲,但是音樂作品中所透露出的美好品質以及頑強、拼搏、堅毅的精神會給予學生心靈上的治愈和感動,音樂中的歌詞會滋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音樂旋律中收獲更加堅定的思想,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為德育教育的開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礎。這種流行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學生當前艱苦的高中生活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持之以恒,正確認識自己,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出音樂的德育功能。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明確這一點,積極引用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理念及方式,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學習視野,有效提高高中音樂教學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旭東.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J].中國文藝家,2020(10):125-126.
[2]李志紅.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探析[J].天津教育,2020(28):123-124.
[3]夏麗萍.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