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勇光 黎思
摘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已是重中之重。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接受初中階段的學習后,可以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目前在初中英語以及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卻很少見。因此本文針對如何構建初中英語八年級譯林版以及初中歷史部編版教育教學高效課堂提出系統(tǒng)性分析,希望可以為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效課堂;初中歷史;初中英語;教學
引言:在初中教育教學過程中,構建高效課堂一直是初中教師研究的重要內容。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思維極具開闊,正處于大腦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在這一時期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英語八年級譯林版以及初中歷史部編版是兩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其他學科具有重大意義。
一、教師課前充分做好備課
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是在教師充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的。只有教師備好這節(jié)課的要點才能打好基礎。大部分的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課上,沒有經(jīng)過認真的備課就匆匆上陣,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課文內容描述教學過程,利用不同的講法來闡述難點以及比較枯燥的部分。
例如:在初中歷史部編版的教材中,教師在講授新文化運動這節(jié)課程前,不僅要對新文化運動的基本課本知識有所了解,更要掌握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引發(fā)這次運動以及最后產生的影響。教師備課時要對新文化運動涉及的知識進行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的組織。教師在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生的時間以及產生的后果基礎上,可以適當性的總結新文化運動的經(jīng)驗教訓,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了解課本知識,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這次運動不僅告誡學生在當時只有根本改造國民性,才能建立新的共和國,同時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亂世出大師”。而這個大師就是陳獨秀和魯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到偉人的魅力和魄力也讓同學們深刻理解這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束縛,啟發(fā)了當時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要對課件進行相應的課時規(guī)定,按時完成課時任務,同時運用各種途徑來整合資源。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效率。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重難點突破。最終可以備課出高質量、適用性強的課件。
二、重點進行直觀教學,提高課堂趣味性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比較苦澀難懂,很多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也大大下降,從而導致教師的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如:利用視頻、圖片、音樂等方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認識以及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教學課本的理解,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初中歷史部編版中,在講授初中歷史教材中遼宋金元夏時期的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時,由于教材中關于遼宋金元夏講解性、知識性以及記憶性的東西比較多,教師可能會在整節(jié)課上都進行滔滔不絕的演講,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消化不了的情況下會對此產生厭倦的心理,教師也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但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現(xiàn)代化元素來進行知識的講解,比如采用現(xiàn)代化的投影技術。當教材中的內容比較繁雜,教師可以在講授宋遼金元夏民族關系發(fā)展中利用圖文方式進行講解,增加一些課堂的趣味性,也找一些名家教授關于宋遼金元夏的講解,讓同學們在教授幽默風趣的語言下學習到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去除原本課文內容的枯燥性,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中課堂的趣味性。
三、擁有良好的師德,多進行鼓勵式教育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更是應該為人師表,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教師素質來感染學生,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傳授做人的道理。對教師來講,從來不僅僅只是傳授學生們知識,更是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師是否具有師德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傳道的人,必須聞道在前;可以塑造他人靈魂的人,必須擁有高尚的靈魂。只有如此,教師的教育才能得到學生認可并被接受,感染學生。
例如:在初中英語八年級譯林版教材中,第四單元的主題是“自己做”,這篇文章中通過寫他們搬到一個新房子中的事情展開描述,最后小狗被要求自己去收拾自己新家。教師可以利用這篇文章中對學生自立的啟示來教育學生,運用自身的例子來鼓勵學生,在彰顯自身師德的同時可以進行良好的教育。也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自我關于自立的描述,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鼓勵他們自立自強?;蛟S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潛力,獲得前進的動力。教師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通過鼓勵式教育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才能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四、安排小組共同促進學習
初中階段正是進行社交的黃金時期,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可能無法顧及到每位學生的聽課感受,會導致學生不同程度的接受,從而影響整體的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性格特點來進行分組,小組成員之間會互相促進學習,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參差不平的接受水平,更是鍛煉了學生們的社交能力。這樣教師就可以在知曉各小組學習情況的前提下安排合適的課時內容。
例如:在初中英語譯林版的教學中,關于書中較難部分的講解,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同時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方法進行相應的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增強小組共同協(xié)作的效果。這樣,小組學習就可以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方便教師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
結語:
因此,在進行初中英語譯林版以及初中歷史部編版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各種手段來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不僅需要每位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同學們積極參與進來,通過更直觀的教學方式,小組協(xié)作等途徑來提高課堂的效率??偠灾恳惶谜n教師都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達到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讓整個課堂變得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楊海葉.淺談初中教育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1145-1146.
[2]朱敏江.試論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文理導航,2021(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