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利明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教學反思,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帶來理想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學屬于一個雙向的過程,教學對教師能力的提升和學生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重視與學生親近關系的建立,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個性教學
引言
初中時期,學生的自主意識快速發(fā)展,若是教師無法做到讓學生親近和信任,學生就不會認可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因此,作為教師,只是專注于教授課程內容是不夠的,還需要主動跟學生拉近距離。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將語文知識“潤物細無聲”地作用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師的親和力以及文字背后傳遞出的人文情懷,從而信任教師,這樣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將得到提升[1]。
一、積極革新教育理念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明確學生始終是各項教學活動的主體,不可過度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推動學生主動融入各項教學活動,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溝通。為達成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引入多樣化的問題,督促學生自主思考,有針對性地強化其探究意識[2]。
在圍繞《藤野先生》進行講解時,教師可利用課前準備時間向學生拋出問題,督促其進行思考。哪位老師給魯迅生先生最深刻的印象?該問題有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文本中。在圍繞文章第一段進行講解時,教師可詢問學生,為何有些人試圖成為大清國的留學生?文章從哪些外貌特征對留學生群體進行描寫?上述問題有助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從文章各段落找尋答案?;谏鲜鰡栴},教師可轉變學生的被動地位,使其主動接受教學活動,從各項教學講解活動中找尋文章脈絡,逐步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達成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在現(xiàn)代教育當中,知識學習已經(jīng)不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性思維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因而教師需要緊跟教學改革步伐,更新教學理念,不再以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分析為主要教學過程,而是要帶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文章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情感,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具有綜合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
二、充分了解學生
全面了解學生是教學的基礎[3]。了解學生,分析學情,教師就可以制訂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就更容易激發(fā)出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教師面前,他們不愿對自己進行過分的剖析。因此,教師還需在課堂上多下功夫,要注意和學生和諧相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學形式多樣的優(yōu)勢,如在課堂上討論,設計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等。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學生,如課后多與學生談心,讓學生自主設計班級活動等。教師要慎重選擇,適當調整。
例如,進行“新聞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字、詞、句著手,逐步過渡到篇章結構,對學生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新聞、想讀的書以及仿寫的文章。寫完后,要能說出自己想要表達什么,寫前、寫后的想法有無變化。用貼近生活的方式學習寫作,既增強了習作的趣味性,又表明了看法,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最后,教師仔細核查字句,撰寫目標性評價。如有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因為失去寵物而傷心,這時,教師的評語可以寫,“世界上沒有不散的宴席,要學著接受它,向前看,失去的東西無法重新出現(xiàn),卻能回憶?!边@種評語可為學生提供范例,又能讓他們感到溫馨與親切,使得師生間的情感加深。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熟識學生,走近他們。
四、樹立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推動語文信息化教學
其一,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法,確保語文課堂朝著更加趣味性的方向發(fā)展。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本閱讀的時候,教師會引入對應的朗讀視頻,視頻內容會很好地展現(xiàn)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音樂和視頻素材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感受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這樣就可以為后續(xù)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依靠多媒體資源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可以進入理想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
其二,巧妙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語文教學平臺,拓展語文第二課堂,確保學生可以在突破時空限制的條件下,進入自主性、交互性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春》閱讀課程開展之前,教師設定了對應預習性的微課,其中會將品味語言作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對下列語句進行鑒賞:“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讓學生想象對應的情境,并且思考這樣的語句好在哪里,讓學生嘗試對“偷偷地”和“鉆”這樣的詞語進行鑒賞,想一想能不能換一個詞。在這樣的微課導入中,學生對這樣的語言風格產(chǎn)生興趣,希望可以在全面、深刻的閱讀中得到更多的啟示,獲得更多的知識。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依靠當前的共享平臺,結合語文教育教學情況合理地設計更多的微課,最好可以生成針對性的微課平臺。這樣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迅速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這對于實現(xiàn)語文教育信息化程度提升、架構理想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鍛煉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是很有益的。當然,在此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切實學習對應的信息技術,在提升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確保自身微課設計能力和素質、多媒體教學法的使用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之間的融合。學校需要積極在此方面加強投入,針對信息化教學的訴求,合理地設定對應的信息化課程,確保教師可以掌握各種信息技術的使用技巧,繼而確保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關聯(lián)起來,這樣才能夠使語文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師生間應建立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和諧共處、平等有愛的良好關系。讓學生愿意親近教師、接受教育,也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師,這將有利于教師制訂出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著力于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桂蘭.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評價的應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2):55-56.
[2]雷洪武.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路徑[J].讀寫算,2020(32):70+72.
[3]司紀凌.初中語文有效施教對策探索[J].科幻畫報,202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