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物理;小制作活動;實踐探究
“發(fā)揮學科教育優(yōu)勢,讓學生得以更加全面的發(fā)展?!边@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受制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多數(shù)初中物理教師會將教學重心放在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上,很少會設計和組織實踐探究活動,導致學生難以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影響到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引起重視,并結合物理學科的實踐性特征,積極設計和開展小制作活動,為學生的物理學習提供更多實踐探究機會,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水平,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得以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課堂中,由于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不當,難以將物理學科的魅力充分體現(xiàn)出來,影響到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1】。而在物理課堂中合理開展小制作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并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可以更加主動對物理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索,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雖然課堂教學是物理知識傳授的主要途徑,但如果教師的授課僅限于課堂,學生的學習也只滿足于課堂,那么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將會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發(fā)揮出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通過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物理小制作活動,促使學生在課外也能有效的學習和應用物理知識,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水平。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實施小制作活動,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學習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模仿開始,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小制作,讓學生在模仿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參與物理教學活動的積極性【2】。以“透鏡”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從一些簡單的物理小實驗開始模仿學習操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凸透鏡聚光的原理,將一個放大鏡放在太陽光底下,并讓光線通過放大鏡形成一個焦點,同時在焦點處放上幾根火柴,利用放大鏡成功將火柴點燃。通過這一物理小實驗可以促使學生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轉變?yōu)榫唧w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真實性,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
對于多數(shù)初中生而言,初中物理是他們第一次系統(tǒng)化的接觸物理知識,他們的物理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有限,有時候難以自行設計和完成物理小制作。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則需要做好示范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有益的實踐操作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和科學探究能力。以“重力”這一物理知識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重力,并分析影響重力的因素。教師則可以設計和開展演示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比如,教師可以準備好羽毛球、鉛筆、棉花等物品,并將這些物理放在同一個高度,讓學生觀察不同物品到達地面所用的時間,促使學生將所學物理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的觀察中,深化學生對“重力”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提升學生物理學習水平。
初中物理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點都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體現(xiàn)和驗證,通過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物理學科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3】。為此,物理教師也可以融入生活化元素,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小制作活動,促使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比如,教師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作為實驗素材,并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設計和完成一些“小發(fā)明”,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合理開展小制作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水平。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意識到這一點,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和組織小制作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知識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將學科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高效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學科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也可以得以相應的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夢如.初中物理小制作活動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1.
[2]柳毅之.初中物理小實驗小制作活動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175.
[3]陳小河.初中物理小實驗小制作活動的實踐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3):48-49.
(作者單位:貴州省榕江縣第五初級中學 楊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