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潤玲 梁鳳蓮
【關鍵詞】靜脈炎;干預價值;滿意度;預防效果;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8-0122-03
藥物治療途徑多樣,有口服、靜脈給藥等,前者對機體無創(chuàng)傷,但存在一定首過效應,而新生兒存在吞咽困難的情況,且藥物見效速度慢,會延長新生兒恢復時間。靜脈給藥能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避免首過效應,發(fā)揮較強的機制,快速緩解新生兒病情。新生兒體質(zhì)差,各治療措施中,靜脈給藥可快速見效,對各新生兒不適癥狀有緩解作用。但靜脈給藥需在持續(xù)性治療下方能見效,而新生兒血管較細,反復穿刺后有疼痛感,且血管會被損傷[1]。若進行持續(xù)靜脈治療,需增加穿刺頻率,且藥物經(jīng)靜脈治療后,常刺激的血管,新生兒會存在較多靜脈炎事件。對于新生兒的靜脈穿刺也有較大難度,常會增加工作量,也有穿刺失敗情況。靜脈針留置為新型穿刺方式,所選擇的針頭較軟,能跟隨血管活動而改變形狀,一次穿刺后能維持較長時間,可防止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損傷[2]。但靜脈針留置過程中仍有較多危險因素,例如穿刺點護理不當、持續(xù)性刺激性藥物輸注等,均會對靜脈造成沖擊,使靜脈炎事件頻發(fā)?;A留置針護理會增強留置針的穿刺,由經(jīng)驗豐富者完成穿刺,能降低新生兒留置針穿刺風險,但該措施對新生兒的靜脈保護重視度不足,仍舊存在較高的靜脈炎發(fā)生率。綜合護理措施全面,對新生兒靜脈情況較關注,能進行新生兒血管保護,規(guī)范穿刺操作及給藥操作,能減少靜脈用藥不良事件[3]。對此,有368例新生兒家屬在知曉研究后讓新生兒參加研究,納入時間均是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旨在判斷綜合護理對靜脈炎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納入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珠海斗門區(qū)婦幼保健院就診的368例新生兒,均有靜脈針留置需求,隨機分為綜合組和一般組,均為184例。
納入標準:均有靜脈針留置需求;家屬同意研究實施;新生兒疾病不危及生命。
排除標準:持續(xù)哭鬧者;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者;此前有靜脈炎;此前有靜脈血管損傷;家屬對研究不配合。
1.2方法
綜合組行綜合護理。(1)穿刺部位選擇。新生兒血管較脆弱,根據(jù)血管彈性、血流情況等,行血管選擇,盡量選擇粗直血管,例如頭皮正中靜脈、肘中靜脈等,對于穿刺位置的選擇需要遠離神經(jīng)、關節(jié)。若穿刺位置確定在下肢,需經(jīng)協(xié)助將新生兒下肢抬高,使新生兒可得到良好血液回流。(2)規(guī)范穿刺操作。此過程需在無菌條件下實施,穿刺位置確定后,對所選擇血管行酒精消毒處理,由經(jīng)驗豐富者為新生兒穿刺,若穿刺失敗,需進行留置針的重新選擇,防止留置針污染,成功穿刺后,需行對應敷貼操作,防止針頭脫落移位。(3)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新生兒血管較脆弱,在刺激性藥物輸注后,血管會受到一定損傷,需根據(jù)輸注藥物進行速度調(diào)節(jié),嚴禁家屬對輸液管自主調(diào)節(jié),同時交替滴注非刺激性藥物,防止血管持續(xù)損傷。對應滴注治療后,需經(jīng)生理鹽水完成對應留置針的沖管操作,防止導管堵塞。(4)加強穿刺管理。留置針置入期間,需定時觀察穿刺點,若存在局部不適癥狀,或有漏液情況,需將留置針拔除,若輸液期間有手部僵硬不適感,可行穿刺點熱敷,加速血液回流,使新生兒有良好代謝能力。新生兒日常清潔過程中,需準備保鮮膜,包裹新生兒的留置針置入位置,防止穿刺點沾水造成的感染。(5)固定留置針。留置針置入后需增強固定處理,在留置針位置粘貼透明膠帶,增強留置針清潔處理,減少留置針外露,防止新生兒自控能力欠佳造成的脫管事件。(6)制動護理。留置針置入后家屬需加強新生兒的護理措施,增加新生兒穿刺點制動操作及手部制動,可為新生兒佩戴手套,防止新生兒抓撓穿刺點,或拔出留置針等不良事件。(7)規(guī)范拔管操作。拔管前,需對新生兒穿刺點行再次消毒,穿刺位置膠帶揭開后,選擇無菌敷料,在拔管后覆蓋針眼,后將留置針拔出。
一般組行基礎留置針護理,確定穿刺血管后,由兒科經(jīng)驗豐富者穿刺,并觀察穿刺點變化情況即可。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靜脈炎發(fā)生情況,并完成靜脈炎分度操作。(1)觸摸穿刺靜脈點,未感覺到硬結,僅有輕微疼痛、水腫存在,靜脈位置也未觀察到條索狀變化,此為Ⅰ度。(2)觸摸靜脈穿刺點,未感覺到硬結,有中度疼痛、水腫存在,靜脈位置可觀察到較為模糊的條索樣變化,此為Ⅱ度。(3)觸摸穿刺靜脈點,可感覺到有硬結存在,有較為強烈的疼痛水腫表現(xiàn),靜脈位置可觀察到清晰的條索狀變化,此為Ⅲ度。
護理質(zhì)量的評估維度有基礎護理、穿刺護理、留置針護理、制動護理等,單項100分,越接近此分值,護理質(zhì)量越高。
行家屬滿意度記錄,此項內(nèi)容主要有穿刺護理、靜脈護理、拔管護理、給藥護理等內(nèi)容,各維度下均有10分,若家屬對穿刺不滿意,0~4分;若家屬對穿刺相對滿意,5~7分;若家屬對穿刺非常滿意,8~10分。在各內(nèi)容下的三個指標里,根據(jù)家屬感受讓其自主選擇,其中后兩項之和即家屬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用SPSS24.0處理。計數(shù)資料(靜脈炎發(fā)生情況、家屬滿意度)以[n(%)]表示,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出生時間、Apgar評分等)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信息比較
綜合組184例,出生時間4~38(21.38±1.92)d;出生體重1.9~4.4(3.12±0.64)kg;84例女,100例男;Apgar評分6~9(7.71±0.71)分。一般組184例,出生時間5~39(22.44±2.31)d;出生體重1.4~4.6(3.51±0.69)kg;85例女,99例男;Apgar評分6~8(7.24±0.95)分。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靜脈炎
治療后,一般組靜脈炎發(fā)生率15.76%比綜合組的4.35%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家屬滿意度
綜合組家屬有97.85%的穿刺護理滿意度比一般組高(P<0.05),見表2。
2.4護理質(zhì)量比較
治療后,綜合組護理質(zhì)量評估數(shù)據(jù)均比一般組高(P<0.05),見表3。
3討論
靜脈給藥為常用治療途徑,此途徑下能維持高血藥濃度,對新生兒而言可使疾病癥狀迅速減輕。而靜脈滴注時間長,新生兒自控能力差,有穿刺位置亂動情況,可發(fā)生穿刺點血腫,也能造成導管脫落,再次穿刺操作,使新生兒不適感增加[4]。靜脈留置針,特點體現(xiàn)在留置時間長,對于新生兒而言,較少穿刺次數(shù)能防止幼嫩血管被多次損傷,也能使護理人員穿刺工作量減少。但靜脈針留置期間,仍有較多新生兒存在安全事件,例如靜脈炎等。對于靜脈炎的發(fā)生,靜脈針選擇不當、未遵循無菌操作等為高危因素,此過程中病菌會經(jīng)穿刺點入侵,使炎癥癥狀出現(xiàn)。新生兒皮膚較脆弱,很難發(fā)揮良好屏障作用,而輸注藥物若有高刺激性,新生兒血管會受到刺激,也會有靜脈炎事件[5]。
基礎留置針護理,重視穿刺成功率,但并未關注穿刺后護理,新生兒靜脈炎很難得到預防和控制,致使家屬有諸多不滿。綜合護理較全面,根據(jù)新生兒血管特點,并嚴格規(guī)范穿刺措施,能防止病菌入侵,維持靜脈針留置安全性。對于新生兒血管的選擇,需以粗直、彈性好為標準,盡量選擇頭皮正中靜脈等,能保持穿刺成功率,也不會對神經(jīng)造成損傷。不當穿刺操作,被認為是靜脈炎高危因素,尤其是新生兒抵抗力差,會有更高的靜脈炎發(fā)生風險[6-8]。消毒后在無菌前提下進行穿刺,若穿刺失敗需進行針頭更換。行良好敷貼操作,能穩(wěn)定針頭,對血管進行保護。新生兒靜脈給藥過程中,有部分藥物存在較強刺激性,對此要進行滴速調(diào)節(jié),防止藥物向血液中過快進入,能減少靜脈刺激,抑制炎癥發(fā)生。穿刺后也需行穿刺點動態(tài)護理,若有局部不適感,可行熱敷處理,若有血腫等事件,提示靜脈針存在移位情況,需進行重新穿刺。同時要加強日常護理,在為新生兒洗澡或進行患肢清潔時,需準備保鮮膜隔絕水,防止沾水造成的穿刺點損傷。由于新生兒活動不受限,持續(xù)性的留置針治療會造成瘙癢及不適感,新生兒可能會無意識的觸碰到留置針,若此時拔出留置針需進行再次穿刺,從而增加靜脈損傷程度。為預防此類事件,需增加留置針固定處理以及新生兒的制動操作,能防止留置針松動,也能減少新生兒造成的留置針脫落,可提高留置針置入安全性,能有效減輕靜脈損傷,保護新生兒的血管。而拔管不當也會損傷靜脈,對此要在消毒后拔管,并進行無菌敷料覆蓋,以減少病菌入侵,抑制靜脈損傷[9-11]。由于新生兒的血管較脆弱,靜脈留置針輔助下能減少持續(xù)性靜脈穿刺造成的損傷,但其仍有較高的靜脈炎發(fā)生風險,而綜合護理則能以預防靜脈炎為出發(fā)點,予以新生兒各項護理措施均能降低靜脈炎發(fā)生風險,以此保護新生兒血管,減輕新生兒血管損傷。
本研究中,Ⅰ度靜脈炎、總靜脈炎發(fā)生情況在綜合組為2.72%、4.35%,均比一般組(7.61%、15.76%)低(P<0.05)。石勝蘭等[12]的研究中,Ⅰ度靜脈炎、總靜脈炎發(fā)生情況在護理組為2.67%、6.67%,均比參考組(13.33%、21.33%)低(P<0.05)。提示綜合護理有顯著預防價值,對于新生兒而言,即使有長時間靜脈針留置情況,也能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使新生兒血管得到保護,得到新生兒家屬認可。
綜上所述,靜脈留置針常有較多安全事件,綜合護理對此有預防作用,可使靜脈炎得到控制,高安全性下家屬較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