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平 梁惠萍
摘 要:思辨品質包括思辨技能和思辨傾向,思辨傾向是啟動思辨技能的鑰匙,二者不可分割,是提高思辨品質的關鍵。筆者基于思辨能力量具有的層次理論模型,聚焦思辨傾向的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五個情感特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展開實踐。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在繪本讀物、影視作品、英文歌曲和報刊雜志等方面發(fā)展好奇思維傾向;以及如何在設問和合作中發(fā)展開放思維傾向等。探索培養(yǎng)中學生思維傾向,提高中學生思辨品質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思維傾向;思辨品質;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5-0170-03
Discussion on Cultivating the Tendency of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inking in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CHEN Yiping ?LIANG Huiping(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Speculative quality includes speculative skills and speculative tendencies. Speculative tendencies are the key to starting speculative skills.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and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speculative quality.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theoretical model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five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thinking tendency: curiosity, openness, self-confidence, integrity, and perseveranc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of curious thinking in picture book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English song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etc., and how to develop the tendency of open thinking in questioning and cooperation. Explore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thinking tenden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ir thinking quality.
【Keywords】Thinking tendency; Speculative quality;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1.思辨傾向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思維品質體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初中英語課程也需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提高思辨能力,首先要明白思辨能力的意義。文秋芳等(2009)把思辨能力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元思辨能力,第二層次為思辨能力,涵蓋認知與情感兩部分。情感部分簡化為五個典型的情感特質——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和堅毅。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有效運用思辨技能,取決于他是否有積極、強烈的思維傾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針對中學生的思辨傾向發(fā)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從情感態(tài)度角度做出如下闡述: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陸洋,張濤(2020)結合文秋芳的思維層次模型和課標的五類情感態(tài)度五級分類標準,闡述了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傾向的可行性和途徑。
2.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思辨傾向的探索
(1)發(fā)展好奇思辨傾向
好奇思辨傾向就是要讓學生好疑、好問、好學,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樂在其中,并嘗試著去模仿。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課本中走出去,在生活中盡可能地接觸英語,從原版英語繪本讀物,影視作品,英文歌曲和報刊雜志中去感受、體會語言的魅力和它帶來的樂趣。
第一,在繪本讀物中發(fā)展好奇思辨傾向。
一些英文原版繪本把一些學生覺得復雜的語言知識巧妙地融入有趣,詼諧的童話,魔幻故事中。如:“Take in your hen.”said the wise old man.“Take in my hen. What a curious plan.”把語言知識設置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中,從hen到pig,goat,cow…不斷重復一樣的句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間學會了語言知識,掌握了語言技能。再如:This is the sea,so wild and free…This is the sky,so vast and high…學生朗誦這些朗朗上口的美妙的句子,感受語言魅力,想象著語言帶來的美好畫面。在感受的同時也會不自覺地模仿,創(chuàng)造一些簡單的句子,如I have a cat.The cat is like a hat.My cat has a friend.The friend is just a rat.The rat has a bat.The bat can fly…
有些繪本還被改編成電影,如Room on the broom這部影片想象力豐富,很適合改編成續(xù)寫,學生對此也很有興趣。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積極的、強烈的好奇思辨傾向,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續(xù)寫時也可以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指出思維的方向,如 What happened to the broom?What happened to the animals?Who did they see…
第二,在影視作品中發(fā)展好奇思辨傾向。
在生活中遇到的英文單詞、句子,盡可能多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學到的日常用語。學生還可以觀看一些比較有生活特色的西方情景劇。學生在觀看英文電視節(jié)目時會不自覺地感受和學習英語,接受跨文化交流,打開初步了解國際的視角。如Young Sheldon就很適合初中生觀看。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體會語言中美國式的幽默,學會批判性觀看西方影視作品。
第三,在兒歌中發(fā)展好奇思辨傾向。
除了讀物,影視作品之外,英文歌曲在培養(yǎng)學生好奇心的情感特質上也是一個極大的助力。在教授垃圾分類時,可以用一些兒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如I’ve got a bottle, where does it go ?It’s made of plastic, where does it go?Let’s sort out all the trash…
第四,在報刊雜志中發(fā)展好奇思辨傾向。
在初中可以利用報刊雜志開展批判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思維傾向。報刊雜志很適合開展深層次的批判性閱讀教學。這種閱讀方式有助于打破學生固有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批評性思維,提高思維品質。如《英語沙龍》原版閱讀,節(jié)選了i Think issue的正反兩個觀點的兩篇閱讀:在線學習是否比傳統(tǒng)學習方式更有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和觀點。在批判兩種思想的不同觀點和支撐的理由后,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同一事件持有不同敘述角度的新聞報道更是深入開展批判性閱讀教學的好素材。這些發(fā)生在當前世界上的熱點新聞更能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極大熱情,能讓學生明白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媒介是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一熱點新聞的不同報道,理解、梳理文章的基本信息,分析、排列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并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作者不同的報道風格和關注點。比如《二十一世紀英文報》和China Daily在報道中國女航天員的首次太空出艙時,都對新聞的時間、地點、,事件等事實做了切實的報道,但是報道風格有所不同?!抖皇兰o英文報》主要用一句話報道了整件事,而China Daily則采用了以時間為順序,更為詳細地描述了太空員出艙的過程:began at 6:31…by 8:28...by midnight.…在介紹王亞平時也是以時間為脈絡:…in May 2010...in March 2012…June 2013…during the Shenzhou X flight …in December 2019…在閱讀新聞報道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區(qū)分事實和觀點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大部分新聞報道以事實為主,但是也會有一些作者的觀點:The spacewalk was expected to further verify the robotic arm’s capabilities…這樣學生在甄別新聞信息真?zhèn)?,了解媒體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見解,探索事實真相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2)發(fā)展開放思維傾向
文秋芳等(2009)提出的“開放”表明,思辨者心胸開闊,眼界寬廣,能夠尊重、容忍不同意見,并樂于修正自己的不當觀點。教師應通過多維設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第一,在設問中發(fā)展開放思維傾向。
魯子問(2018)指出在課堂教學中發(fā)展思維品質最便捷的方式是通過教師的提問設計。提問可以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腳手架,它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促進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問題的設置可以由淺入深,開放而有彈性。可以簡單地從what,how, why, who,where, when 來設問,如在談論旅行經(jīng)歷時可以有一些簡單的設問:Where did you go?Why did you go there?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have you seen and done there…在談論旅行時,也可以提一些有深度的設問,如:What do they think of seeing the world?What have they learnt when traveling?在閱讀時常常有一些比較更深層次關于推斷和主旨大意的提問,這些都能推動學生批評性思維的發(fā)展。比如:What can you infer about Mom and Dad from their attitudes?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組織學生展開批判性閱讀,有時候還可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組織一些辯論。例如,針對學生關心的問題:Is wearing school uniforms good or bad ? 讓學生間先討論在學校是否應該穿校服,然后正反方再展開討論。Positive side:Wearing uniforms makes us remember we are students.Wearing uniforms can show good discipline….Negative side:Wearing uniforms makes us lose ourselves.Uniforms are ugly…
為了把設問、討論推向更深層次,并且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全員參與以提升課堂討論的活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國外研究者還提出了IRQA(Initiate-Respond-Question-Answer)(Greeno,2015)這樣的課堂討論活動模式。Walsh&Sattes(2017)描繪了一種理想的思維課堂的提問實施情形:I → Think Time 1→ R → Think Time 2 → Q → A…
第二, 在合作中發(fā)展開放思維傾向。
開放的思維傾向還需要學生學會自主探究,積極地與同學討論,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下圖,可以讓學生閱讀完一起合作討論完成下表。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共同創(chuàng)作新的發(fā)明,并繪制出來,課后還要去制作、測試,從課內走向課外,從語言學習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3)發(fā)展自信思維傾向,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敢于用英語交流
自信是指對自己的分析、推理、評價能力信心十足,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這種自信,不是盲目地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相信自己能有理有據(jù)地分析事物或事件,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尊重求異思維,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自信思維傾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使用鼓勵性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行為和語言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可以使用一些簡單而有力的語言,如:Good job! Well done! You’re great. You did a good job. Your spelling is excellent. 鼓勵學生多發(fā)言時,我們還可以說:Do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Speak your mind. Say something different. Don’t be shy,try to express yourself. …教師多用鼓勵性語言,一方面,可以對學生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多發(fā)言。另一方面,可以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言之有理地表達個人觀點,有助于強化學生思維傾向中的自信,促進其思辨品質的發(fā)展。
(4)發(fā)展正直、堅毅的思辨傾向,提高道德修養(yǎng),促進知行合一
思辨是自我反思,求真務實的過程,正直、堅毅的思辨傾向能使人明智,提升道德修養(yǎng),促進知行合一。正直指思辨者所思所想的出發(fā)點為追求真理和正義,而非個人私利;堅毅指思辨者具有很強的韌性,不怕挫折,鍥而不舍。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書籍、小故事、繪本等,如《正直的林肯》,讓學生在閱讀和講述英文小故事時,體會正直和堅毅等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促進良好人格的發(fā)展。
3.結語
思辨品質包括思辨技能和思辨傾向,思辨傾向是啟動思辨技能的鑰匙,兩者共同作用,推動思辨品質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思辨傾向,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教師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思辨的發(fā)展,使他們樹立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到學習上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各種思辨傾向,訓練學生的思辨技能,將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和拓展思辨深度有機結合,建立一個更完整的認知框架,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魯子問.英語教育的批判性維度建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