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初
摘要:健康的身體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前提條件,體育課程是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受到各界重視。體能訓練是體育訓練中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體育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在目前的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所缺失,為了指導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的科學開展,本文從建設體育文化,增加體能訓練意識;細化體能設計,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融入游戲活動,寓教于樂提升趣味;構建考核體系,保障體能周期發(fā)展四點建議意見。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策略研究
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發(fā)展,使得曾經一度邊緣化的體育課程重新回到大眾視野,教師也逐步進行體育課程改革,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追蹤分析發(fā)現,在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未實現根本轉化,仍然保留一些較為落后的理念,導致小學體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過度娛樂化、課程內容聯系松散、體育目標達成度不足等現象,影響著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將從體育課堂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體能訓練角度入手,對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進程的推動進行探討。
一、建設體育文化,增加體能訓練意識
校園文化是學校競爭軟實力的構成部分,也是校園精神的展現,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將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相結合,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利用宣傳欄、文藝表演等活動形式進行體育宣傳,幫助教師、學生正確認識體育,了解體能訓練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提升課堂質量上的重要作用,增強體能訓練意識,讓教師體能訓練設計、學生參與體能訓練更加主動,形成相關意識,雙向合力推動體能訓練深入改革的實現[1]。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中的《蹲踞式跳遠(三)》活動為例,蹲踞式跳遠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體育活動內容,整個跳遠過程可分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環(huán)節(jié),在學校的文化墻上可以專門開辟體育速遞板塊,將蹲踞式跳遠運動的產生、發(fā)展、以及每個動作的核心要點展現在上面,提升學生對該項運動的興趣,也提醒教師在訓練中要關注核心動作訓練。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會采用親身示范、學生實際練習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泛泛的掌握了跳遠的步驟,對跳遠過程中的細節(jié)把控不到位,對學生的訓練效果有限,甚至學生不當練習會產生損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對四個環(huán)節(jié)核心動作的體能訓練意識,嚴格把控每個動作的掌握情況,在所有核心動作技巧全部合格后,進行組合練習。
二、細化體能設計,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科學細化體能設計的前提條件是要全面理解體育教學中體能的概念,體能常用概念是指,身體對環(huán)境、學習的適應能力,包含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五方面基本要素,教師在選擇體能訓練項目時,要從五要素入手,爭取實現學生體能的綜合強化。確定訓練項目后,教師要評估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訓練強度的強度與密度將之間影響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水平,不當強度、密度的訓練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設計內容時,要依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適當設計訓練量,且要注意訓練環(huán)節(jié)中的過度環(huán)節(jié)設計,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性[2]。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中的《接力跑》一課為例,五年級的學生與低段、中段的學生相比,經過四年的系統訓練,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接力跑訓練中對學生的耐力素質、速度素質要求較高,學生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爆發(fā)力,考慮到訓練對學生要求的特殊性,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教師可以以100米訓練為主,每節(jié)課安排2-3次,對學生的速度和爆發(fā)力進行練習,其次可以安排《歡樂舞》定時跑,練習學生耐力。
三、融入游戲活動,寓教于樂提升趣味
傳統的體能訓練通常是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學生反復練習同一個枯燥、單一的動作,對于正處于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體育課堂中十分困難,且每名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有所不同,對于部分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體能訓練的難度較高、又十分乏味,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這對小學體育活動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游戲作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體育教師可以將其引入到體能訓練活動當中,寓教于樂,提升體育課堂趣味,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實現體能訓練目標,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教師在將游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時要注意,適當、適量,避免游戲過量導致課程過度游戲化,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阻力[3]。
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中的《跑步擲壘球或沙包》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將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活動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中需要對學生的跑步、投擲等進行體能訓練,以投擲活動為例,教師與學生實現商定時間點位代表的口令含義,如六點鐘方向是反向投擲,九點鐘方向是向左投擲等,先從靜態(tài)定點向框中投擲練習開始,后將班級學生分為兩組,開展動態(tài)移動練習,讓學生練中學,增強體能訓練趣味性,又實現學生的體能素養(yǎng)發(fā)展。
四、構建考核體系,保障體能周期發(fā)展
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評價來自于考核結果,特別是對于體育課程來說,考核結果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身體素質發(fā)展水平、教師的教學效果等多個方面。學生的體能發(fā)展會有及時性的變化、也會有長期性的變化,體能訓練的特殊性,要求體育教師要結合體育課程特點制定體育課程考核體系,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學評價體系中的衡量指標之一,借助周期性的考核體系,了解學生的體能發(fā)展情況,并設計周期性的訓練及考核指標,以保障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性,實現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目標[4]。
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中的《分腿騰躍》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在開展系列活動之前對學生進行相應摸底考核,并制定第一周期訓練計劃,科學安排學生的體能練習和實戰(zhàn)訓練,對學生實行周期性能力考核,以方便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的體能發(fā)展情況,適當調整后續(xù)訓練計劃。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育課堂中上述教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學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不夠科學,教學技能水平有所不足,推進小學體育課程的深入改革,要從課堂開展實際中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體能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但體能訓練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卻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認識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并細化體能訓練中的內容選擇、環(huán)節(jié)安排、游戲設計、考核指標扥內容,使體育課堂更加科學高效。
參考文獻:
[1]王梅蘭.體能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探析[J].運動精品,2021,40(10):24-25.
[2]王美娟.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0):38-40.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1-1579-2260.
[3]陸萍.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策略研究[J].運動精品,2021,40(07):39+41.
[4]殷海萍.借助體育課堂活動加強小學生體能訓練[J].田徑,2021(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