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喻晶
摘要: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活動型學科課程,議題式教學是活動型課程開展的主要形式。文章從議題的本原出發(fā),找到議題式教學從本質上看就是問題式教學,提問是議題式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論述有效提問的策略,達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有效提問;高中思想政治課
孔子先生關于教學的至理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睆娬{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時、適度、適當?shù)貑l(fā)學生。學生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思考問題、參與活動、獲得知識、改變自己。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規(guī)定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活動型學科課程,議題式教學是活動型課程開展的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圍繞“議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達成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從這個角度上看,議題式教學從本質上就是問題式教學。因此,議題式教學中的提問設計,對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得到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設置議題時應該深思熟慮、統(tǒng)籌兼顧、有效提問。
有效的提問是教師在課程標準、教學目的、核心素養(yǎng)等多維綜合指標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提問,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提問下能積極思考,主動回答與課堂教學與有關的問題。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創(chuàng)設出能引起學生思考的情境,觸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力,鼓勵學生表述思考得到的內容,從而產(chǎn)生師生間的交流、思維的共鳴。最終,內化于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之中,外化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而產(chǎn)生這一切的一個關鍵措施就是教師的有效提問。什么是“有效提問呢”?在日常教學課堂過程中經(jīng)常能聽到授課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很多老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問學生“是不是”,“是吧”,“對嗎”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是有效提問嗎?當然不是,所以,有效提問可以定義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引起學生思維互動的、積極思考的提問。
個人在教學實踐、反思中得到幾條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提問的策略:
第一,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有效的提問是能引起學生思考,產(chǎn)生思維共振的提問。那么,提問是引起個別學生思考呢,還是引起更多學生甚至是所有學生思考呢?答案顯然是要能引起更多學生甚至是所有學生的思考,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有效提問的第一條策略就應該是“提問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提問首先應該做到直接向全體學生呈現(xiàn)問題,而不是點名后再呈現(xiàn)問題。在政治課中有時看到部分教師先點了學生的名字,然后才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后回答。這樣的提問方式引起思考的學生很可能就不是全體學生,而是被點了名的學生,因為其他學生可能會想“老師沒有叫我回答,可以不用思考”。政治課中也有老師的提問動作是先呈現(xiàn)問題,等待學生思考后才要求學生主動舉手回答;還有老師是先點了學生的姓名,才提出問題。能看到一些課堂現(xiàn)象:被點名的學生很緊張地在思考問題,坐在被點名學生附近的學生和坐在教師附近的學生也在思考,座位距離被點了名的學生越遠的,越?jīng)]有在思考。這樣先點名在提問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有效提問的課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提問呈現(xiàn)在黑板(課件)上。學生想要認真思考問題,首先就要明白所提出的問題的內容,也就是弄明白教師到底問了什么。有效提問的互動性要求我們要能讓學生理解所提出的問題,在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得到問題之間是需要媒介的,教師提出問題后,通過媒介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感官獲得問題的內容,這里需要的感官主要有耳朵和眼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聽到問題”獲得提問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到問題”獲得提問的內容。這兩者哪一種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腦中的保留時間更長,從而更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思考呢?個人認為是兩者結合起來,教師口述問題的同時把問題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更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的做法經(jīng)??梢宰寣W生看著問題思考,還可以通過琢磨“問題中的文字表述”來促進問題的思考。
有一次,個人聽到一位教師展示課:《國家利益至上》。針對當時發(fā)生的“加拿大扣押孟晚舟事件”設置了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播放一段關于事件的新聞視頻,提出兩個問題要求學生們在看完視頻后回答,兩個問題分別是“美國、加拿大兩國質押孟晚舟具體的原因各有哪些?”和“針對孟晚舟一個中國公民、中國外交部為什么會如此嚴厲發(fā)聲?”在課件制作上,視頻插在ppt中同時在播放窗口的下邊呈現(xiàn)出這兩個問題。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在實際觀課中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課件,往往能把問題很好地呈現(xiàn)在課件上;如果沒有使用課件教學,問題在黑板上呈現(xiàn)出了的機會就很少了,多是口述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這里其實就是一個誤區(qū),我們應該把重要問題在黑板上寫出來,以聽覺加視覺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加深理解,促進思考。
第三,提問后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在這項提問研究的觀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提問后總會停下來,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個人用計時器記錄,發(fā)現(xiàn)時間留得短的也至少有30秒,個別教師留得時間比較長,多達三四分鐘的也是有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提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更有甚者,教師提出問題后直接自己回答了,呈現(xiàn)出了“自問自答”式教學。“自問自答”只有問題和教師的答案,沒有學生的思考,當然也是無效提問,沒有能促進學生思考,議題的效果沒有達到。所以,有效的問題是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提問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第四,重復學生答案。對回答做出適當反饋和有效評價是議題式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反饋、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獲得一定知識和老師的幫助和肯定,為今后積極思考認真回答問題打下良好基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后給出答案,無論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都應該重復學生的答案,對答案做出反饋,如果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肯定正確的地方;如果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分析出錯誤的地方,更正錯誤,再給出正確的答案。提問本身就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之中,重復學生答案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進一步刺激所有學生的感官,強化學生的記憶。重復學生答案的另一個好處是彰顯教師尊重學生的思考,學生自然而然地感覺到教師對他的答案的重視,從而感覺到教師對他的尊重,我想這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的一個體現(xiàn)。重復學生的答案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存在感,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五,正向確定學生的正確答案。教師提問后,學生得出自己的答案,當學生得出的答案是正確答案時,教師往往希望學生說出他的思考過程,老師們經(jīng)常會問“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你是怎么找到這個答案的?”原以為學生會馬上說出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他對這個問題思考的思路,其實往往事與愿違,學生大多都會愣在那里,結結巴巴的說不出自己的想法。是學生真的沒有想法嗎?當然不是,如果他沒有想法,怎么會得出正確的答案呢,那他為什么說不出自己的想法呢?其實,不是他說不出他的想法,是他不敢說出他的想法,原因是他對自己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夠確定,在自尊心極強的高中時期,他們擔心萬一說錯了被同學和老師嘲笑;他們也不知道教師要求他說出思考過程的用意。這個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么辦才能引導學生表述出他的想法呢?辦法很簡單,就是在要求學生說出他的想法前先對學生做出的正確答案給出肯定,引導學生表述思考過程。比如,前邊的問題“你是怎么想到的?”改為“你的回答完全正確,請你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得到肯定、充滿信心,自然地會表述出他的想法,甚至更提出更多有價值的見解。
總之,圍繞“議題”,通過高效、有效提問在師生互動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橋梁,將新課標的教學實施建議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教學過程同學生經(jīng)歷的“活動-體驗-表現(xiàn)”的教學過程結合起來,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有思想、會思考、能研究的新時代高中生,議題式教學將在高中政治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對議題式教學的有效提問探索我們將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文匯出版社,2015.
[3]胡田庚,李秀妮,代利玲.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施策略[M].科學出版社,2016.
[4]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5]王炳男,劉永蘭.優(yōu)化設問:讓課堂更有“議”味[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