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四
摘要:隨著我國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深化改革,小學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視,教師必須重視閱讀教學模式。閱讀課程的開設可以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中國小學生良好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是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與表達,掌握更多閱讀知識與技巧,還可以促進閱讀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文章基于此,展開對小學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前言: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干擾,導致他們注意力很難集中,影響閱讀效果的發(fā)揮。為此,教師應該注重閱讀習慣的培育的構建,幫助小學生快速走入閱讀世界,從而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逐步激發(fā)學生動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從語文的文本材料中獲取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同的學生面對文本內容,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有著不一樣的感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教師應重視提前設置好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性的閱讀。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應重視進行評價。利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發(fā)揮具體的想象力,讓學生的基本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通過運用興趣去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讓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得到有效的培育。
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一課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教學問題:曹沖用什么工具來稱象?稱象之前曹沖都思考了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相應的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通過相應的興趣進行實際的閱讀,逐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二、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
第一,以此保證閱讀時間能夠充足,通過對學生閱讀興趣的了解,還需要對相應的閱讀時間進行具體的了解,這樣才能一直保持閱讀激情。所以,在完成每堂課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教師應帶領學生一同閱讀課外讀物,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同時,把每天下午1點至2點的時間段設置為學生自由閱讀時間,定時讓學生閱讀。這種定時與分散相結合的閱讀,利于形成讀書的習慣。
第二,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閱讀權利。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統(tǒng)一學生的閱讀題材,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谶@樣的考量,教師可以對相應的口味讀物進行闡述,以此逐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課外閱讀中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感興趣的相關題材,讓學生自主搜集有關類型的書籍,保證學生的閱讀權利。
教師還要善于拓展教材,使孩子們的閱讀不止于課堂,在課堂上適時推薦相應的課外讀物。老師們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比如二年級圍繞“大自然的秘密”編排了三篇課文,老師就可以向孩子們推薦關于大自然的各種圖書,如:《奇趣的動物》、《田野動物》、《大橡樹旁的一年》、《田野的花和小精靈》、《我的收藏:尋找大自然的寶藏》等。也可以根據課文的作者、出處延伸學生的課外閱讀,比如,在學完《丑小鴨》之后,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當然,教師還根據課文內容推薦相關讀物。在學習《羿射九日》時,教師可在課前導入或課后小結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閱讀其他神話故事,如中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古希臘神話《潘多拉的盒子》、《不和的金蘋果》等,并利用早讀或閱讀課組織神話故事大賽,評選故事大王。當學生的閱讀熱情被調動起來之后,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學生近期內取得的閱讀成果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們能夠及時體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使閱讀興趣得以延續(xù)和強化。
三、多方聯(lián)動,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
活動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非同小可。而現(xiàn)實中的小學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中,還沒有很好地發(fā)揮活動的作用。所以,學校應該定期開展形式多樣、具有實際意義的閱讀活動,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避免空洞和形式化。以團體活動為契機,使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在活動中得以展現(xiàn)、強化與提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維持學生對閱讀的熱情,促進他們由“要我讀”向“我想讀”轉變。
第一,學??梢月?lián)合社區(qū),以農家書屋為平臺,積極開展閱讀活動,進行可持續(xù)的良性合作,實現(xiàn)雙贏。比如:定期在學校選出講故事志愿者去農家書屋為大家講故事;以農家書屋為平臺,助力親子閱讀活動;我當書屋小管家,協(xié)助書屋管理員做好圖書借閱工作;利用寒暑假期開展兒童閱讀主題活動;留守兒童閱讀之家等。第二,聯(lián)合家長,比如,通過與低年級的學生以及家長進行相應的親子閱讀活動的理解,以此達到書香家庭的評比;利用課外閱讀展示會或家長會將學生的閱讀成果以閱讀卡、剪貼報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展示等。第三,還可以在在全校、年級組之間或是班級內部開展多種校園閱讀活動,如:好書推薦、讀書交流會、講故事比賽、經典誦讀、主題閱讀月等,以誦”、“展”、“賽”等多形式進行。此外,還可以聯(lián)合其他臨近學校,在學校間合作開展閱讀活動。
四、開展交流分享,培育閱讀習慣
現(xiàn)代閱讀學認為,閱讀表述力是閱讀遷移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表述力,通過運用相關口語與書面語,對相關讀書心得進行總結,通過實際的復述以及討論,對作品進行實際的評論,從而實現(xiàn)表現(xiàn)形式的發(fā)展,并且加強閱讀表述能力的發(fā)展,對于現(xiàn)今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具有閱讀表述能力就是能夠將自己在閱讀中的所感所得記錄或講述出來,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學生與他人閱讀分享的過程就是“回應”,十分考驗學生的閱讀自發(fā)性,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閱讀自主性,自己熱愛閱讀,對閱讀具備相應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時間外,通過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具體的閱讀,以此保證閱讀實踐能夠實現(xiàn)完整充足,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學習,以此布置相應的口語表達類作業(yè),用自身的故事去講述實際的問題,在具體的課外閱讀方面,教師可以讓家長和孩子每讀完一篇文章后,一起完成親子閱讀單,以書面語或是圖畫的形式將文章內容或是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還可以利用早讀和閱讀課的時間在班上組織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盡情地表達,教師要以正向鼓勵為主。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從教學的策略進行優(yōu)化,深入解讀自主閱讀的重要性,進而給予學生更多機會開展自主閱讀,培育閱讀習慣。在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加強語文教學環(huán)境的實際創(chuàng)設,以此達到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月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1(22).
[2]白秀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