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單云
摘要:目的:探討單純后路手術治療下腰椎脊柱結核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90例下腰椎脊柱結核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成實驗組(45例)和參照組(45例),參照組采用單純前路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單純后路手術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自體血回輸量等臨床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自體血回輸量明顯少于參照組(均P<0.05),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治療下腰椎脊柱結核時,單純后路手術治療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同時還能有效縮短治療時間,減少出血量,可較早的穩(wěn)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廣及運用。
關鍵詞:下腰椎脊柱結核;單純后路手術;單純前路手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2.1+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2--01
下腰椎脊柱結核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脊柱感染性疾病,治療上常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主,但普遍臨床效果不佳,容易誘發(fā)椎體破壞、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經(jīng)根壓迫等問題,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后凸畸形和截癱[1]。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脊柱是骨關節(jié)結核中最易受傷且最具危險性的部位,想要從根本上治愈脊柱結核,就得根除感染病灶、解除神經(jīng)根的壓迫、恢復脊柱的失狀位序列以及穩(wěn)定脊柱糾正后凸畸形狀態(tài),而藥物治療只能根除其中部分疾病病癥,想從根本上去除還得運用科學手段,對此,部分臨床專家推薦單純前、后路手術聯(lián)合治療,結果確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術中體位變化頻繁,在時間和出血量上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復手術還易引發(fā)感染,故而擇選一種最為有效的手術方式至關重要。鑒于此,我院選取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被我院收治的90例下腰椎脊柱結核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成實驗組(單純后路手術)和參照組(單純前路手術),來對比兩組手術方法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下腰椎脊柱結核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成實驗組(45例)和參照組(45例)。參照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5.87±11.26)歲;以ASIA分級:B級12例,C級21例,D級12例。實驗組:男性25例,女性19例 總共44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6.26±10.30)歲;以ASIA分級:B級10例,C級25例,D級1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參照組采用單純前路手術治療。
(2)實驗組采用單純后路手術治療。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后予以全身麻醉,以病變椎體棘突作為手術切口中心,充分暴露病變椎體、椎間關節(jié)橫突以及椎板;通過X線確定病椎位置,于鄰近椎體間植入錐弓根螺釘,依據(jù)術前影像學按病癥輕重順序依次修復病的對策側錐體?,并矯正后凸畸形。從根部開始順其后?剝離病椎橫突骨膜至病灶后方1/3處,使得病灶充分暴露,咬除病灶椎體一側椎板、關節(jié)突及椎弓根,使用氯化鈉(0.9%)注射液沖洗病灶部位膿液,去除結核病灶以及與其有牽連的組織,對伴有椎管侵襲者施以椎管減壓術,仔細觀察椎管內(nèi)的緊張程度,判斷椎管壓力后可明確加壓或者撐開的高度。術中若遇病變嚴重者,醫(yī)師需從側方進入,觀察并清理椎體周圍,刮盡壞死組織、炎性牙肉,清理干凈壞死的骨頭及椎間盤,至正常骨頭滲血為止。當椎體破壞不超過1/2時,需在病椎上植入椎弓根螺釘。當發(fā)現(xiàn)椎骨質(zhì)受損嚴重或者骨質(zhì)疏松者,要盡量避免椎弓根螺釘植入,需先借助撐具張開病變節(jié)段,矯正后凸畸形,取未經(jīng)感染過的骨質(zhì)或鈦籠碎骨填充于缺骨處,并以抗結核藥物,脈沖狀持續(xù)沖洗,再將鏈霉素粉劑植入病灶內(nèi)及鈦籠碎骨周圍,最后引流然后縫合切口。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自體血回輸四項。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自體血回輸量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參照組,且兩組相比差距明顯(P<0.05),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在往期的臨床治療中,抗結核藥物雖能有效抑制較為輕微的腰椎脊柱結核病癥,但當脊髓神經(jīng)壓迫、后凸畸形以及脊柱病變椎體破壞等問題逐漸嚴重時,若再沿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不僅無法有效緩解,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脊柱的畸形角度[2]。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以手術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還能徹底清除病灶、校正后凸畸形以及恢復椎體以往的高度,同時還能重建和優(yōu)化后柱的穩(wěn)定性,縮短病程,提升臨床治療效率。
本研究將單純前路手術與單純后路手術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與參照組相比有明顯縮短趨勢,自體血回輸量以及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參照組,且兩組相比差距較為明顯(P<0.05)。該結果與部分相關性研究結果一致[3],說明運用手術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根除抗結核藥物無法根除的病癥,還能減少臨床治療時間,提升臨床效率,而單純后路手術與單純前路手術之間雖術后結果無二,但前者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自體血回輸量方面均有著較為突出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在下腰椎脊柱結核治療中行單純后路手術可以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促進患者康復,與此同時,該手術還具有時間短、創(chuàng)口小以及出血量少等特點,值得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王長濤,吳祖耀,楊松.單純經(jīng)后路病灶清除椎體間植骨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應用效果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21, 27(1):2.
潘瑞康,潘艷群.單純后路與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治療脊柱結核患者的效果與安全性比較[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21, 28(20):4.
肖娟,皮紅林,孫慶鵬. 96例行手術治療的脊柱結核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效果分析[J]. 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 2021,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