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翠雯
摘 要: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省時且高效,是傳統(tǒng)作文課堂的重要補充和拓展。微課作為短小精悍的學習資源,教師借助智能移動終端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點難點。文章探討微課資源支持下的個性化習作課堂:課前助力,相得益彰;課中助力,生動高效;課后助力,鞏固提升,使學生學習更高效,促進教師教研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微課;習作教學;個性化教學
一、微課的出現(xiàn)
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zhì)的基本要求是:會學習,會選擇,會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育部在相關文件強調(diào):在中小學教師善于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深化應用為目標,形成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
微課源自1993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勒羅伊·A·麥格魯教授提出的“60秒有機化學教程”理念。2008年被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潘羅斯正式提出。微課誕生于這個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滿足了人們的學習需求。
二、個性化習作是剛需
對于學生來說,習作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題。就如五年級習作寫的“父母的愛”,在最開始的選材階段,大部分孩子都是寫自己生病發(fā)燒,然后父母要么守在床邊徹夜不眠照顧他們,要么就是背著他們跑去醫(yī)院,還有部分寫的是放學下雨,爸爸撐著傘接我放學,爸爸把傘都給我擋雨了,自己被淋濕,然后感冒……除了選材上的陳舊,還有語言上的單一。高興的時候,一定是“一蹦三尺高”,環(huán)境描寫幾乎都是“晴空萬里,鳥語花香”,描寫興奮的心情只有“迫不及待”等。
可見,習作對學生而言是一大難點。最后也未能達到習作教學的初衷——我手寫我心,更不用說寫出獨樹一幟、富有個人特色的習作。
三、在習作教學中應用微課
微課作為短小精悍的學習資源,人們能夠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借助智能移動終端利用微課進行學習,實現(xiàn)了碎片化、泛在化的移動學習模式。因此,在學校語文科組課題的帶領下,為了增強學生對習作學習的求知欲,筆者嘗試在作文教學中,加入微課資源,并且根據(jù)知識點的難易度、學生的掌握程度,為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的寫作技法指導。從此,學生的學習便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真正做到課內(nèi)課外相結合。同時,學生從一個個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的微課視頻中掌握知識點,從較大程度上降低習作學習的難度。
四、微課助力習作教學更高效
筆者所帶的班級是電子書包實驗班,具有設備優(yōu)勢,無論在教學活動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使用微課,都為本班帶來極大的便利。即使不是電子書包實驗班,也不妨礙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這些常用的社交平臺,向?qū)W生推送相關的微課資源。
(一)課前助力,相得益彰
“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的就是教師將上課的內(nèi)容制作成微課。顯然,試聽材料相比文本材料更加生動、有趣,極易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確保課前的預習任務基本能夠完成。學生課前自學微課能基本實現(xiàn)知識傳授,提高教學效率,也使師生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的重點難點、核心能力培養(yǎng)上。筆者借鑒這個教學模式,并嘗試應用到習作教學中。
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學期“難忘的小學生活”的習作教學上,筆者把這次習作的訓練重點定為“發(fā)散思維,深入回憶,選擇更具價值和亮點的素材”。本次習作的關鍵詞是“難忘”,這是被學生認為最好寫的題目,因為他們不乏素材。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從中挑選或者使用其中更有價值、更具亮點、更顯個人特色的素材。習作的選材非常重要,也非常耗時。應教學設計的需求,筆者就“如何選材”制作了微課,作為預習內(nèi)容通過電子書包推送給學生。
小學生缺乏持久和細致的觀察力,對于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缺少及時記錄的習慣。微課則突破了時空限制,能真實、全面地呈現(xiàn)學生可能已經(jīng)遺忘的生活片段。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根據(jù)“選材要領”的技法指導,紛紛發(fā)表自己那獨樹一幟、特別難忘的零碎回憶——或者是運動會上的受傷;或者是足球比賽的失利;又或者是自制汽水的那一節(jié)綜合實踐課等等。同時,學生在同伴跟帖補充事情細節(jié)、表達認同與否等一系列多向互動中,實現(xiàn)大范圍的討論學習,不斷取長補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寫作思路也更加明晰,能捕捉到更多亮點,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更加真實、細致,更具個人特色。
可見,課前的微課助力,更好、更廣地打開學生的思路,更大地節(jié)省課堂上的思考時間,推進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教學過程相得益彰、水到渠成。
(二)課中助力,生動高效
微課作為一種廣受關注的優(yōu)質(zhì)資源,其價值在于好制作、易應用。所以,微課在常規(guī)課堂上的應用,如課堂導入、課堂演練和特定問題的解決等,都給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此外,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知識點,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課堂形式更加豐富。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關于人物描寫的習作,通過進行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閱讀教學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難點在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區(qū)分和應用上。為了掃清本次習作訓練的障礙,使習作教學更加有效的同時,提升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筆者在習作教學的課堂中,使用了自己制作的《紅花還得綠葉襯》的微課資源。
在微課資源中,筆者更多地采用了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中的“泥人張”“張大力”“蘇七塊”等人物描寫片段,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nèi),學生逐漸能夠快速且準確地了解描寫人物的角度,還能通過舉例進行內(nèi)容的佐證與延伸。
(三)課后助力,鞏固提升
人腦處理圖片的速度是處理文字的六萬倍。所以,人們其實更加容易接受色彩豐富、可視化的畫面。此外,從呈現(xiàn)方式上來說,將文字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為學習者更容易接受的圖片、表格、動畫,甚至是真人出演的視頻,都能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書信的習作教學上,筆者使用的是《書信中的禮儀》微課視頻,對學生最容易出錯的書信格式進行鞏固強化。在這一個知識點上,與同年級相比,我班有明顯的成效。
《書信中的禮儀》這一微課資源是用FLASH制作而成的,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把書信中的禮儀進行講述。筆者巧妙地借用一只鴿子,直觀地展示書信格式的組成,并通過圖片,巧妙地告知學生什么地方是頂格寫,什么地方需要空兩格——這恰恰就是學生特別容易混淆的部分。
由于這是已學的知識點,班上學生的掌握程度因人而異。所以,筆者在課后給學生推送這個微課資源,這樣便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中不必要的復習時間。更重要的是,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暫?;蛑貜湍硞€知識點,也便于日后隨時使用,徹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更有利于學困生學習。
五、結語
兒童心理學指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快樂,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就,也會激發(fā)其繼續(xù)奮斗的志趣。微課作為學生隨手可得、喜聞樂見的學習資源,在學習過程中,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點難點,答疑解惑的方式也更多樣。
微課能夠支持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移動學習,助力課堂學習的場景重構,使課堂學習更輕松高效,還能促進教師教研專業(yè)能力的提升。但制作微課確實也是費力費時。所以,除了可以根據(jù)需求,靈活運用網(wǎng)絡上的微課資源之外,教師之間更應該學會交流合作,這樣才能輕松共贏。
參考文獻:
[1]胡小勇.設計好微課[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
[2]趙如華.巧讓微課與小學習作教學美麗牽手[J].新課程,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