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群
【摘? 要】在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逐漸成為現(xiàn)階段教育研究探索的重點。在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過程中,體育品德是最核心的內(nèi)容,其全面反映了當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心理特點與思想品質(zhì)。游泳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防溺水的學習之中逐漸養(yǎng)成果敢堅毅的品質(zhì)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就成為當前體育教學工作有效落實的核心任務。為此,本文在高中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針對當前的教學實踐,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研究高中學生游泳教學中防溺水訓練的主要方式以及體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體育核心素養(yǎng);防溺水;小組合作探究
在針對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研究中,我們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這一基礎的理念。而在游泳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通過游泳的學習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游泳雖然是單人的運動項目,但是該項目所存在的危險性相對較大。中學生一旦游泳操作出現(xiàn)失誤,就會導致溺水,為此就需要教師在現(xiàn)有的教學工作基礎上,充分結合小組合作的相關理念,組建專門的游泳小組。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對防溺水的相關動作和技能進行指導,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防溺水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強化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
一、體育核心素養(yǎng)理論分析
新課標提出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更多的是基于當前的學科核心特點要求,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以及學生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一定的基礎知識技能、基礎品質(zhì)以及實踐經(jīng)驗。在中學階段體育教學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涵蓋了體育的基礎情感與思想品德能力、健康知識與正確行為方式、運動基礎能力與運動習慣。簡單來說,體育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更多的是體育學科之中所給予學生的獨特品質(zhì)以及關鍵能力。
在落實體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體育品德包含多方面的內(nèi)容,例如永不服輸、奮勇向前、團隊協(xié)作、規(guī)則要求意識等。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現(xiàn)階段體育教學的任務內(nèi)容,在反復的訓練之中明確體育本身所給予學生的基礎素質(zhì)。例如,在游泳千米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本身的身體素質(zhì)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因為對深水池的恐懼和缺少一定的防溺水基礎理念,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都會主動放棄游泳訓練,不能按照要求游完千米距離。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師就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特殊的訓練,例如強化防溺水教學指導工作,或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多樣化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克服恐懼,提升個人信心,強化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另外,有效地明確規(guī)則的要求,按照規(guī)則行事,實現(xiàn)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提升。
二、防溺水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
(一)防溺水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具體要求
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指導工作的落實,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全面深化游泳教學指導工作,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的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相關安全理論的學習:(1)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后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肢體抽筋;(2)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則必須有伴相陪,不可單獨游泳;(4)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huán)境,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5)不要在地理環(huán)境不清楚的峽谷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而且水涼,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足夠,并且水下沒有障礙物等,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7)在海中游泳,要沿著海岸線平行方向游,初學者或體力不佳者,不要游至深處,在海岸做標記,留意自己是否被沖出太遠,及時調(diào)整方向,確保安全。
除了理論學習以外,教師也要明確地對學生進行下水前的實踐指導。例如,在有效預防下肢抽筋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下水之前要充分做好暖身運動;在游泳之前要充分觀察自身的身體狀態(tài),若身體狀態(tài)達不到最佳,就不能游泳;在下水之前可以先在四肢上撩些水;若是游泳的過程中出現(xiàn)胸痛的情況,可以用力按壓自身的胸口,等到情況有所緩解之后,再上岸;若是腹部出現(xiàn)抽痛,就應當及時上岸,喝一些熱水,以保持體溫。
(二)防溺水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踐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相關的教學目標要求,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協(xié)作小組。在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不要過于關注學生的個人成績,而是要有效衡量學生在整個小組之中的成績。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防溺水小組合作學習之中的有效使用,充分彰顯了體育教學的實際價值。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有效實現(xiàn)體育思想品德與體育鍛煉之間的融合。小組成員之間也能實現(xiàn)共同訓練、共同探究,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能讓學生的行為更加規(guī)范、自律,可以有效地維護同學之間的安全和集體的利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可以實現(xiàn)防溺水的目標任務,必須要求學生充分融入整個小組隊伍中,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積極促進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思想道德的發(fā)展。
學生課前應該有效開展溺水救援工作的方法的探究學習,例如,如何對傷員進行搶救?學生探究梳理整合(重在實踐操作的探討探究)如下:首先,將傷員抬出水面后,應立即清除其口、鼻內(nèi)的水、泥及污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傷員的衣扣、領口,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然后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抱起傷員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并用手平壓傷員背部進行倒水。其次,面對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往傷員嘴里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并有節(jié)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行,直至傷員恢復呼吸為止。最后面對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讓傷員仰臥,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端,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但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造成傷員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jié)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教師引導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xié)作、相互探究、反復操作演練,通過這種救援方式的學習,逐漸加深對防溺水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認識及理解,真正達到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和提升,繼而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F4850063-2722-4016-81BD-AA15B132FF67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生防溺水小組合作模式的構建落實
(一)明確目標,共同發(fā)力
合作學習的核心就是要認識到當前學習任務的主要目的,尤其對體育課來說,沒有系統(tǒng)的合作模式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合作就會轉(zhuǎn)變?yōu)橥瑢W之間的游戲玩鬧,通過娛樂消遣的方式進行活動。為此教師就應當充分說明小組合作的目的,保證整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例如,在防溺水的教學指導過程中,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互助精神,教師就可以模擬一個環(huán)境,告訴學生,在游泳課堂之中若是沒有一定的防溺水相關知識,不僅會導致伙伴受到傷害,也會導致自己出現(xiàn)危險。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將40人的班級劃分為8個小組,每組5人,分別扮演失足落水的人,然后經(jīng)由不同的同伴進行救援。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通過不斷相互救援探究交流取經(jīng),加上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更加愿意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演練中去。
(二)制訂方針,有效落實
在小組合作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組織,并在教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點人數(shù),并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小組的每個人都要對自身情況進行檢查,同時進行交叉檢查。游泳者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qū)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準備活動,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后再下水游泳;每一位學生下水前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貿(mào)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嗆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在進行防溺水救援小組訓練的過程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在游泳過程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在游泳過程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xiàn)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蘇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起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謴湍缢吆粑羌本瘸蓴〉年P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yī)院救治。
(三)做好小組評價模式構建
小組合作模式需要建構多元學習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防溺水意識,在進行救援指導的最后,教師要對不同小組,以及小組內(nèi)每一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主要對學生的反應能力、游泳能力、救援操作能力、防溺水救援要求落實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打分,最終的評判結果應當對四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對一些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教師也應當讓其觀察其他隊員的操作方式,通過耐心的詢問和積極的觀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防溺水救援意識,加強其防溺水救援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不斷的小組合作中,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綜合能力已經(jīng)逐漸成為衡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依據(jù)。對于學生來說,體育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項目,如何在項目中鍛煉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成為學生需要時刻思考的問題。在游泳教學中,組建小組學習指導隊伍,通過防溺水的訓練或演練方式構建,有效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提升防溺水安全意識的同時,逐漸掌握相關的技巧、操作方式和防溺水技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學生不斷實踐,提高個人的運動能力,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實現(xiàn)個人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促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祁罕.初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體系及培養(yǎng)路徑 [J].教育評論,2017(6):133-136.
[2]趙鳳霞,程傳銀,張新輝,等.體育核心素養(yǎng)模型構建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54-15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F4850063-2722-4016-81BD-AA15B132FF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