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祥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包含著許多與政治制度、法律相關的知識,其中法治觀念、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是其核心素質。初中生和小學生比起來,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價值觀和判斷力,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會發(fā)生變化,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很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后果。同時,對初中生進行法制教育,使其在自身權益遭受侵犯時,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在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中,應當加強對學生法治教育的研究,并將其應用于教育實踐。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危險的判斷力都比成人要差,他們還處在青春期,自控能力差,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在中學德育和法制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能有效地防止其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在教育實踐中,要把法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激發(fā)學生的法制觀念,又要約束自身的不良行為,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之成為一個具有社會價值的人才。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性
(一)讓學生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都會受到各種規(guī)則和制度的約束,這些來自于學?;蛘呱鐣霞s定俗成的規(guī)則,是學生應該了解和遵守的,當學生都能夠遵守這些規(guī)則,那么,學生就會快速發(fā)展,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雖然身體發(fā)育得很快,但是在心理上還是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與自我約束力都相對較差,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這一特點,那么學生在一些小事上可能就會做出不正確的行為,從而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诖?,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引導是每一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初中道德與法治因其獨特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作為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工具,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底線,并且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在人生道路上快速前進,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培養(yǎng)學生辨別自身行為的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淳樸、善良的,很少會故意做錯事。有些情況下學生犯錯誤,是因為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無法正確區(qū)分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給其他學生造成了困擾。例如,一些學生會給一些比較有特點的同學起外號,他們認為這很有趣,只是和同學開個玩笑,但是,殊不知這種帶有嘲笑意味的外號會傷害到同學的心靈。針對這種情況,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可以通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給同學起外號的行為已經(jīng)侵害了這個同學的名譽權。教師再告訴學生實施侵權行為會造成的后果,讓學生引以為戒,這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法治意識,做事情之前就會思考這件事情是不是正確的,會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養(yǎng)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策略
(一)優(yōu)化課堂形式,組織相關活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因為部分學校和教師沒有對這門課程提起重視,所以,此門課程主要是由教師為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內(nèi)容,然后學生自行學習和體會,這樣的教學形式無法有效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所以,教師先應該提起對此門課程的重視,然后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正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做一些小游戲,如開展和熱點事件有關的主題辯論賽,確定正反和反方兩個觀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自由選擇想要加入的陣營,然后雙讓正反方的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由教師做總結闡述,并且升華觀點,形成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實踐中。例如,在講到《我們與法律同行》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人群,去進行普法宣傳與講座,從而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同時,宣傳帶來的自豪感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案例
初中學生尚未步入社會,還處于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中,幾乎不能近距離接觸到違法犯罪事件,也認為這些事情距離他們非常遙遠,同時,他們對于此類事件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往往認為一些小事無法構成犯罪。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當學生學到《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結合一些真實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分析這些行為都觸犯到了哪些法律,會因為這些違法犯罪行為承擔什么樣的后果,教會學生要如何做才能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還有如果自身遭受到了違法犯罪行為的傷害,要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通過這樣具體的分析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此類行為有深刻的認識,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讓學生正確分辨不良行為,并能夠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三)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
法律的意義是維護治安、保障人們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到處發(fā)現(xiàn)法律的影子,如行駛汽車時需要遵守《交通法》,這可以看出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離不開法律的保護。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行培養(yǎng)時,可以將課堂教學活動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自己身邊存在的法律。
例如,教師在講解《法律保障生活》這一課時,首先,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身邊都有哪些法律的影子。有的學生說,自己家長的婚姻受到《婚姻法》的保護;有的學生說,他爸爸利用《勞動法》維護自己在單位的合法權益;還有的學生說,自己的爺爺去世后,家人按照《繼承法》合理地分配了爺爺留下的遺產(chǎn),沒有產(chǎn)生糾紛。其次,教師再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沒有了法律的保護,那么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呢?學生從車輛都不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人身安全不再受到保護、受到侵害時無處說理等方面談了談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師做了這節(jié)課的總結和評價,學生通過聯(lián)系親身經(jīng)歷會更容易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因此重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也就能更好地樹立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來保護自己。
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一學科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并找到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與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結合點,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從實踐活動、相關案例與自身的生活中深切感受到法律存在的價值與重要性,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法治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違反亂紀的事情,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并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成為知法、守法、懂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童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2):11-12.
[2]郭臣淦.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xiàn)狀及完善方案[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