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成功往往是一時的,而成長才是一輩子的,況且沒有成長,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功。希望在學本課堂中我們培養(yǎng)更多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關鍵詞:學本課堂;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
一、不同思維類型的提出
《終身成長》一書提出了心理學上最新的研究: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思維模式。本書的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她是美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內(nèi)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F(xiàn)任斯坦福大學路易斯和弗吉尼亞·伊頓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
作者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書的核心就是在闡釋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書中還以各種案例幫助讀者如何從固定型思維向成長型思維轉(zhuǎn)變。
二、以往課堂中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典型
我們以往的課堂都在重復著對學生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和強化。
案例一:“笨鳥先飛”型
給學生帖標簽,認為學生先天與別人有差異,于是在交流中暗示此問題,引導他(她)要超前學習,要比別人更加努力等。于是出現(xiàn)很多“笨鳥”在趕超,在耗費大量的時間用在他不擅長的功課上,成績出現(xiàn)短暫的提升,但是隨著新知識的學習,他(她)再次回到低谷,于是更加認為自己是“笨鳥”。
案例二:“重復記憶”型
化學作為一門以探究為主的學科,因為基礎知識的龐雜性,需要學生進行記憶,于是有了反復的默寫元素符號,反復聽寫化學方程式,一遍記不住,兩遍,多重復幾遍直到記住為止,孰不知此類記憶依然是短暫的,考試時該不會的仍然不會。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于是急于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在課堂中,在工作中,甚至在人際關系中,每時每刻都需要對自己的智力、個性以及特征進行證明。每一個時刻都在接受評估:“我會成功還是失???我看上去是聰明還是愚蠢?我是會被接受還是被拒絕?我看上去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在我們的課堂中,是不是每天花費了很大的氣力在訓練這種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
三、學本課堂中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的轉(zhuǎn)化
“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能否提高自己?!?/p>
學本課堂中的策略可以嘗試培養(yǎng)學生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轉(zhuǎn)化。
案例一:肯定“你的努力有了成效”
面對學習化學吃力的學生,首先肯定他的態(tài)度,雖然基礎不太好,但是一直在努力,和他一起找方法,從一個很小的方面切入,而不是急于求成。14班的嘉琪期中考試不及格,我倆一起面對試卷,分析錯因,消滅他的想法“我化學不行,就是學不好,我偏文科?!惫膭钏仍囋嚱饘龠@部分的學習,具體哪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有問題,我負責單獨指導,關鍵還是自己的努力??隙ㄋ囊淮伟逖?、一次作業(yè)、一個選擇題……,三周之后的學習診斷,他躍然進入班級前列??隙ㄋ呐?,用事實證明了他不是偏文科,于是再繼續(xù)制定下一步的學習方案。
案例二:“實驗探究——回歸學科特色”
學本課堂強調(diào)以學生的學為核心,化學的學習需具備學科本身的特點,那就是以實驗探究為核心。
對于學生反復學習的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不再以紙質(zhì)題目的形式出現(xiàn),我在進行這個專題授課時的設計是將知識賦予生命,具有了化學味。
用化學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學科與人類文明進步發(fā)展之間聯(lián)系的思考。通過這個學習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揭開化學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同時也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為什么金屬的活動性以及金屬冶煉程度的難易等因素會制約著金屬發(fā)現(xiàn)及使用的年限。
運用生活實例“脫氧劑”為探究素材,提供實驗求證、推理論證的契機,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開放實驗設計,能鍛煉學生運用金屬的多種性質(zhì)來解決問題。并且有效運用多媒體數(shù)字化工具,將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即時呈現(xiàn),充分利用課堂的生成素材。
四、教師本人在學本課堂中思維模式的轉(zhuǎn)變
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也不是固定的,在某一階段或?qū)Υ臣虑樯峡赡軙霈F(xiàn)不同的思維模式。我想到了自己,就以跑步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九年級每天的大課間都跑步,學生跑三圈。剛開始的時候我曾經(jīng)以各種理由不跑,我心臟不好,我下節(jié)課上課……但是自從我知道了這兩種思維模式后,我給自己定個目標,第一天先跑半圈,感覺不錯,第二天就跑過了南弧頂;后期在跟跑的時候就默默給自己定目標,今天多跑10米吧,逐漸的我能跟跑一圈,現(xiàn)在能中間休息一圈后再來上半圈或一圈。期間我的心臟沒有任何不適,也絲毫沒有影響到下節(jié)課。選擇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情來做吧,即使事情發(fā)展的不順利也能擁有這種想要提升自己并堅持不懈的激情,這種思維模式即使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zhàn)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又想到了最近出課的經(jīng)歷,我曾經(jīng)模擬兩種思維模式的我面對這件事的心理過程。
固定型思維模式:要出市級研討課,不行,好辛苦!我還有好多課,我還有部門很多工作,我還兩個孩子,萬一我上的不好,別人怎么看我……
成長型思維模式:好久不出這種大型的課了,挑戰(zhàn)一下吧,相信自己。
當?shù)谝淮文フn結(jié)束,教研員提出各種問題。
固定型思維模式:需要重新設計課,我就這些本事了,想不出新招了,上好上壞就這樣了。
成長型思維模式:老師們說的有道理,還好沒有全盤否定,我得好好設計,想想需要找哪些人幫我,一定出示一節(jié)讓聽課的、上課的還有我自己都滿意的課。
當遇到實驗困難時。
固定型思維模式:準備實驗好麻煩啊,這個藥品實驗室也沒有,算了要不把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都取消了吧。
成長型思維模式:大家都在幫我,我要堅持,藥品沒有我可以自己做,這點化學問題難不倒我,分組實驗演示實驗都不能少。(后來自己制出硝酸銅溶液)
引用書評中一段話:“如果我告訴你:明天的你會比今天更優(yōu)秀,你還會那么介懷今天的失敗嗎?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決定你成長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維模式的差異也許才是人生分水嶺,你更關心別人眼里你是否聰明,還是怎么才能變得更聰明?你想變得完美了再參加比賽,還是想在比賽中變得完美?”
參考文獻:
[1]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J].杭州金融研修學院學報,2019(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