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付?王秀江
摘 要:“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也是我國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戰(zhàn)略目標,向全面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邁進承上啟下的關鍵期。推動新時期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要力求把握基礎教育發(fā)展的脈動走向,從校外教育的政策沿革中把握功能定位,探索推動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尋找落實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舉措。
關鍵詞:新時代;“十四五”;基礎教育;校外教育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4-8502(2022)03-0012-11
作者簡介:楊銀付,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育理論;王秀江,中國兒童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校外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聚焦“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就教育改革發(fā)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發(fā)表了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目標任務,國家“十四五”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對教育發(fā)展作出全面部署。
校外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跟“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fā)展形勢,落實國家教育工作部署,在總結分析校外教育發(fā)展政策和實際基礎上,探尋校外教育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采取必要措施。
一、把握基礎教育發(fā)展的脈動走向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深刻把握這一重要論述,關鍵是要把握其核心要義,也就是要學習領會其科學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所強調的黨的教育方針和提出的“九個堅持”,是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性認識的深化,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必須遵循的指導方針和重大原則。
關于黨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關于教育的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九個堅持”[2]。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為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深刻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二)牢固樹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規(guī)劃,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guī)劃。在中國邁向全面現(xiàn)代化的歷程中,“十四五”時期居于承前啟后的重要歷史位置,也是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笆奈濉睍r期的教育以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3]?!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增強學生文明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和城鄉(xiāng)一體化”[4]?!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5]。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教育領域的體現(xiàn)正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3]?;A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為個體終身學習和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對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基礎教育改革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fā)展主題,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努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六方面下功夫、見成效。
(三)更加明確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部署要求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被稱為中央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三文一會”。中央基礎教育“三文一會”,是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在基礎教育方面的具體落實,體現(xiàn)了黨中央加強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決心和信心,對基礎教育不同階段的改革發(fā)展提出了指導性要求,作出了整體性部署。
“三文”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叭摹笔锹鋵嵢珖逃髸竦闹卮笈e措,其目標精神一致,概括講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發(fā)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叭摹睆娬{,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屬性、促進教育公平、基礎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全面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原則。這幾項原則是提高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和提升育人質量,實現(xiàn)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
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要求。會議提出,要理念先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具體包括追求教育公平,體現(xiàn)“有教無類”;堅持適合原則,注重“因材施教”;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會議要求提升基礎教育質量,重心要轉向抓內(nèi)涵、促發(fā)展。這既是教育自身的發(fā)展需要,也是家長的期盼,更是國家的戰(zhàn)略要求。會議還提出,要促進教育發(fā)展,需聚焦薄弱環(huán)節(jié)補短板,包括學段的短板、區(qū)域的短板和環(huán)節(jié)的短板,強調要深化改革,突破障礙完善體制機制,改善有損公平、影響發(fā)展和關系師生權益的問題,要加強管理,構建現(xiàn)代教育治理體系,加強治理關于校內(nèi)、校外交織,涉及經(jīng)濟利益,跨行業(yè)、跨領域的方面。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四)自覺認識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重點
2020年10月22日,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在山西省長治市召開。本次會議聚焦全面提高育人質量中心任務,增強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基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學工作做了更具體、更深入的指導。
這次會議的精神集中概括為五點。第一,方向要把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16字原則;堅持普惠性和公益性辦學原則[6]。第二,部門要聯(lián)動。切實解決多年來“管得太多”“缺乏動力”“保障不夠”“管理不善”等制約學校辦學活力的突出問題,推動有關部門把該放的事權、人權、財權放給學校[6]。第三,環(huán)節(jié)要銜接。課程、教學、考試、評價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系統(tǒng)推進,切實增強改革銜接性[6]。第四,力量要統(tǒng)籌。校長、教師和教研員三支隊伍建設要統(tǒng)籌,改革要貫通[6]。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充分發(fā)揮教研隊伍的專業(yè)支撐與引領作用。第五,內(nèi)外要協(xié)同。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要深化招生入學改革、促進家校協(xié)同育人、凈化社會育人環(huán)境、鞏固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4]。
(五)更好推動落實“五育”并舉、促進綜合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一次提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補充完善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素質內(nèi)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堅持五育并舉”,強調“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以此“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7]。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先后印發(fā)了關于開展和加強勞動教育、體育和美育的相關意見。這是新時代“應對國際社會激烈競爭與嚴峻挑戰(zhàn)”“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對于推動“五育”并舉落實,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8]。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將“勞動教育”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一,且必須構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勞動教育的基本思路、戰(zhàn)略任務和主要舉措。其中,在場所建設方面提出,要多渠道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yè)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9]。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1]。這將體育的價值和作用上升到錘煉意志和健全人格的高度。這就要求在體育基本的健康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能,以及專項運動技能教授的基礎上,經(jīng)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全社會要改變對體育價值和意義的認識,把體育從片面的身體活動上升為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特別是涉及意志品質、健全人格和人際交往,乃至弘揚愛國主義集體精神的重要載體。這些要求體現(xiàn)在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中[10]。比如,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廣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等等[1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12]。這表明,美育最核心的意義和價值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因此,與體育一樣,美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和藝術特長,更要教會他們欣賞和體驗美。這既是現(xiàn)代化國家對人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化教育要達到的目標[12]。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不斷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完善課程設置;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推進評價改革,加快藝術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等[10]。
(六)準確理解“雙減”政策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
要準確把握“減負”內(nèi)涵,突出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半p減”意見提出,要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xù)規(guī)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13]。具體措施包括保證學校課后服務時間,完善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機制等,致力于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皽p負”的本質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變以往過于強調智育的局面,促進學生體能、身心、審美、勞動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接班人。在“減負”過程中,不能放松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不能弱化對學生競爭力和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從長遠來看,必將影響我國基礎教育競爭力,甚至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所以減負的同時必須伴隨增效。
“減負”舉措需辯證看待,洞悉其有減有增、提質增效的本質。一方面,“減負”是減去不必要的負擔。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而是減去超標、過難的教學內(nèi)容,糾正延長教學、擠占德美體勞時間的現(xiàn)象,減輕作業(yè)量不合理、重復性機械訓練帶給學生的負擔。另一方面,“減負”的同時必須“增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以確保中小學人才培養(yǎng)的水平。把時間還給孩子,讓其鍛煉身體、參與實踐,著力減少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小胖墩”“近視眼”和不會做家務勞動等情況。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二、從校外教育政策沿革看校外教育功能定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校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在不同時期根據(jù)當時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和教育任務,對校外教育機構的工作采取了針對性措施,制定出臺了多項政策,有力地推進了校外教育工作。校外教育制度作為國家政策,充分體現(xiàn)了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也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校外教育工作的目標、計劃、安排以及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性規(guī)定。梳理總結校外教育政策的沿革,對于我們進一步明確校外教育的性質、定位、任務、內(nèi)容等十分必要。按照歷史時間順序,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體現(xiàn)在以下六方面。
(一)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20世紀50年代,以少年宮為主體的校外教育迎來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明確了少年宮和少年之家在全面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方面對學校教育予以補充和延伸的重要地位[14]。1957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頒布了《關于少年宮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幾項規(guī)定》。規(guī)定指出,少年宮和少年之家是少年兒童的校外教育機關,基本任務是:配合學校對少年兒童進行共產(chǎn)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具有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幫助他們鞏固和擴大課堂知識,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發(fā)展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鍛煉他們的技能和熟練技巧。
(二)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并舉
20世紀80年代,隨著校外教育實踐的發(fā)展,對校外教育理論的探索逐漸深入,人們對校外教育的看法也開始轉變。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學校教育和學校外、學校后的教育并舉”的方針??梢?,當時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校外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校外教育彰顯獨特價值
199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共青團中央等七部委聯(lián)合頒布《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guī)程》,提出校外教育機構應遵循的四條工作原則:“面向全體少年兒童,面向學校,面向少先隊,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德、智、體諸方面的教育應相互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少年兒童的特點,寓教育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活動之中;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重視和搞好普及性教育活動的同時,對有特長的少年兒童加強培養(yǎng)和訓練,使其健康發(fā)展?!盵15]該規(guī)程的總則明確了校外教育機構的性質、任務和原則,還專門就機構、活動、人員、條件保障、獎懲措施做出了明文規(guī)定。
(四)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
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是與學校教育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并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實踐課堂;是服務、凝聚、教育廣大未成年人的活動平臺;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在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養(yǎng)成行為習慣、提高科學素質、發(fā)展興趣愛好、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6]。這體現(xiàn)了校外活動場所的公益屬性以及推進素質教育的功能定位。
(五)校外教育資源極大豐富
2010年后,校外教育活動場所達15 000多個,初步形成國家、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五級校外活動場所網(wǎng)絡,支持建設中小學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教育系統(tǒng)與其他部門共同建設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和鄉(xiāng)村校外活動站3萬多所。大力推進社會資源協(xié)同配合,在公共機構、公共設施、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等建立了質量教育、節(jié)水教育、科普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預防教育、愛糧節(jié)糧教育、檔案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環(huán)境教育等各類主題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校外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日益豐富。例如,各地教育部門開展了“少年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圓夢蒲公英”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勞動教育、家庭教育和影視教育等。
(六)“雙減”背景下校外教育的機遇
面對“雙減”政策,校外教育機構存在有利條件:一是從“雙減”直接的客觀效果看,“減負”給孩子們“搶來”更多校外時間,為公辦校外教育的開展提供更多機會。二是從完成“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這一重點任務看,在學校課后服務中公立校外教育機構可以有所作為。三是從“全面規(guī)范校外培訓行為”所采取的舉措看,為公立校外教育機構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同時也為公立校外教育機構的規(guī)范發(fā)展提供了對照參考標準。四是從“扎實做好試點探索”這一工作部署看,其“合理利用校內(nèi)外資源”也為公立校外教育機構積極參與學校課后服務提供了機會。
三、新時代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定位和路徑分析
在深刻領會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政策精神和部署要求基礎上,結合校外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功能定位完善發(fā)展,我們認為,新時代的校外教育機構應立足五方面定位,發(fā)揮作用。一是作為兒童發(fā)展中心,要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少年兒童興趣個性,促其培養(yǎng)興趣并形成特長,讓他們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做最好的自己。二是作為研發(fā)指導中心,主要負責興趣培養(yǎng)、社會實踐、主題教育等活動課程綱要和教材學材研發(fā),進行教育教學方法指導。三是作為資源整合中心,連接家庭和學校,協(xié)同社會各類資源,挖掘開發(fā)教育功能,實現(xiàn)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四是作為師資培訓中心,建設美育、體育、科技教育以及社會實踐、勞動實踐活動師資培訓基地。五是作為兒童友好中心,堅持兒童優(yōu)先,支持兒童參與,提高普惠度,進行適兒化改造升級,實現(xiàn)兒童活動空間友好。
推動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條路徑實現(xiàn)。
一是從理論層面加強校外教育研究。首先,深化校外教育獨特性的研究。應注重發(fā)揮校外教育對社會資源的輻射作用,帶動全社會推動校外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14],形成校外教育和社會資源之間的良性互動。其次,深化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機制的探索。校外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延伸,而且有其獨特的價值。因此,應進一步加強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在課程設置、培養(yǎng)目標和學習時間等方面的有機銜接[14],充分發(fā)揮校內(nèi)、校外教育的優(yōu)勢,共同促進兒童發(fā)展。再次,深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校外教育在促進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特長學習乃至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積極發(fā)揮校外教育的“老本行”和“看家本領”的重要作用,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差異化、多樣化的需求[14]。最后,深化校外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作用。校外教育相較學校教育,教育場所更廣闊、教育形式更靈活。因此,應推動校外教育關注特殊群體,堅持公益屬性共享發(fā)展,為不同城鄉(xiāng)、區(qū)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不充分帶來公平普惠的解決方式[14],助力我國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二是從實踐層面發(fā)揮校外教育育人的獨特功能。教育實踐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校外教育要發(fā)揮育人作用,就離不開校外教育實踐。校外教育實踐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校外教育實踐應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兒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提升校外教育育人內(nèi)涵,深化拓展校外教育內(nèi)容,促進兒童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堅持公益底線,保證教育資源普惠均衡,著力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推進在線資源建設,促進教育公平,讓不同區(qū)域、不同經(jīng)濟條件的兒童共享優(yōu)質校外教育資源。加強校外教育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堅持校外教育場所體系化建設,優(yōu)化校外教育場所布局,建設校外主題教育系列場所,推動更多場所向未成年人開放。堅持標準引領,以高標準、嚴要求促進校外教育高水平發(fā)展,優(yōu)化校外教育隊伍的結構和素質,配齊優(yōu)化校外教育工作隊伍,健全校外教育師資培養(yǎng)體系,提升校外教育教學的質量,打造校外教育活動品牌。關注校外教育機構自身管理和組織能力的建設,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評估督導,加強活動保障,強化風險防范,完善多元投入,營造良好氛圍,為校外教育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
四、推動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舉措
(一)把牢正確發(fā)展方向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就要求校外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在校外教育實踐中,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興趣小組培養(yǎng)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校外教育的育人功能[17]。
其次,要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念,即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fā)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16字原則[17]。“德育為先”指明校外教育的育人方向,“全面發(fā)展”指向學生的綜合素質,“面向全體”是對教育公平的要求,“知行合一”是對育人方式的概括。校外教育要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念,做到以發(fā)展素質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17]。
最后,要堅持正確的辦學原則,即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校外教育在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教育,因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基礎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則,讓更多孩子享有公平的校外教育機會[17]。
(二)強化實踐育人特征
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這為校外教育實踐課程的開展指明方向。首先,要堅持課程育人導向,明確提出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chuàng)意物化四方面的課程目標;其次,要建構新型課程形態(tài),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與創(chuàng)造,真正讓學生“活”起來、“做”出來;再次,要強化實施過程的具體指導,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操作、能落地;最后,要強化實踐育人特征[18]。
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既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規(guī)定,也是教育基本經(jīng)驗的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是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17]。校外教育要積極打造社會實踐大課堂,充分發(fā)揮實踐育人作用。勞動教育、志愿服務、研學和社會考察等活動,讓學生走進自然、了解社會[19]。通過親身實踐,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情懷,幫助學生增長才干。實踐活動要讓學生直接動手、出力流汗,不能紙上談兵,也不能片面地把實踐活動理解為手工制作、體力勞動,而是要結合勞動教育的要求,結合時代要求和科技發(fā)展,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雖然校外教育的活動形式較學校教育更為靈活多樣,但課程、教材、教學、評價依舊是校外教育育人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系統(tǒng)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增強改革的銜接性[17]。
一方面,要加強項目課程教材研發(fā)。課程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培養(yǎng)人才的“施工圖”。學校教育擁有成體系的課程標準,以及適用于課程標準的教材、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近年來,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正在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17]。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校外教育尚無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也鮮有成體系的教材和評價方式。因此,校外教育機構有必要組織撰寫校外興趣小組活動指導綱要、活動材料等,以使校外教育的活動目標更明確、實施更有效,更好地發(fā)揮育人作用。
另一方面,要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在校外教育的教學實踐中,要嚴格教學管理,優(yōu)化教學防范,保障校外教育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要加強對教學活動的全程把控,加強培訓材料管理,堅持育人為本,保障教學活動質量;要強化社會監(jiān)督,嚴格落實師德師風建設,保障兒童健康發(fā)展。
(四)完善教育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校外教育的形式更靈活,但完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也是校外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校外教育應針對學生各方面發(fā)展選取適合的監(jiān)測方式。
針對學生不同方面的發(fā)展,教學評價和監(jiān)測可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五方面入手?!翱茖W”考查掌握科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的情況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體育與健康”考查身體狀況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等;“藝術”考查掌握藝術基礎知識及通過藝術感受美、表達美的審美能力等;“勞動”考查勞動的觀念、知識和能力、習慣和品質等;“心理健康”考查情緒、人際交往等發(fā)展狀況以及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20]。另外,表現(xiàn)性測試工具可監(jiān)測運動、操作、演唱等能力,用于體育與健康、科學、藝術等學科領域。
教學評價和監(jiān)測的領域應涉及各個學科,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覆蓋。內(nèi)容應對標《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緊扣課程標準,突出能力素養(yǎng)導向,多層次、全方位地系統(tǒng)挖掘影響因素。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腦科學、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21]。監(jiān)測后應生成診斷報告和政策咨詢報告,建立監(jiān)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并在各地推廣優(yōu)秀案例,推動監(jiān)測結果運用,加強地方監(jiān)測機構建設[21]。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強調,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是新時期開展校外教育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是要著力解決教師配備問題,解決教師能力問題,解決教師動力問題,解決教研支撐問題。這要求校外教育機構在師資方面,既要選拔優(yōu)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也要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保障,完善教研和培訓制度與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終身學習發(fā)展,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校外教師隊伍。
五、結語
新時代新征程,新形勢新要求。校外教育工作者應思考校外教育的定位、職責和任務是什么,以及校外教育要如何發(fā)展。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把握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要求,既是推動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也是校外教育工作者應格外關注的方面。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新時期,若想推動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就要堅持“學思用”相結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政策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 張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3] 馬陸亭.捋捋“十四五”教育工作的心中線[J].北京教育(高教),2022(03):20.
[4]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2020-11-0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11/t20201104_498130.html.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6] 陳寶生.提升質量是基礎教育面臨最緊迫最核心的任務[EB/OL].(2020-10-23).http://edu.people.com.cn/n1/2020/1023/c367001-31902633.html.
[7]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7-08).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8] 李政濤,文娟.“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 2020(03):7-16.
[9]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介紹《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有關情況[EB/OL].(2020-10-1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555/twwd/202010/t20201016_494998.html.
[1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20-10-16).http://jx.people.com.cn/n2/2020/1016/c19031634352689.html.
[12]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紫光閣,2018(10):8-9.
[13]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14] 陳東升.推動新時代校外教育高質量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2021(01):5-7.
[15] 國家教委.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guī)程[EB/OL].(1995-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199506/t19950621_81904.html.
[16]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的通知[EB/OL].(2006-01-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91935.htm.
[17] 陳寶生.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在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暨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人民教育,2020(22):6-11.
[18] 教育部印發(f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EB/OL].(2017-10-30).http://www.gov.cn/xinwen/ 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
[19] 鄭浩.新時代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邏輯架構和路徑選擇[J].少年兒童研究,2021(08):61-69.
[20]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的通知[EB/OL].(2020-09-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28/content_5639763.htm.
[21]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答記者問[EB/OL].(2021-09-28). 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28/content_5639766.htm.
[22] 習近平與北師大師生座談提出“四有”好教師標準[EB/OL]. (2014-9-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31746.html.
Explore the Road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YANG Yin-fu 1, WANG Xiu-jiang 2
(1.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Center)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2021-2025) period is a historic timing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 critical period for China to complete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move toward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 achie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e must strive to grasp the trend of basic education, revise the function of after-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olicy evolution, explore the effective channel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ensure that relevant measures be put into practice.
Keywords: The New Era; The 14th Five-Year Plan; Basic Education; After-school Education864A6E32-6B94-4BD2-9521-95B5612C4D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