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歡
【摘要】本文解讀了中職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剖析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策略原則:一是營造環(huán)境、和諧教學;二是以生為本、教師引導;三是立足生活、提升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緊密聯系生活,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化交流探究,形成有效互動。讓學生樂于接受,達到“知、信、行”,對教師在思想政治課上所授的知識,能認可并運用于實踐。
【關鍵詞】中職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厚德載物”,德以育人,教育強則國家強。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簡稱“中職”)中,學生既要習得技術,也要注重德育。思想政治課是公共基礎最關鍵的一門課程,思想政治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等。但是如何落實?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認同,達到“知、信,行”的效果。
一、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視域下中職思想政治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在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yǎng)”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課存在的重要性,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指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職業(yè)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表現,是學生可以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同時也是目前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要條件。
(二)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問題分析
(1)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視不夠,認為職業(yè)學校只要把知識、專業(yè)技能學扎實就夠了,卻忽視了核心素養(yǎng)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2)大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實際行動。
(3)中職學生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較差,不善于主動學習,對于基本的法律常識了解的不夠深,在法治意識方面還是比較弱。
二、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策略原則及成效
教學策略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特定的一種教學實施措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教學策略中,具有以下三個原則。
(一)營造環(huán)境,和諧教學
學生往往談思想政治而色變,深感枯燥。尤其中職學生,在他們看來,思想政治課枯燥無味。因此,在教學中要清晰地熟悉學生的學情,教師要營造輕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融入課堂。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學習實際進度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新,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走進學生的心里。課堂中的核心素養(yǎng)由最開始教師點撥出來慢慢地變成學生能主動找出來,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如:增加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以《經濟政治與社會(2018年版)》第四單元第九課《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為例,該課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里面包含了三部分: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課堂上我們就可以融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知識來增加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如:本課的監(jiān)督權內容,學生對于自己的公共參與意識比較模糊,欠缺公共參與的途徑,甚至有些學生還不明白哪些是屬于公共參與活動,中職生缺乏公共參與素養(yǎng)。課前教師分組布置《為廣州或者學校發(fā)展獻言》學習任務,增加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不斷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中,學生分享這個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做好引導。通過這個學習任務可以培育中職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有助于他們感受民主決策的價值、提高參與能力。
(二)以生為本,教師引導
政治課學習來源于生活當中,中職學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特點。教師不但要對教材解讀挖掘,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符合學情。在課堂中要善于發(fā)掘和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將核心素養(yǎng)內容和思想政治課程進行無縫對接,將核心素養(yǎng)內容寫進教案,進入課堂,帶進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樂于去認知,樂于去“知與信”。
如:強化交流探究,形成有效互動
思想政治課堂中師生交流互動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還是以《經濟政治與社會(2018年版)》第四單元第九課《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為例,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按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來分組,比如: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組等,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和教師課前講授的核心素養(yǎng)知識,將自己負責的這組內容做成PPT或者手抄報(PPT或手抄報里面有但書本上沒有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要結合生活實際案例,課堂上每組派代表上來分享本組的內容,學生分享完后其他組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在班上呈現。教師對學生完成的好的方面要給予獎勵,不足的地方給予指點和引導。目前,學生既喜歡上思想政治課,又更加注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特別是法治意識有所提升,學生不再是停留在最開始的模糊狀態(tài),理論知識不再抽象,而是能學以致用,做到遵法、學法、守法、用法。
(三)立足生活,提升素養(yǎng)
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思想政治課就是要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學生能掌握知識并學以致用,真正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力求做到真學、易懂、實用。課堂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分小組講課,以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職業(yè)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這五大內容為組名,結合每堂課的教學設計,減少理論知識的說教,增加一些時事熱門新聞討論,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結合教材內容組織討論。只有立足于生活案例,讓學生親自體驗,參與到課堂中,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如:緊密聯系生活,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2018年版)》第四單元第九課《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在講述關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的內容時,由于中職生大部分處于16~18歲的年齡,他們法治意識比較薄弱,對社會主義法治觀念、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認識還有所欠缺,在課堂中教師就要結合生活中的熱門案例讓學生來分析:如“鍵盤俠”在網上肆意詆毀辱罵他人的行為是否屬于言論自由還是違反了相關法律準則?“鍵盤俠”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言論自由,但部分人認為“鍵盤俠”是躲在網絡背后做出違背公共道德甚至違法亂紀的一群人。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結合課本內容,針對政治自由和核心素養(yǎng)里面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來分析這個問題。通過實際案例讓學生真正體會和明白我國的憲法,讓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生活中案例來實現“入教材、入腦、入心”。
三、結語
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施策略還需不斷探索研究,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課堂活動,通過議題試研討、生活中的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把理論觀點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并運用理論知識,從而達成學科的育人價值目標,在“知、信”的基礎上,付諸行動,如此,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yǎng)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S].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譚祥妙.如何使中職學校的政治課生動有趣[J].教育現代化,2019,6(A1):239-240.
[3]余潔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的探索[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9).
[4]黨遠琴.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探析[J].西部論叢,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