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思思
摘要:我國的教育一直在不斷革新中,在教學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完善和微調,德育更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德才兼?zhèn)?,德字在前,這是流傳已久的一句俗語,可見品德在人們心中的重要程度,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教育的方向也隨之發(fā)生了轉變,教師不再盲目的一味迎合應試教育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將德育融入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德字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進步,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剛開始形成的時候,更加的需要教師去健康引導,本文以淺析德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有效融合途徑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融合途徑
一、德育的現狀及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德育雖然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但仍舊存在一些凸顯問題,一方面是德育教學時間占比較少,教師除了在小學德育學科中的必要教學,在其他方面很少有精力和時間投入,而德育需要持續(xù)性的熏陶和滲透,尤其是在其他學科中的德育滲透,更是優(yōu)化教學結構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小學德育形式化主義嚴重,許多教師雖然一直在做德育的落實工作,但往往浮于表面,沒能深入的引導學生了解德育的真正內涵,同時德育方式也有待于完善,以說教的形式來實施德育效果不理想,學生會比較反感這種德育方式,教師也沒有用心準備德育學科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講課本”,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德育學科的欲望和興趣,而德育學科本身是比較理論化的,如果教師沒能有效創(chuàng)設德育課堂,久而久之德育教學勢必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小學德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有效滲透
教育的本質是進步,而德育是思想教育的根基,在我國各項事業(yè)穩(wěn)步前進的同時,對于祖國下一代的德育工作應該重點關注,小學階段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張白紙變得絢麗多彩,德育的精神在于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培養(yǎng),語文在小學各種學科中是最能夠與德育融合的一門學科,可以說語文學科與德育之間的關系是互補互助的,是1+1=3的增益,本文就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為課題進行剖析,希望以此推進小學語文德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兼任學生的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教師,班主任是有效開展學科德育的最佳人選,無論在班級管理還是在學科教學中,都有充足時間進行德育滲透,下面分別從幾個方面進行語文學科德育實施途徑的解析。
1.加強小學教師德育教學工作觀念。小學教師作為德育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應該定期舉辦相關活動,并策略性的將德育內容融入活動中,例如可以舉辦詩朗誦大賽、愛心植樹活動和組織去敬老院義務勞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會逐漸清晰德育的內在含義,并且養(yǎng)成愛勞動和珍惜生活的正確的世界觀。德育區(qū)別于教學的最大特征是需要逐步深入熏陶,教師應該在班級的氛圍布展上也加入德育元素,一些革命先輩的名言警句和英雄事跡,都在時時刻刻進行德育軟教育,同時也需要和其他學科教師溝通,在各個教師之間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體系,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在德育方面的重視,例如班主任布置的德育任務要結合其他學科教學工作,讓其他教師在學科德育時能有的放矢,各個學科教師之間形成完整的德育環(huán)境。這是由語文教師自身的德育觀念決定的,所以語文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通過學習加強思想品德素養(yǎng),給學生做良好榜樣,在言談舉止、行為規(guī)范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傳輸上,都要對學生進行正能量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德育意識。
2.穿插課外相關閱讀進行德育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并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jié),就要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例如可以舉辦課外讀物德育研討會,讓每名同學都陳述自己在課外德育讀物中的收獲,相互之間進行探討,教師則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啟發(fā)并進行德育總結,促成一次別開生面的德育交流活動,同時也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德育讀物的欲望。
3.用實踐檢驗德育理論。德育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論灌輸,而是要通過日常生活實際進行檢驗,尤其是語文學科這種社會類學科,其中又許多德育實踐素材,例如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一分鐘》,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做一些用一分鐘能完成的日常事務,例如朗誦一篇文章、幫助同學打一杯水、做一次眼保健操等,讓學生對一分鐘的時間有大致的概念,然后進行課文教學,引出文章主旨問題,一分鐘可以作什么事?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德育問題,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蘊含德育意義的生活作業(yè),例如幫媽媽梳頭發(fā)、幫爸爸泡茶等,起到用實踐檢驗學科德育理論的目的。
結語: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久的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熏陶,針對于小學語文教師德育工作的開展,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起到的是鋪墊和地基作用,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深遠影響,在素質教育逐步深入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德育工作是極為關鍵的,正如一棵樹在小的時候需要去精心呵護,才可以健康成長為參天大樹一樣,小學生也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只有樹立正的的德育觀念,才能在今后的學業(yè)和工作中體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社會提供正能量,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善社會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曉妍.淺談小學怎樣開展德育教學[N].發(fā)展導報,2019-04-23(018).
[2]施春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77.
[3]鄒曉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71.
[4]王臣.試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J].中國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