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斐?/p>
摘 要? 網絡資源下的語文學科的自主學習,是一種全新的以學生自學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是一種借助于網絡資源,倡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自主探索的開放式學習模式。本文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通過發(fā)放紙質問卷和網絡調查(Moodle平臺)的兩種方式,對高中學生目前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語文學科自主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并對現(xiàn)狀進行初步分析得出調查結果,最后根據調查現(xiàn)狀和結果提出一些思考,為下一步研究做好準備。
關鍵詞? ?網絡資源? ?語文學科? 自主學習
一、調查總體情況介紹
1.調查目的
資源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優(yōu)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則成為保證現(xiàn)代教育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課題。而如何建立資源庫,充實資源,使資源重組和重新整合,以豐富學生學習平臺和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則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研究的重要項目。從CNKI數(shù)據庫提供的文獻(1999-2013年)以“網絡資源”為關鍵字進行主題檢索,共檢索到816,019條結果;進一步以“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檢索,共檢索到30,453條結果,而以“高中語文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為關鍵字進行檢索,只檢索到了81條記錄,這說明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尚少。
2012年我區(qū)加入了高中課改的隊伍中,課改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又是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基礎,而學習資源的獲得則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大方面。而語文教育教學領域里,依賴于課本、教參,采用讀、背、寫的教法、學法已根深蒂固。因此如何順應課改,現(xiàn)實觀念轉變,建立良好的語文資源學習平臺,改變現(xiàn)代語文教學手段,引導高中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自主學生能力以成為當前語文教育教學急需研究課題,出于此目的,本課題對本校高中學生和外校高中學生進行了紙質和網絡抽樣調查。
2.調查對象及調查問卷發(fā)放方式
調查對象為三個學校的高中學生,其中對外校的高中學生進行發(fā)放紙質問卷調查方式,發(fā)放紙質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6份。而本校的高中生則進行了網絡(使用的網絡平臺是Moodle平臺)問卷調查方式,回收有效試卷143份。
3.調查內容設計
調查問卷設計上,緊扣課題主題,圍繞語文,語文學習方法,網絡資源平臺利用,自主學習,語文教學手段和調查建議等,進行設計。以便充分了解當前學生對語文學習和利用網絡學習語文的情況及存在困惑。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近80%的語文上課方式采用多媒體與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語文教師不會經常要求學生從網絡上查找資料,而從訪談中也了解到教師一般在講解某篇文章時才會讓學生從網上查找資料,而學生查找的資料一般以文字材料為主,完成作業(yè)。如教師在上《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要求學生分組根據設計查找與本課相關材料,這時候,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通常會很積極的進行網絡搜索,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網絡查找資料并不困難,能夠查找到自己所需資料的50%以上,而且對于提高語文成績有一定的幫助。
雖然學生的學習材料主要以書本為主,但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授課錄像也日漸受到學生的青睞。在問及學生所使用的上網工具和使用網絡的目的時,半數(shù)以上學生是使用家用電腦和手機進行上網,而使用網絡的目的除了查找資料、寫作業(yè)、學習外,還多用于消遣、娛樂、交友、購物等活動。
三、調查結果
從調查現(xiàn)狀的分析來看,就目前中學生對于網絡的了解以及前景的發(fā)展是看好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總體來說是感興趣的;現(xiàn)在的學生更多期待從網絡中去查找與自己學習相關的信息資源,并且期盼著教師能從網絡上采用更形象生動的圖、音、視頻來進行課堂教學,但學生所知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網絡資源的網站相對過少;教師對要求學生從網絡中尋找的資源信息以文字的方式過多。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機會除了完成作業(yè)外,也多用于娛樂和游戲。學生依賴網絡來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嚴重,尤其是有于查找作業(yè)方面。
四、思考:現(xiàn)實信息化的時代,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更需要加強對網絡信息能力的提升
1.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網絡信息能力
傳統(tǒng)的口授式的語文教學方式完全滿足不了21世紀的中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提升自己的網絡信息能力,所謂的信息能力就是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創(chuàng)造、傳遞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面對信息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有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而作為教師首當其沖是要提升自我的信息能力,這樣才有資格在學生面前大展身手,至少不會落后于新的一代學生。當然具備了這些嫻熟信息能力之后就會輕車熟路駕馭教材與網絡資源,帶領著學生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的大海中自如的遨游。
2.建立科學合理的網絡學習平臺
語文學科傳統(tǒng)的教與學已使我們的學生習慣于灌輸式、被動的接收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網絡來尋找學習的相關資料更是被動式的進行,當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學生的自控力往往會被那些不良的網站所擊垮,如何讓學生能健康地從魚龍混雜的網絡資源中去尋找適合自己成長的養(yǎng)料,這都需要學校教師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學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學生網絡硬件需求,探索結合學校特點的網站建設,建立一個適合中學生使用的省時、集中、方便的交流平臺,再加上科學的引導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3.建立合理的自主學習的評價體制
網絡新模式下的學習,不能再以現(xiàn)有的應試教育的評價機制不評價,也不一定能對學生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制,來衡量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潘新和認為:“以人為本的‘本’就是言語生命”?!叭说难哉Z上的發(fā)現(xiàn)是最具有生命性、個性化的,是最不能強求一律的”。因此,我們語文學科的學習,更應在“立人”方面注重對學生人格、品性的培養(yǎng)。所以網絡時代下的語文學科的自主學習既不能單一化、程序化,而是過程化、人性化的,注重一種過程、重發(fā)展的評價體制,更要關注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學生個性、促進其精神發(fā)育方面的信息資源,關注弘揚正能量的信息資源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吳平安.《中學的語文教師惹誰了》中國教育報2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