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勛 凌艷
創(chuàng)新對外傳播方式,探索對外話語體系,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國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既是國家的使命,也是國際學校每一個即將走向世界舞臺的“準畢業(yè)生”應當承擔的職責。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2021屆高三年級學生在英語組的帶領下,共同實踐了以“Chinese Ambassador”為主題的PEBL系列課程。
國際學校的學生通常在高三第一學期開始留學申請的相關工作,大部分學生在次年3月之前拿到offer,開始準備出國前的相關活動。怎樣讓這些即將走向世界舞臺的學生更好地留住他們的中國根,將中華文化深深烙進他們的靈魂,并幫助他們更好地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華文化,成了高三英語組教師的重要考量。既要符合培養(yǎng)目標,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校教師結合“PEBL(Project-Experience-Based Learning)”的課程理念,設置了以“宣傳一項可進行實踐操作的中華文化主題”為目標的項目,主題要可動手制作、能現(xiàn)場完成并帶有中華文化烙印,以“選題并完成主題介紹宣傳冊—PPT展示—通過Mini-lesson展示制作過程并帶領同學一起制作成品”三個階段為主要學習體驗過程的課程。學生在三個不同階段中分別完成英文宣傳冊制作、英文演講、微課授課及完成作品三個任務,期間有相應的教師指導和反饋。最終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有同伴互評和個人反思。教師在第一節(jié)課講解要求、分享范例,組織學生進行任務頭腦風暴,而后開展相應階段的項目,總課程歷時約2個月。
在高三第二學期開學初,各班英語教師通過學校的教育共享平臺MOODLE發(fā)布了“Chinese Ambassador”課程,并公布了項目推進的三個階段學生所需完成的任務、相應的要求及指導、階段截止日期。
第一階段:選題。
為了保證課程實施過程的趣味性,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和興趣,經(jīng)討論制定了“動詞+名詞”的主題格式,以確保最終的作品展示能夠實現(xiàn)現(xiàn)場授課及制作的課程目標。同時,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路,教師給出了一些參考主題,如包餃子、剪窗花、寫對聯(lián)等。學生們來自全國不同的地方,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選取更有特色、非普適性的主題。當然,有的學生有相同的興趣,也可以結成小組,同時為了保證主題最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年級統(tǒng)一規(guī)定各班每個小組不超過2人。
第二階段:完成文化主題宣傳冊及相應幻燈片制作。
主題確定之后,學生就開始進行主題宣傳冊及幻燈片的制作。主題宣傳冊制作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來到國外進行文化交流時,一方面可以進行現(xiàn)場實踐,指導外國友人體驗中華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將該主題相關的知識以文字形式分享給對方,也方便對方之后自行實踐并二度傳播。為了保證內(nèi)容的簡練和格式的統(tǒng)一,年級組統(tǒng)一要求學生制作3頁以上的小冊子,格式為PDF,其中包含圖案鮮明的封面設計、原材料準備、制作過程及步驟和文化內(nèi)涵闡釋。學生可以通過采訪、網(wǎng)頁查找、文獻閱讀等方式完善宣傳冊的內(nèi)容,同時,用圖畫及設計畫布等方式美化宣傳冊。教師提供相應的網(wǎng)絡資源及案例,將其作為學生進行制作的腳手架。
學生完成宣傳冊及幻燈片制作后,分別上傳至MOODLE上。教師提供同伴互評標準,并要求學生們根據(jù)標準通過回帖的方式對同伴進行評價,并給出理由。學生根據(jù)同學給的回帖評價教師的輔導,進行相應優(yōu)化,并重新上傳。
各文化主題的負責學生根據(jù)各自PPT輪流進行英文展示,為下一階段的微課講授打下基礎。
第三階段:開展微課,傳播相應文化主題,完成制作。
在前兩個階段的準備工作就緒后,就進入了最重要的微課講授該文化主題了。學生需要提前準備原材料,并至少邀請三名同學或者兩名同學加一名外教做其學生。微課的內(nèi)容包括之前制作的宣傳冊或PPT中完成的主題文化內(nèi)涵及制作步驟。課堂目標是實現(xiàn)該文化主題的“從教到學”,“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如何制作該項文化主題內(nèi)容。例如,制作一個“中國結”。課堂全程需要用英文授課,模擬在國外進行文化傳播的真實情境。
在“授課教師”講授時,其他同學需要完成同伴互評表格;“授課教師”完成微課后,需要完成自評表格,以督促所有學生認真參與和積極思考。
“Chinese Ambassador”項目在全年級各個班級圓滿結束,一共深入研討和分享了100余個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主題并制作了一系列作品,學生們將其裝飾在教室或者送給彼此作為畢業(yè)禮物,既強化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欣賞,又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同學情,更讓學生體會到了“PEBL”課程帶來的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同時,為了讓更多學生欣賞、享受并體驗到更多的文化主題,英語組在整個項目課程完成時,舉辦“Chinese Ambassador”主題匯報活動,各班分別選出1-2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大使”,優(yōu)化并再現(xiàn)其微課,現(xiàn)場展示相應文化主題內(nèi)容的制作及共享,奉上一場視、聽、味俱全的文化盛宴。
這一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沉浸式體驗通過“PEBL”課堂模式讓所有學生在即將走出國門面向世界舞臺時多了一份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繾綣留戀,多了一份對祖國燦爛文明的景仰,更多了一份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與驕傲。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基于項目式、體驗式學習下(PEBL)的國際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CDBA19089)的研究成果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