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云
◆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什么是閱讀?什么又是閱讀素養(yǎng)?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閱讀無非就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讀者、閱讀材料和兩者間的意義建構。從確立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關鍵、保證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是重點、發(fā)揮家長在學生學習中的輔助作用是支撐和改善學校在學生學習中的保障作用是補充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旨在切實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素養(yǎng);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評價
一、確立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關鍵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孩子樂學的首要條件,只有讓孩子們的讀書欲望增強,才會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勇于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毙睦韺W家皮亞杰說過:“所有的治理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知識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fā)展?!?/p>
(二)強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好習慣,益終生。從心理學來講,學習習慣是一種思維定式和行為定式,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外到內的過程。[2]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能夠推動學習活動的精神力量,也能夠使學習過程簡化和優(yōu)化。[3]在小學階段,我們必須花費大力氣來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等等。
(三)促進學生閱讀自主性的發(fā)揮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趥鹘y(tǒng)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意愿展開教學,學生們只能被動接受,學習效果并不好。要想避免這種情況,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盡可能照顧到每位同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任。只有學生都自覺主動地參與進去,從本質上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他們才會真正地提升閱讀能力。
二、保證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是重點
(一)積極營造閱讀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句話就很好地證明了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良好的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學生愛閱讀的興趣。在這樣一種愛閱讀的環(huán)境下熏陶一段時間,原來那些并不是特別喜歡閱讀的同學也會受到影響,或許從此他們就都愛上了閱讀了呢。況且讀書是一項需要心靜的活動,這就需要為讀者們營造一個舒適、優(yōu)雅的閱讀環(huán)境。
(二)適當推薦閱讀書目
別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這樣一種本領是必須學會的,選擇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教給我們如何選擇閱讀材料,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撿純凈的寶石”。我們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真實需求等情況,著力向他們推薦一些正確的合適的閱讀書目。
(三)加強指導閱讀方法
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趯W生們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給學生科學可行的閱讀方法,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能力。英國的著名文學家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只需對其一部分進行閱讀即可,有些則只需知道其中的大概內容即可,對于那些少數的好書而言,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進行閱讀。”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四)有效開展閱讀評價
其實,評價也是一種激勵,激勵孩子們樂于閱讀。因此,教師應該及時啟動評價機制,重視對孩子成果的即時性評價,轉換思路引導學生。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三、發(fā)揮家長在學生學習中的輔助作用是支撐
(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時候,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孩子怎么做,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蛟S有時候家長忙于工作,忙于家庭事務而忘卻了孩子的存在,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這樣的環(huán)境是非常不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家長陪伴孩子閱讀,不僅能體現(xiàn)你對孩子的關愛,還能很好地督促孩子早日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榜樣是最直接的動力
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的。正如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更為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個人好學,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學?!奔议L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最好的最直接的學習榜樣。若是家長平時也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愛看書的話,那么孩子也會向你們看齊,學著你們的樣子將書本重新拿在手里的。
四、改善學校在學生學習中的保障作用是補充
(一)增加書籍的利用率
其實,在每所學校都設有圖書館,圖書館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是對孩子們有益的書籍,但是好多鄉(xiāng)村學校都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圖書館的存在就僅僅只是一個擺設罷了。學校應該將圖書館的大門打開,建立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閱制度,讓全校的孩子都有機會閱讀這些書籍,受到這些作家的熏陶。
(二)設置隨處可借的移動書架
能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的關鍵在于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在班級里布置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在教學樓的走廊、過道旁安置一個小書架,在墻壁上貼一些名人名言、經典詩文或是孩子們自己的讀書體會等等。
(三)足夠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層面可以將閱讀設置為校本課程,每周安排一次或兩次,每次一節(jié)課,讓學生們安安靜靜地坐在圖書館里或是教室里靜心閱讀。
參考文獻
[1]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xiàn)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
[2]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