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摘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技術,要求每位中學歷史教師都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還要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優(yōu)勢,以彌補教材的不足,使學生體會到歷史的可貴。在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教育體會。
關鍵詞:初中歷史;信息技術;教學研究
在科學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每個中學的歷史老師都應該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中學歷史教學中去,從而使中學歷史課的教學更有針對性、科學性;二是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xiàn)中學歷史教育的預期。
一、設置合理教學計劃
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創(chuàng)新了教師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這一輔助教學手段,設置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服務。同時,能夠結合科學的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明確教學任務和學習方向,減少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抵觸心理,幫助學生能夠有重點地學習,同時,解決自己學習的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教師在講“科學技術的成就”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時,要能夠結合信息技術開展高效率的教學。教師要找到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應用的最佳時機,以便能夠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課程目標(引導學生知道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雜交水稻的培育推廣等標志性成果,以及863計劃的制定)的基礎,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如掌握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杰出科學家的事跡),在這一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當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通過視頻來讓學生對科學家的事跡和成就有著一個更加全面、綜合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學生能夠增強理解,減少學生一些輔助性和基礎性的知識理解困難,促進課堂內(nèi)容教學的進程。另一方面,在教學計劃中讓學生分析科技發(fā)展和進步的原因和意義,通過學習幾位科學家的事跡,找出這些科學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學習他們?yōu)榭炭嚆@研、奮發(fā)圖強的優(yōu)秀品質(zhì),繼承和發(fā)揚他們的光榮傳統(tǒng)。另外,教師要歸納學習重點(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學家的事跡),借助信息技術,對該內(nèi)容進行更加詳細和全面的介紹,提高學生的理解性學習,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讓學生能夠在基礎知識上展開對內(nèi)容的學習和探索。教師也要歸納學習難點(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原因),讓學生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功能,學會分析資料,講述故事和開展合作探究,了解科學技術的成就,對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理解性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能夠結合信息技術,即要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計劃當中,以此來設計和完善教師的教學計劃和豐富學校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既可以減輕教師對一些基礎性知識講解的壓力,又可以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的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創(chuàng)造無限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都能夠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解決學習難點和對學習重點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再者,在一節(jié)課教學完畢后,教師也要進行總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能力,完善教學計劃,實現(xiàn)更好的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都能夠不斷地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進入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會發(fā)現(xiàn)初中歷史相對比較全面和系統(tǒng),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保持積極的學習熱情,主動地參與到初中歷史課堂任務完成的過程和探索知識的過程當中,需要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適當?shù)貫閷W生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素材,彌補教材的不足,同時,又能夠讓學生以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進入到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
比如,教師在講“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這一課內(nèi)容時,為了能夠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我國原始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時居民的農(nóng)耕生活;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原始農(nóng)耕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需要教師能夠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由于該節(jié)內(nèi)容時間比較久遠,學生無法利用自己的社會或生活經(jīng)驗進行輔助學習,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距今時間比較長的生活有著一個更加全面而詳細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制彩陶或繪有美麗圖案和符號的圖片,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能夠保持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選擇通過播放視頻,還原當年的農(nóng)耕或生活情況,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通過一些美麗的神話傳說給學生一些啟示,讓學生能夠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原始農(nóng)耕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自然界中的什么現(xiàn)象可以使原始人類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種植”等進行思考和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發(fā)學生探究更多知識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借助信息技術,播放一些圖片或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地走進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并展開自己的思考以及緊跟教師的步伐,對自己所好奇的事物進行探索。在探索過程當中,所獲得的歷史知識,可以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的參與感,也能夠讓學生在獲得答案之后,提高學生學習的滿足感,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形成主人翁的意識,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保障學生都可以逐漸發(fā)展歷史思維,并用歷史思維來思考和解決一些問題。
結語: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應用的教學模式,仍舊需要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能夠進行更加科學的探索和運用,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以完善自己的教學,促進提高自己的備課效率和運用科學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加具有高效性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發(fā)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能夠汲取精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魏春仙.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J].科幻畫報,2021(12):233-234.
[2]張啟霞.關于新時代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措施的探索[J].新課程,2021(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