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世說新語》上卷宋董弅、明袁褧本比較研究

      2022-07-23 15:08:11丁文敏
      雨露風(fēng)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校勘版本異文

      摘要:《世說新語》傳世各本中南宋董弅本是最早的刻本,袁褧本為明代刻本中的善本。二本相互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諸多異文,其中有一部分造成了文本乃至文意上的差異。本文從版本與校勘的角度分析異文,以文本是否符合史實、事實、邏輯、語法來判斷是非。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異文;版本;???/p>

      劉義慶《世說新語》原本已失傳,現(xiàn)存刻本中以南宋紹興八年董弅本為最古,該本經(jīng)晏殊手校,內(nèi)容有所刪改,但訛誤較少,可謂善本?!端牟繀部酚坝∶髟霞稳ぬ每緸槊鞔瘫局械纳票荆膳c宋代刻本相比照。經(jīng)對校兩個版本上卷,發(fā)現(xiàn)存在四百多處異文,主要表現(xiàn)為抄寫、刊刻過程中產(chǎn)生的訛文、脫文、衍文、倒文等,這些差異有的關(guān)乎史實及事實,有的關(guān)乎邏輯與語法,由此出發(fā)比較異文,可辨明二本之是非。

      總體看來,《世說新語》宋刻本、明刊本兩個版本的文本差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由訛誤導(dǎo)致,二是由脫文導(dǎo)致,三是由衍文導(dǎo)致,四是由倒文導(dǎo)致。此外,由于受到字形字體的變化,書寫習(xí)慣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在明、宋二本中存在許多異體,但它們對文意理解不造成差異。

      一、訛誤導(dǎo)致的文本差異

      《世說新語》宋刻本、明刊本上卷在抄寫、刊刻的過程中往往因字形相近及人為失誤而難以避免地造成訛誤,從而導(dǎo)致了文意的不同,以下作具體分析。

      (1)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及卒,蔡伯唱為作碑,曰:‘吾為人作碑,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逼渲械摹安滩保骺咀鳌安滩?。

      蔡伯喈,本名蔡邕,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名臣,文學(xué)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詳見《后漢書·蔡邕傳》)。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王利器校:各本‘唱’作‘喈’?!盵1]“蔡伯喈”合乎史實,故宋本誤,明本是。

      (2)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秦漢以來,臘之明日為初歲,古之遺語也?!逼渲械摹俺鯕q”,明本作“祝歲”。

      “初歲”是古語,多見于古書,《大戴禮記·夏小正》中有:“初歲祭耒”[2],《史記·天官書》中有:“臘眀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fā)陽氣,故曰初歲”[3];“祝歲”則未見,“?!碑?dāng)為“初”之誤。宋本是,明本非。

      (3)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今在危險中,楇?;己?,義猶一也。”其中的“楇”字,明刊本作“禍”。

      楇,《康熙字典》中云:“《字匯》:‘車中盛膏以涂輪者?!盵4]484若作“楇”,則文意不通?!暗湣迸c下字“福”相對,是“禍患”之義,若作“楇”,則語意不通,故明本是,宋本非。

      (4)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 《魏書》曰:‘文王諱昭,字于上,宣帝第二子也’”其中的“于上”,明本為“子上”。

      文王諱昭,字子上,宣帝第二子也。宋刻本此處明顯當(dāng)是抄寫、刊刻時的失誤,故明本是。

      (5)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王隱《晉書》曰:‘劉毅字仲雄,東萊不夜人?!逼渲小皷|萊不夜人”,明刊本作“東萊掖人”。

      《晉書·劉毅傳》云:“劉毅字仲雄,東萊掖人?!盵5]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云:“東萊國有掖縣,無不夜?!惫仕伪尽皷|萊不夜人”誤,明本“東萊掖人”是。

      (6)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王隱《晉書》曰:‘祖訥,字士言,范陽遒人?!逼渲械摹霸G”字,明本作“納”。

      《晉書·祖納傳》有云:“祖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義可觀?!睏钣隆妒勒f新語校箋》云:“祖納,宋本作‘祖訥’,非,今依各本改,晉書本傳同?!盵6]故可斷定宋本誤,明本是。

      (7)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續(xù)晉陽秋》曰:‘帝諱昱,字道萬,中宗少子也,仁明有智度。’”句中“仁明有智度”,明本作“仁聞有智度”。

      《說文解字》解釋“明,照也”[7]141,“明”字本義為“明亮”,此處引申為“明察”,則宋本“仁明”意為“仁愛明察”;《說文·耳部》中“聞,知聞也。從耳門聲”[7]250,“聞”字本義是“聽到”,此處引申為名詞“名聲”,則明本“仁聞”意為“仁愛的名聲”。首先,此句意為贊頌晉簡文帝的美德,若為“仁聞”,即“仁愛的名聲”,不符合贊美人的內(nèi)在品德之義,若為“仁明”,即“仁愛明察”,則符合;第二,與“有智度”搭配,“仁明”相較于“仁聞”更佳。此外,《晉書·簡文帝紀(jì)》中為“子昱,仁明有智度”,也可為證。故可判定宋本是,明本誤。

      (8)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云:“玄別傳曰:‘玄克荊州,殺殷道護及仲堪參軍羅企生、荊州鮑季札皆仲堪所親信也。’”其中的“鮑季札”明刊本作“鮑季禮”。

      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校:“札,袁本作禮,是,改從。此殆因舊本書作‘禮’,字形近似致誤?!庇嗉五a《世說新語箋疏》作“鮑季禮”[8],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作“鮑季禮”[9]。若舊本作“禮”,“禮”字與“札”字確實字形十分近似,抄寫、刊刻時易誤,故刻本誤,刊本是。

      (9)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云:“慈明曰:‘足下相難,依據(jù)者何因?!逼渲械摹昂我颉?,明刊本作“何經(jīng)”。

      “經(jīng)”當(dāng)譯作“經(jīng)典”,下文慈明引據(jù)《詩經(jīng)》《春秋》作答,可證。上文“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經(jīng)”蓋涉此“因”誤,明本是。

      (10)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云:“建安十六年,世子為五官中郎將。太子酒酣坐歡,乃使夫人甄氏出拜,坐上客多伏,而楨獨平視?!逼渲械摹疤印?,明本作“世子”。

      據(jù)《世說新語》本則前文所記:建安十六年,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曹操一生并未稱帝,一直以丞相自居,因此曹丕不可能稱為“太子”,只能稱為“世子”。故宋本誤,明本是。

      (11)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云:“后見司馬宣帝,王辟為掾,累遷征西將軍”,明刊本為“后見司馬宣王,三辟為掾,累遷征西將軍”。

      宋本“王”當(dāng)為“三”之誤,《三國志·鄧艾傳》中為“后為典農(nóng)綱紀(jì),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10]。司馬宣王即司馬懿。司馬懿本人并未稱帝,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改稱宣皇帝,則此處作“帝”作“王”,似皆無不可。然下句云“王辟為掾”,則上句亦應(yīng)作“王”。另外,“三”意為“多次”,與下文“累”同義相對,宋本蓋誤。

      (12)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中為“笑曰:‘何復(fù)爾耳?!泵骺緸椤靶阈υ唬骸蓮?fù)爾耳?!?/p>

      “可復(fù)爾耳”意即今口語“何必如此”。楊勇《世說新語校箋》云:“笑上,袁本有‘秀’字,今據(jù)增?!伞?,宋本作‘何’,非,今依各本改”。故宋本誤,明本是。

      (13)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中為“上問楊雄,雄對曰:‘《洪范》所謂鼓妖者也?!泵骺咀鳌啊蠁枟钚?、李尋,對曰:‘《洪范》所謂鼓妖者也?!?/p>

      《漢書·五行志》中“上問楊雄、李尋,李尋對曰”[11],故宋本與明本均存在錯誤,當(dāng)為“上問楊雄、李尋,李尋對曰:‘《洪范》所謂鼓妖者也?!?/p>

      二、脫文導(dǎo)致的文本差異

      宋刻本與明刊本在抄寫、刊刻過程中有遺漏文字的現(xiàn)象,從而導(dǎo)致了兩個版本文本意義的差異。下面具體舉例分析。

      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中為“秀笑曰:‘何復(fù)爾耳’”,明刊本為“秀笑曰:‘可復(fù)爾耳’”。

      前文已經(jīng)提到楊勇《世說新語校箋》云:“笑上,袁本有‘秀’字,今據(jù)增?!伞伪咀鳌巍?,非,今依各本改”,故明本是,宋本脫“秀”字。

      三、衍文導(dǎo)致的文本差異

      宋刻本與明刊本在抄寫、刊刻過程中存在衍生文字的現(xiàn)象,從而導(dǎo)致了兩個版本文本意義的差異。下面具體分析。

      (1)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云:“琨少稱儁朗,累遷司徒長吏、尚書左右丞,迎大駕于長安。以有異勛,封廣武侯”,其中的“左右丞”明刊本作“右丞”。

      《晉書·劉琨傳》:“及齊王冏輔政,以其父兄皆有當(dāng)世之望,故特宥之,拜兄輿為中書郎,琨為尚書左丞,轉(zhuǎn)司徒左長史”,宋本“右”字疑衍,明本“右”字蓋誤。

      (2)宋刻本《世說新語·言語》中為“天錫字純嘏,安定烏氏人,張耳後也”,明刊本作“天錫字公純嘏,安定烏氏人,張耳後也”。

      張?zhí)戾a,小名獨活,初字公純嘏,后改字純嘏。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此條之下的校文提到“(張?zhí)戾a)后過江,為人所笑,乃減一字”。又依王世懋之說法“世乃有三字之字,不可曉?!币馈袄皇?,法不立”原則,世間三字之字少有,此處的“公”為明刊本之衍字。

      四、倒文導(dǎo)致的文本差異

      宋刻本、明刊本在抄寫、刊刻過程中有文字顛倒的現(xiàn)象,從而導(dǎo)致了兩個版本文本意義的差異。以下具體分析。

      (1)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中為“丞相還臺,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后”,明刊本作“丞相還臺,及未行嘗不送至車后”。

      此句本意為:“丞相(王導(dǎo))要去尚書省,到了要走的時候,王長豫總是送他上車”,若從明刊本,則文本翻譯不通。宋刻本合乎邏輯,明刊本誤。

      (2)宋刻本《世說新語·德行》云:“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fù)為人下,謂所親曰:‘我淮南已來,畫無遺策,四海共知,將此欲安歸乎’”,其中“謂所”明刊本作“所謂”。

      此句若作“所謂親曰”,則讀作“所謂/親/曰”,“所謂”作定語修飾“親”,文意為:那些所說的親近的人說。若作“謂所親曰”,則讀為“謂/所親/曰”,則“所親”為一個詞組,意為“所親近的人”,文意為:對所親近的人說。據(jù)上下文意義,后者恰當(dāng),合乎邏輯。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楊勇《世說新語校箋》、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及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皆作“謂所”,故此處當(dāng)取“謂所”,宋本是。

      (3)宋刻本《世說新語·文學(xué)》云:“鑿齒以神農(nóng)生于黔,邵南詠其美化,春秋稱其多才,廣漢之風(fēng),不同雞鳴之篇”,其中的“廣漢”,明刊本作“漢廣”。

      本句中“邵南”即“召南”,即《詩經(jīng)·國風(fēng)·召南》,后文“春秋”即“ 《春秋》”,同理,“漢廣”當(dāng)為《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中的《漢廣》篇,故宋刻本“廣漢”為倒文,明本是。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經(jīng)校對宋刻本與明刊本上卷,可發(fā)現(xiàn)兩個版本各自的錯誤,依據(jù)史實、事實、邏輯、文意等,能夠盡可能恢復(fù)原書文本。不過,實際上宋刻本與明刊本有許多共同的錯誤,兩個版本均有不完善的地方,在本文中并未予以揭示,需要同其他版本對照,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方能發(fā)現(xiàn)并糾正。

      作者簡介:丁文敏(1996—),女,漢族,江西高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xué)。

      參考文獻:

      〔1〕朱鑄禹.世說新語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戴德編著.大戴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3:29

      〔3〕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58:484.

      〔5〕房玄齡等撰.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6〕楊勇.世說新語校箋[M].臺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2000.

      〔7〕(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8〕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02.

      〔9〕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0〕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1〕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猜你喜歡
      ???/a>版本異文
      談《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的一處異文——讀紅零札
      安大簡《詩經(jīng)·召南·小星》異文考辨
      淺談《紅樓夢》的版本
      人間(2016年31期)2016-12-17 18:33:29
      《全宋文》所收陳師道《答張文潛書》??笔斑z
      古籍版本鑒定
      美與時代·美術(shù)學(xué)刊(2016年8期)2016-11-09 02:50:15
      《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異文考辨
      淺析中國音樂文獻學(xué)??睂W(xué)、目錄學(xué)的方法
      戲劇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6:19:13
      毛鳳枝《關(guān)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論
      《文選平點》魏晉南北朝文論札記
      醴陵市| 临西县| 江阴市| 安泽县| 开化县| 昌乐县| 铁力市| 九龙城区| 五寨县| 乐亭县| 启东市| 界首市| 孝昌县| 治多县| 二连浩特市| 松阳县| 长阳| 龙山县| 星子县| 铁岭县| 江陵县| 米易县| 连平县| 东港市| 延吉市| 麦盖提县| 万盛区| 即墨市| 从化市| 江口县| 鹤岗市| 昌吉市| 织金县| 林西县| 达日县| 丹巴县| 常宁市| 鄢陵县| 疏勒县| 象州县|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