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莉
摘要:針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教學活動模式化、學習活動設計不合理、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淡薄等問題,教師可從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入手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文章重點探究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要解讀語篇,制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語境,引入主題意義;學習理解,鞏固語言知識;應用實踐,深化語言理解;重視策略,貫穿閱讀始終。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六要素;整合;語境;語篇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135-04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對此,教師可針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調整、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本文簡要分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重點探究基于六要素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及具體策略。
1.教學活動模式化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會將整個課堂教學規(guī)劃成大致相同的格式,主要包括課堂導入、略讀、細讀和課堂探究等版塊。有的教師甚至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模式都大致相同,導致學生對高中英語閱讀學習缺乏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心理,而這不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另外,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圍繞文章結構、段落大意分析等展開,忽視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這不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從高中英語教材來看,每個單元都包含不同的教育價值,而模式化的教學活動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限制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相比,高中英語教學要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而模式化的教學活動缺乏新意,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講解缺乏興趣,這自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效率。
2.學習活動設計不合理
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活動,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時候要注重教學活動的設計。受設計經驗缺乏等因素影響,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單調且低效,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容易對高中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另外,傳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還忽視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以詞匯的學習和語法的講解為主,整個課堂氛圍過于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同時還存在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這就導致其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偏離新課改的要求,出現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過長等問題。有的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甚至存在活動內容與課堂主題相背離的情況,導致學生無法把握教學重點,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部分教師還存在“為了活動而活動”的情況,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非常多,缺乏深度,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缺乏層次感,關聯性和實踐性也較弱,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陷入低效化的困境。
3.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素質教育理念下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甚至忽視部分學生的感受,導致課堂教學活動背離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基于“有教無類”的原則,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情特點出發(fā),并結合六要素整合的基本要求設計教學內容。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忙于追趕教學進度,導致部分學生沒有理解課堂內容,進而產生厭學情緒。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尤其對學困生不公平,沒有起到促進其成長、發(fā)展的作用。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唯分數論”已經不適應教育發(fā)展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課堂學習得到提高。
4.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淡薄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缺乏了解,甚至認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就是在課堂上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僅靠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無法實現的。另外,有的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沒有從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得不到有效發(fā)展。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基于六要素來設計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1.體現教學整體性的優(yōu)勢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將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分成“聽、說、讀、寫”四大版塊,并緊緊圍繞這四個版塊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這種教學內容劃分方式破壞了高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性,導致部分學生出現讀寫能力較強、聽說能力較弱的情況。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圍繞閱讀版塊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還應進行適度延伸,從語言能力、文化知識等多方面設計教學內容,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聽、說、讀、寫”四大版塊之間的壁壘,真正體現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優(yōu)勢?;诹亻_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的主題與框架結構,還要對文本涉及的知識進行拓展,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整體,教師應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2.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積極探究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變的有效策略,而基于六要素開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可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高階轉化。在傳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只引導學生從現有的材料中尋找對解題有幫助的內容。很顯然,這種教學模式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教學重心集中在解題訓練上,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學生只掌握解題技巧,而無法順利閱讀文本。因此,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教學模式,結合六要素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六要素要求教師結合文本內容從語言技能、文化知識等角度進行拓展,讓學生深度探究文本內容,并動用自身的思維思考材料蘊含的教育價值。這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作用,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和諧的師生關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并不注重師生關系的構建,一味地灌輸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導致整個閱讀教學活動效率低下。在融入六要素的內容后,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對文本內容進行講解,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正確思路和方法,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教師就要積極改善傳統的師生關系,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
1.解讀語篇,制定教學目標
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因此,教師要在備課階段精心設計教學目標,積極滲透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為確保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學情,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這一單元時,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單元“Who am I?”這篇文章的實際內容,教師可在備課階段認真閱讀這篇文章,找出其中可拓展學生視野的知識、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內容。這篇文章以“computer”的視角講解了計算機的誕生等內容,教師可在教學目標中加入“Through reading,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uter.”的要求,讓學生總結、概括計算機的發(fā)展史,這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可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趯W生對信息技術的關注,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討論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及應用,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2.創(chuàng)設語境,引入主題意義
目前,各學科教師都在積極探究語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語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主題,實現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單元的閱讀活動以“Come and eat here”這篇文章為主,教師在講解時可構建一個與文章內容相契合的語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這篇文章圍繞王鵬和雍慧兩個餐館老板展開了一段關于健康飲食的討論,教師可與學生一起還原課文中的對話內容,邀請一名學生飾演文章中的雍慧,自己則扮演王鵬,然后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對話。在講到顧客都跑到雍慧的餐館中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to eat?Meat or vegetable?”對此,學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師可導出“Healthy eating”,讓學生在課后給自己設計一個健康的食譜,以此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提高生活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提升理解能力。
3.學習理解,鞏固語言知識
英語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種用于交流和溝通的語言,英語學科具有較強的工具性特征。因此,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的時候不能只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傳授給學生解題技巧,還要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科對應的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正確理解文章中每個單詞的含義,掌握語法,還要圍繞文本內容整合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單元中“Communication:no problem?”這篇文章的內容,教師可著重講解英語和肢體的語言性特征。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會遇到一些陌生的詞匯,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解決這些陌生詞匯的辨識問題。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是順利閱讀的語言基礎。這一單元主要圍繞肢體語言的主題展開,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以后可掌握一些對應的肢體語言,并以英語一一對應,即用一種語言去定義另一種語言,這正是英語語言性特征的重要體現。
4.應用實踐,深化語言理解
在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究實踐教學的開展策略,并通過長期的教學經驗來證明實踐教學的開展意義。但是,部分英語教師認為英語作為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并不需要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很顯然,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依然需要以實踐為依托,尤其是在閱讀版塊的教學中,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學生能對閱讀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是提高學生課堂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而基于六要素整合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就需要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必修五“Unit 4 Making the news”的相關內容時,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My first work assignment”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開展一次實踐教學活動。這一單元主要圍繞“news”的主題進行討論,對此,教師可以與當地的報社取得聯系,組織學生到報社參觀,讓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與報社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照,從而增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一單元所選擇的文章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教師還可以與報社溝通,由報社選派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與學生進行采訪經驗座談,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課文涉及的記者職業(yè),體驗文章中主人公在接受訪談時的感受,這對學生課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當然,實踐教學并不僅僅意味著參觀,教師還可讓學生結合這次實踐學習和座談經歷仿照課文的格式進行回憶錄的創(chuàng)作,這能夠最大程度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5.重視策略,貫穿閱讀始終
閱讀并不是簡單地瀏覽文本,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策略引導,而教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要積極滲透正確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對閱讀文本形成正確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率。高效閱讀的第一步是要讀懂標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標題出發(fā),讓學生根據標題了解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并且預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語篇類型。在預測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瀏覽這篇文章的前幾行,檢驗文本內容與所預測的內容是否相符,然后再進行后續(xù)的閱讀活動。
例如,教師在講解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Johh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這篇文章的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策略。這篇文章的專業(yè)性較強,學生要先結合文章標題預測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但是部分學生并不認識約翰·斯諾這個人物,也不認識文中的霍亂病等單詞,因此在閱讀標題的時候并不能準確預測下文內容。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的前幾行,提煉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這樣,在閱讀的時候,學生就很容易看出來這篇文章是圍繞“Johh Snow”這個人物展開的,并主要講述了他戰(zhàn)勝霍亂病毒的事跡??梢?,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學習策略的滲透,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基于六要素整合的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來說,閱讀相對枯燥,教師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組織課堂閱讀活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策略,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俊霞.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1(08).
[2]陳熙顯.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J].英語廣場, 2020(30).
[3]吳小娟.例談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英語畫刊,2019(33).
[4]章衛(wèi)飛.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英語教師, 2019(18).
[5]粘繹璇.例談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19(10).
[6]龍蕓.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18(09).
[7]劉燕.把握文本結構特征,促進高中英語讀寫教學[J].英語學習, 2017(09).
[8]周巧玲.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實踐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1).
[9]徐明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讀后續(xù)寫的嘗試[J].中學教學參考,2020(01).
[10]袁漢邦.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ix Elements
Zhang Yanli
(Wuwei No.6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 the modulariz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unreasonable design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weak awareness of core competence training, teachers can carry out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from six elements: theme context, discourse type, language knowledge, cultural knowledge, language skill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ix elements. Teachers should interpret texts and set teaching objectives; create context and introduce thematic meaning; learn to understand and consolidate language knowledge; apply practice to deep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ay attention to strategies throughout read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English;readingteaching; sixelements;integration;context;dis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