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玲
(北京市普仁醫(yī)院 北京 100062)
當前治療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措施即為輸血治療,通過進行輸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并做好患者的糾正。在有效減少血容量下降造成死亡的同時整體意義明顯,為保證輸血的安全性,在做好供血血液檢測的同時并做好不完全抗體的篩查,從而減少紅細胞損傷避免出現(xiàn)不良反應,以此來保證輸血安全[1]。當前臨床上不完全抗體檢測方式為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本文通過在輸血檢驗中做好對比,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通過選取輸血患者患者100例,患者年齡平均值為34.3±2.1歲,分別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同時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患者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管理方式,觀察組輸血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膠方式。通過進行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不大。
通過選取參與本次研究的譜細胞、不完全抗體篩選,隨后對紅細胞實際進行選用。通過選取凝聚胺試劑盒,并做好抗人球白蛋白微柱凝膠。通過對受檢者進行微柱凝膠、凝聚胺法,并選取靜脈血3ml,隨后選取EDTA-K2抗凝,并做好血清分離,做好檢查。
凝聚胺法:通過做好血漿檢測,其中做好置入50μl,隨后做好低例子溶液,劑量為0.65ml,并做好混勻。在室溫下進行放置,時長為1分鐘,隨后做好待檢工作。在檢測管內(nèi)加入凝聚胺,做好離心分離,如果出現(xiàn)明顯聚集,并加入枸櫞酸重懸液,并做好搖勻工作。在低倍鏡下依據(jù)紅細胞做好凝集,紅細胞游離則表現(xiàn)為陰性,反之陽性。
微柱凝膠法:通過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卡做好配置,隨后將紅細胞以及血漿進行置入,劑量為50μl,并將其加入標記好的凝膠中,做好停留。隨后進行離心運動,整個轉速在900-1500r/min,并做好檢測結果的分析。陰性:未與抗體結合的游離紅細胞進行沉積。陽性:紅細胞分散,在微柱凝膠中上層懸浮[2]。
通過做好不完全抗體篩查,并以抗人球蛋白法等進行鑒定,隨后進行分析。
(1)不完全抗體檢出情況(陽性、陽性率)情況。
(2)不完全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分析(抗C、抗D、抗E比例)。
2.1 通過采用兩種檢測方式對不完全抗體檢出情況比較,其中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中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6例、10例,陽性率分別為3.0%、5.0%。不完全抗體陽性中妊娠受血、腫瘤術后受血、既往輸血史人數(shù)分別為1例、2例、3例,微柱凝膠法中檢出陽性分別為妊娠受血、腫瘤術后受血、既往輸血史人數(shù),整體例數(shù)分別為4例、2例、4例。
表1 兩種檢測方式對不完全抗體檢出情況比較
2.2 通過對不完全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分析,其中凝聚胺法中抗C、抗D、抗E中例數(shù)分別為1例、2例、3例,微柱凝膠法中抗C、抗D、抗E中例數(shù)分別為2例、3例、5例,其中凝聚胺法中抗C、抗D、抗E比例分別為16.67%、33.33%、50.00%,微柱凝膠法中抗C、抗D、抗E比例分別為20.00%、30.00%、50.00%。
表2 不完全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分析
2.3 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時間比較,其中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中時間分別為15.90±1.34min、30.20±4.3min,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具有明顯差異。
根據(jù)《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對于一些交叉配血不合者,對于一些輸血史、妊娠史、短期內(nèi)需要輸血患者均需要進行檢查。不規(guī)則抗體主要指ABO、RH抗體,Rh抗體主要通過輸血、妊娠免疫產(chǎn)生[3]。
當前輸血安全的基礎即為保證血液相容,血液相容的基礎即為血型抗原保證匹配,在常規(guī)的血型之外,如果其他抗體不符易引發(fā)不良情況。當前對患者危害較大的即為免疫輸血反,在此過程中為保證不規(guī)則抗體檢驗的良好進行,應防控其中的問題。
目前來說當前不規(guī)則抗體機制繁復,受患者妊娠、多次輸血等多重因素影響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況,除此之外失血史過多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此過程中通過運用檢驗能夠有效減少不良情況[4]。對于孕產(chǎn)婦來說,在不規(guī)則抗體出現(xiàn)的情況下將會使新生兒發(fā)育受到影響,除干擾臟器發(fā)育、影響智力之外還會出現(xiàn)溶血疾病。在研究中,腫瘤疾病、免疫疾病等均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抗體,同時抗-D主要出現(xiàn)在妊娠或者血型不合的情況下???E的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輸血次數(shù)較好,因此在治療中為表現(xiàn)檢驗工作的準確,要做好患者的了解,并做好血型分型以及血液匹配。在保證輸血安全減少免疫系統(tǒng)不良情況的同時,避免溶血。在妊娠過程中,孕婦容易出現(xiàn)抗體,因此導致溶血、貧血,如果血清凝集,將會導致為假陽性,因此應做好嚴格區(qū)分,并延誤治療時機[5]。
在當前不規(guī)則抗體檢驗中應保證其專業(yè)性,在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的檢驗中,針對其輸血史做好配合,并針對輸血、妊娠患者進行關注,做好定型觀察。在使用微柱凝膠檢測的同時,做好相關檢測,保證依照實際工作所需,確保檢驗工作流暢,確保準確性和檢驗質量。在保證后續(xù)工作輸血中,確保效果較好,減輕壓力。
輸血作為現(xiàn)階段一種有效治療方式,對于輸血安全來說整體工作逐漸受到重視。在當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中,采用血型鑒定靈敏度引起的輸血反應下降。紅細胞血液中輸血反應下降,對于不規(guī)則抗體中血清A、血清B之外的抗體較多[6]。不完全抗體作為整體片段,和抗原結合后鹽水介質逐漸凝聚,同時一般無法通過肉眼查看。不完全抗體還會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容易造成配血不足的情況,同時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對于患者來說,如果出現(xiàn)不完全抗體,還應做好輸注,而對于一些交叉配血的紅細胞來說,應保證安全。通過確保時間充足,并選擇抗體特異性進行鑒定,并做好血液制品的選擇,并為患者提供一定的保障[7]。
不完全抗體均屬于免疫球蛋白,當前通過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能夠有效促進紅細胞出現(xiàn)凝聚。作為一種陽離子集團,在縮短紅細胞距離的同時將會造成聚集。在通過觀察其變化的同時做好對應檢測,微柱凝膠法整體靈敏度較高,并能夠提升抗體IgG的檢出情況[8]。經(jīng)研究表明,微柱凝膠法整體靈敏度高,主要是受凝聚胺法檢測容易導致檢測結果受到影響。在使用離心機控制、加入試劑的同時將會導致出現(xiàn)漏診風險。微柱凝膠法能夠實現(xiàn)標準化、自動化操作,在進一步減少人為因素的同時整體檢測準確率更高[9]。
當前臨床疾病的常見救治方式即為輸血,但由于輸血本身就存在一定不規(guī)則抗體因此容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對于血清抗-A和抗-B之外其他抗體一般出現(xiàn)溶血性輸血,可能會危及患者。在此過程中,通過對輸血患者進行檢驗,研究具體陽性結果類型,探索高危人群,做好輸血前的檢測工作,保證輸血安全[10]。
通過對不完全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分析,其中凝聚胺法中抗C、抗D、抗E中例數(shù)分別為1例、2例、3例,微柱凝膠法中抗C、抗D、抗E中例數(shù)分別為2例、3例、5例,其中凝聚胺法中抗C、抗D、抗E比例分別為16.67%、33.33%、50.00%,微柱凝膠法中抗C、抗D、抗E比例分別為20.00%、30.00%、50.00%。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時間比較,其中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中時間分別為15.90±1.34min、30.20±4.3min,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具有明顯差異。相比較,對于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來說,將會導致交叉配血檢測時間相對較長,對于不完全抗體的整體靈敏度較高,同時具有結果穩(wěn)定的優(yōu)點,能夠保證輸血安全。綜上所述,在輸血檢驗中采用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整體應用價值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