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
-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膠法用于輸血相容性檢測的效率及效能分析
包括凝聚胺法、 微柱凝膠法[3],兩種方法均具有重復性好、操作簡便等特點,可準確檢測出免疫球蛋白IgG、 IgM 等抗體,但不同檢測方法對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的檢測效率和效能存在一定差異[4]。本研究比較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膠法用于輸血前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的效率與效能,現(xiàn)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1 例輸血患者。納入標準: ①有輸血指征,行輸血治療; ②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 ①合并傳染性血液疾病者;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23年12期2023-12-27
- 利用“微柱元法”處理流體問題的常見困惑探討
時,教師多選擇“微柱元法”來幫助學生將流體轉(zhuǎn)化為熟悉的質(zhì)點模型(圖1):在源源不斷的流體中截取一小段柱體作為研究對象,先表示出該柱元的質(zhì)量Δm,再利用動量定理將速度變化量Δv與力F聯(lián)系起來.圖1 微柱元法1 “微柱元法”的常規(guī)解法【例1】(多選)如圖2所示,直-20武裝直升機的旋翼槳盤面積(槳葉旋轉(zhuǎn)形成的圓面面積)為S,空氣密度為ρ,直升機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當直升機懸停在空中時,空氣浮力不計,風力的影響也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 例1題圖A
物理通報 2023年11期2023-11-08
- 微柱高效液相色譜法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關注[5]。1 微柱高效液相色譜法1.1 簡介液相色譜法是以液體為流動相的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基于液相與氣相結合發(fā)展的新型分離分析技術,其具有分析效率較高、檢測靈敏度較好、可適用于多種樣品檢測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領域。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的應用過程中,消耗流動相較大且溶劑常存在毒性,尤其是無法采用單項分離分析法進行復雜樣本的良好分析。為改變這一狀況,提出了優(yōu)化高效液相色譜法的色譜柱柱效,應用填充粒徑較小且非常緊密的微柱高效液相色譜法,其低內(nèi)徑柱能高
食品安全導刊 2023年6期2023-09-20
- 液滴在乳突微柱表面的潤濕行為仿真研究
定量的解釋了二級微柱結構比一級微柱結構具有更小的接觸角滯后和更好的疏水性能的原因. Cai等[9]采用流體體積(VOF)方法研究了水滴撞擊具有不同結構的表面的動力學行為.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采用仿真模擬研究的方法來研究潤濕行為.采用數(shù)值仿真最大的優(yōu)勢是可以模擬實驗過程中不易監(jiān)測的變化量,如氣穴壓力變化,液滴內(nèi)部速度、壓力的變化等.本文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一種利用仿生原理設計的疏水性微結構對液滴潤濕行為的影響,探究其背后隱藏的潛在機制.1 模型構建與仿
大連交通大學學報 2022年6期2023-01-18
- 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在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及不完全抗體檢出率對比
方式為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本文通過在輸血檢驗中做好對比,具體研究情況如下。1.1 一般資料通過選取輸血患者患者100例,患者年齡平均值為34.3±2.1歲,分別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同時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患者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管理方式,觀察組輸血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膠方式。通過進行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不大。1.2 方法通過選取參與本次研究的譜細胞、不完全抗體篩選,隨后對紅細胞實際進行選用。通過選取凝聚胺試劑盒,并做好抗人球白蛋白微柱凝膠。通過對受
健康之友 2022年16期2022-11-12
- 磁性微柱陣列制備及驅(qū)動研究*
合材料制備而成的微柱器件,因其可控性好,所需的圖像處理與力學模型較為簡單,并且生物兼容性較好[4-6],而在微納米技術研究中獲得了極大的關注[7-8],成為細胞力學領域最有潛力的方法之一[9]。 微柱器件大部分由微米到納米級的微柱陣列組成,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別,第一類是無源微柱陣列,即器件上沒有驅(qū)動機構,它主要用作傳感器件;第二類是可驅(qū)動微柱陣列,即可同時作為驅(qū)動器件和傳感器件使用,由于磁性材料受環(huán)境限制較小[10],所以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可驅(qū)動聚合物微柱陣列都
傳感技術學報 2022年8期2022-10-25
- 面向多核的并發(fā)HTM空間池算法
輸入模式相匹配的微柱必須搜索整個模型空間,當HTM規(guī)模較大或所處理的數(shù)據(jù)集不斷增長時,查找操作將成為影響訓練性能的瓶頸.同時,空間池中微柱數(shù)量巨大,但是其涉及的計算相對單一且各微柱相互獨立,現(xiàn)有的串行計算方式?jīng)]有針對空間池算法的特點進行優(yōu)化.當前,多核處理器已經(jīng)成為主流配置,傳統(tǒng)HTM訓練方式無法有效利用多核處理器的并行計算能力,導致模型訓練時間開銷較大.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高效的面向多核的并發(fā)HTM空間池算法,利用處理器中的多個計算核心優(yōu)化空間池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 2022年9期2022-08-29
- 基于空氣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陣列設計及強化散熱數(shù)值研究
一般為純微翅片或微柱結構。Ibraham 等人[6]發(fā)現(xiàn)穿孔翅片對流換熱提升效果最佳,可提高35.82%~51.29%。Leonardo 等人[7]研究了矩形微翅片的換熱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微翅片能夠獲得高于1.1 的整體翅片效率,且在消耗同等材料的情況下,與普通尺寸翅片相比,微翅片換熱系數(shù)始終存在優(yōu)勢。Chien 等人[8]通過實驗研究了微柱陣列中的傳熱和壓降,發(fā)現(xiàn)微結構表面的換熱系數(shù)通過交錯排列的微柱得到增強。大量微柱陣列實驗發(fā)現(xiàn),增強空氣擾動[9]、加工中空微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22年6期2022-07-07
- 新型金屬泡沫-微柱群復合熱沉內(nèi)流動傳熱性能分析
結構微通道熱沉、微柱群熱沉、雙層微通道熱沉等。其中,微柱群熱沉具有比表面積大、換熱效率高等諸多優(yōu)點。針對微柱群熱沉傳熱性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究微柱鰭的截面形狀和排布方式對傳熱和阻力特性的影響。Zhao 等研究表明,當方形微柱鰭在流道內(nèi)的體積占比為0.75、柱鰭與流動方向夾角為30°時,微柱群熱沉的綜合換熱性能最優(yōu)。Sakanova 等通過對三種不同截面形狀(圓形、錐形和水翼形)柱鰭熱沉和平直板翅熱沉換熱性能的對比,指出微柱群熱沉的換熱性能可達平直板翅熱沉
化工進展 2022年5期2022-05-26
- 微柱壓縮試驗:在役設備強度的微損測試法
新的測試方法——微柱壓縮試驗(Macro Pillar Compression Testing,MPCT),在設備表面制備試樣并完成測試。與小沖桿試驗相比,免去了取樣步驟,提高了測試效率;與壓痕法相比,測試不受殘余應力影響、壓入深度大,抗環(huán)境干擾能力強、不需要預設本構方程即可獲得真應力-應變曲線。微柱壓縮試驗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采用機械加工方法移除被測表面的部分材料,制備一個小型圓柱形試樣,稱之為微柱(見圖1(a));然后使用平底壓頭壓縮微柱的頂部(見圖
壓力容器 2022年3期2022-05-21
- 微柱凝膠技術交叉輸血對臨床輸血安全性的影響
血的應用和發(fā)展,微柱凝膠技術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其避免了傳統(tǒng)交叉配血的弊端,且安全性、靈敏性大大提高[5],但臨床上該方法對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尚未達到共識。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易發(fā)生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分析本院需要輸血的患者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法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和交叉配血實驗,比較這些檢查方法對結果的影響,以期了解微柱凝膠技術對交叉輸血對臨床輸血安全性的影響,以提高臨床輸血有效率。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22年6期2022-03-24
- 基于MDPD方法的液滴動態(tài)潤濕研究
[5]研究了浸沒微柱表面上液滴結合的自發(fā)潤濕轉(zhuǎn)變,從Wenzel態(tài)轉(zhuǎn)變到Cassie-Baxter態(tài),探討了一些由低能態(tài)向高能態(tài)轉(zhuǎn)變的方法;Zhao等[6]還進行了基于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many-bod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MDPD)的液滴浸潤研究,對MDPD方法的理論及其應用做了詳細介紹,如在化學非均勻的微結構表面上,對親水條紋和疏水條紋相間情況下液滴的碰撞和擴散動力學行為進行研究,用冪次定律驗證模擬結果,分析
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 2022年2期2022-03-19
- 高精度鎳微柱陣列模具的制造*
0)1 引言金屬微柱陣列不僅可以作為模壓模具來制備細胞培養(yǎng)基、微透鏡以及超疏水薄膜等[1~3],還廣泛應用于微能源、生物醫(yī)療及微細加工等領域,如微電容、生物傳感器和微細電火花工具電極等[4~6]。近年來,隨著金屬微柱陣列結構的應用日益廣泛,對其加工方法的研究也越發(fā)深入。目前常用于加工金屬微柱陣列的方法主要有微細電火花加工技術、微細電解加工技術、LIGA技術以及UV-LIGA 技術等。董德生等采用微細電火花技術制造出直徑為φ100μm 的金屬圓柱陣列結構[7
模具制造 2021年9期2021-11-02
- 微柱凝膠技術對ABO新生兒溶血病輸血的影響
]。凝聚胺技術、微柱凝膠技術是當前交叉配血試驗常用檢測技術,為確定兩種檢測方法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文章以2019年7月—2020年9月期間50例ABO新生兒溶血病病例樣本為觀察對象,隨機收取5份ABO同型紅細胞制劑,分別采取凝聚胺技術、微柱凝膠技術進行交叉配血試驗,比較配血試驗結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入選時段:2019年7月—2020年9月,觀察對象:50例ABO新生兒溶血病病例樣本,母體血型均為O型,患兒及母親的RhD血型均為陽性,男27例、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21年11期2021-07-08
- 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技術在臨床血型鑒定與輸血中的作用研究
反應表現(xiàn)[4]。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方式相關操作較為簡便,存在比較高的檢測靈敏性,可獲得較好血型方面鑒定結果,同時可協(xié)助輸血配對,充分保證輸血安全情況[5-6]。以下將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該醫(yī)院擬接受輸血治療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樣本收入指標具體研究資料,評估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方式使用在臨床血型方面鑒定工作和輸血工作中的價值。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下面課題中將該醫(yī)院擬接受輸血治療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樣本歸入仔細數(shù)據(jù)評估
系統(tǒng)醫(yī)學 2021年8期2021-07-06
- 微柱凝膠技術對臨床輸血安全的影響
為因素的干擾,而微柱凝膠技術是具有簡單迅速、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2],可避免凝聚胺法存在的不足,為輸血治療提供保障。故本文就微柱凝膠技術對臨床輸血安全的影響進行探究,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間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接受輸血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于醫(yī)院接受輸血治療;(2)患者與其家屬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傳染性疾病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合
黑龍江醫(yī)藥 2021年7期2021-04-24
- 基于傅里葉變換的細胞牽引力測量研究
生的牽引力會造成微柱彎曲,將測得的撓度變化輸入簡單的材料力學公式即可獲得細胞的牽引力分布。采用這種致密、垂直、離散微柱矩陣結構替代傳統(tǒng)測量的連續(xù)介質(zhì),通過對微柱形變的顯微圖像處理,細胞牽引力可以被直接定量測量,精度可以達到數(shù)十nN·μm?1量級[5-6]。微柱形變的顯微圖像處理,作為細胞牽引力測量的最后一環(huán),直接決定著細胞牽引力最終測量結果的精度和準確性。而在微柱的顯微圖像處理中,微柱頂端的位移識別及提取精度又是影響數(shù)字圖像處理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在數(shù)字圖
應用光學 2021年2期2021-04-12
- DAT試驗微柱凝膠法與試管法結果一致性分析
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微柱凝膠法和試管法,試管法洗滌紅細胞相對繁瑣,結果判定受人為影響因素較多,臨床應用有所減少。微柱凝膠法由于具有易于操作標準化、自動化、判讀客觀和可靠,結果可以長期保存,臨床應用越來越多,本院自2013年開始采用微柱凝膠法進行DAT檢測,近幾年陽性結果偏高,筆者對本院近幾年遇到的DAT陽性的標本同時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結果是否一致,現(xiàn)總結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及所屬轄區(qū)的衛(wèi)生院來
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64期2021-01-18
- 微柱群流動及換熱研究進展
關注[3-5]。微柱群是具有微圓柱陣列的微通道結構,能夠增大有效傳熱面積,同時具有強烈的擾流作用,增大傳熱系數(shù)。近年來微柱群結構應用越來越廣泛,比如,在載人航天器電解水制氧系統(tǒng)中電解槽的應用[6];微柱群在生物醫(yī)療上的應用[7];微柱群反應器在新能源汽車醇類制氫技術中的應用等[8]。因此,對微柱群內(nèi)流動換熱機理的研究成為近年來的熱點,如結構、納米粒子對微柱群流動換熱的影響。除此之外,沸騰換熱在進行電子器件冷卻時具有傳熱系數(shù)高和傳熱溫差低的特點,在地面和航空
化工進展 2020年11期2020-11-26
- 采用超疏水微柱陣列模板法制備多糖凝膠微米顆粒
遇.本文以超疏水微柱陣列硅基底為模板, 將巰基修飾后的肝素與透明質(zhì)酸的多糖預聚液滴加在微柱陣列基底表面, 使液滴在微柱頂端移動并黏附, 通過微液滴揮發(fā)和紫外交聯(lián), 制備了大面積尺寸均一的多糖基微凝膠(PsMH). 通過改變微柱直徑與凝膠預聚液濃度, 可以實現(xiàn)對微凝膠尺寸與形貌的調(diào)控. 采用不同材質(zhì)的微柱基底均得到了相同形貌的微凝膠, 表明該方法適用于多種基底, 具有較好的加工彈性. 這種形貌尺寸可控的微凝膠有望應用于藥物遞送及納米粒子載體等方面.1 實驗部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20年7期2020-07-13
- 微柱凝膠技術對于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的檢驗效果
血檢測十分重要。微柱凝膠技術是新發(fā)展起來的血型血清學檢查方法,為了探究其在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的價值,南陽市骨科醫(yī)院進行了對比研究,發(fā)生其檢驗價值高于試管法,現(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南陽市骨科醫(yī)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新生兒溶血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均采用輸血治療。其中,男 28 例,女 32 例;日齡 1~29(8.44±2.25)d;體重2.4~4.6(3.26±0.25)kg;患兒血型:A 型 14 例,B 型
黑龍江醫(yī)藥 2020年3期2020-05-18
- 三種交叉配血方法在臨床輸血中的效果對比
法、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膠法,究竟何種方法最佳,臨床學者說法不一。鑒于此,本文將鹽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法同時用于臨床輸血工作中,分析其優(yōu)、缺點,詳細內(nèi)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近一年需輸血的住院和手術患者(1596例)血標本,所有標本同時使用鹽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膠法進行交叉配血,其中男855例,女741例,年齡18-68歲,平均(44.58±8.15)歲,按照統(tǒng)計學角度分析,P>0.05。1.2 方法 凝聚胺以及鹽水法均使用3%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年3期2020-04-11
- 微柱離心-HPLC法測定半乳糖化去甲斑蝥素脂質(zhì)體的包封率*
選擇了葡聚糖凝膠微柱離心法結合HPLC法測定其包封率,并考察了影響因素,為Gal-NCTD-Lips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1 儀器與試藥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RE-2000E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AXTGL16M-Ⅱ型離心機,鹽城分析儀器有限公司;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科技有限公司;BT125D型萬分之一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去甲斑蝥素原料藥(含量:97.5%,批號:16110
廣州化工 2020年5期2020-03-31
- 對凝聚胺法與微柱凝膠法兩種交叉配血方法陽性結果的研究分析
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膠法及木瓜蛋白酶法等[1]。 以往交叉配血多采用鹽水介質(zhì)法,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交叉配血方法也得到了不斷改進與更新,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交叉配血方法為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法[2]。 為對比兩種交叉配血的陽性結果, 該院選取了自2016年1 月—2019 年1 月申請輸血患者108 例作為研究對象作交叉配血陽性結果的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該院申請輸血患者108 例作為研究樣本,分別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
系統(tǒng)醫(yī)學 2019年22期2020-01-01
- 基于Micro-PIV的不同截面形狀微柱群內(nèi)部流場特性研究
電子設備的發(fā)展。微柱群(微肋陣)因具有高面體比的特點,換熱效率較高,是一種高效的微型散熱結構,在微空間散熱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2]。其中,微柱截面形狀是影響微柱群內(nèi)部流動和換熱的重要因素,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Kosar等[3]研究了水在圓形和菱形截面微柱群內(nèi)的層流流動與換熱特性,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了截面形狀、排布方式、柱間距以及端壁面效應等因素對微柱群內(nèi)阻力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Yang等[4]研究了空氣在圓形、方形及橢圓形截面微柱群內(nèi)的流動換熱規(guī)
山東科學 2019年5期2019-10-18
- 不同標本及處理方式對微柱凝膠卡式法交叉配血試驗結果的影響
但操作比較繁瑣。微柱凝膠法(Microcolum gel test,MGT)是上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的一種新型交叉配血檢查法,與MPT相比,MGT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及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但當標本處理方式不當時MGT的假陽性率高于MPT[3]。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血樣抗凝與否以及紅細胞懸液濃度的高低對交叉配血試驗結果的影響,探究不同標本及處理方式對微柱凝膠卡式法交叉配血試驗結果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采集南樂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輸血治療
山西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10-08
- 基于微柱玻璃珠技術的全自動血型分析儀在新生兒血型檢測中的應用
應運而生。它應用微柱玻璃珠或微柱凝膠法進行檢測,從加樣到檢測卡的孵育,離心,判讀及結果的保存和運輸,全過程均由儀器根據(jù)預設的程序完成,因而它具有操作易標準化,人為影響因素少,結果易保存和傳輸,大量降低手工勞動量等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根據(jù)相關報道,微柱凝劑技術比傳統(tǒng)實驗更靈敏,結果更為可靠[4-5]。本文分別采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術的ORTHO AutoViewInnova全自動血型分析系統(tǒng)和傳統(tǒng)試管法對我院223例非AB型新生兒血液標本進行血型鑒定,現(xiàn)對比結果
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5-05
- 微柱凝膠技術在臨床安全輸血中的應用
法、凝聚胺法等。微柱凝膠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安全輸血推薦方法之一,其避免了傳統(tǒng)交叉配血方法存在的缺陷,安全性高,操作簡單、快速,且靈敏度高,在臨床輸血中得到廣泛推廣[2]。為確保臨床輸血安全,有效避免急、慢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我院本科室對近5 年來6 630 例需要輸血治療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膠法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和交叉配血試驗,同時與凝聚胺法進行比較。本研究結果提示2 種方法結合使用、互相驗證,大大提高了輸血的安全性,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一、資料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19年6期2019-03-03
- 改良微柱凝膠法檢測ABO變異型血型
,用鹽水試管法和微柱凝膠血型卡檢測易出現(xiàn)漏檢現(xiàn)象[3-6]。為提高微柱凝膠法的檢測敏感度,避免出現(xiàn)漏檢,本研究通過改變微柱凝膠法離心方式,增加孵育時間,調(diào)整孵育溫度,建立改良微柱凝膠法,現(xiàn)報告如下。1 對象和方法1.1 對象 選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育英兒童醫(yī)院、溫州市人民醫(yī)院和瑞安市人民醫(yī)院ABO血型凝集強度改變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21~69歲。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血液采集均征得本
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9年2期2019-01-24
- 電化學濕法腐蝕法制備硅微柱陣列
成截面為十字形的微柱結構。本文基于該現(xiàn)象展開研究,提出了微柱的形成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條件,并討論了其主要結構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1 實驗采用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PCVD)工藝在電阻率為11.5 Ω·cm的P(100)單晶硅片表面沉積氮化硅掩膜,并采用傳統(tǒng)光刻工藝制備開口為6 μm×6 μm、窗口間距為5 μm的陣列。樣品經(jīng)標準的去膠、清洗工藝后置于90℃的TMAH水溶液(22%TMAH∶IPA體積比為7∶1.1)中腐蝕形成倒棱臺,腐蝕時間為2~6 min。進一
電子元件與材料 2018年11期2019-01-04
- 確定性橫向遷移中液固兩相流的三維格子玻爾茲曼模擬*
t,DLD)采用微柱陣列對微觀顆粒進行分選,由于其清潔、簡便和可連續(xù)分離等優(yōu)點,在微流控分選技術中占據(jù)重要位置[2]。目前,國內(nèi)外對DLD已經(jīng)開展了比較廣泛的研究工作,然而關于流體和顆粒在芯片微通道中的具體運動情況,仍需深入研究。目前關于DL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柱形狀、排列、粒子類型和邊界的影響等方面。早期的DLD裝置多采用圓形微柱陣列,近期有學者研究了多邊形、流線形[3]甚至“工”字形[4]等微柱陣列的粒子分選特點。傳統(tǒng)DLD中的微柱多采用規(guī)則的斜向陣列
機電工程技術 2018年8期2018-10-11
- 關于微柱凝膠法和聚凝胺法用于交叉配血中的臨床分析
白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膠法等,雖然抗人球蛋白法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準確性,但是操作需要耗費較長時間,較為繁瑣,雖然臨床上將其作為金標準,但是卻難以將其在臨床上進行常規(guī)應用[2-4]。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微柱凝膠法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輸血中,微柱凝膠法和聚凝胺法均存在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缺點[5-6]。在臨床輸血中靈活性的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檢測方式,能夠有效避免交叉配血過程中出現(xiàn)假陽性與假陰性結果[7]。本研究特地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進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年23期2018-09-12
- 在微柱凝膠血小板血型配型實驗中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的影響因素觀察及處理措施
輸血安全[2]。微柱凝膠技術(MGT)也是血小板血型配型實驗中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中常用方法,能完成血液中不規(guī)則抗體的篩選,有助于提高輸血安全性[3]。因此,加強微柱凝膠血小板血型配型實驗中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的影響因素及處理措施對降低治療風險、提高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4,5]。本課題以2014年6月-2017年7月自愿到醫(yī)院進行治療的輸血治療患者473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微柱凝膠血小板血型配型實驗中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的影響因素及處理措施,報道如下。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8年4期2018-08-16
- 納米尺寸下銥單晶微柱的力學行為
技術加工金屬單晶微柱樣品,能獲得尺寸從幾百納米到幾微米的微柱樣品,通過在納米壓痕儀上進行壓縮以獲得其力學特征,并通過 SEM 觀察微柱樣品壓縮后的位錯滑移等情況,獲得材料的變形機制,該技術被廣泛用來揭示材料在微納米尺寸下的力學行為,并取得了較好的結果[12-21]。2004年,Uchic 等人[12]首次采用 FIB 技術加工出 Ni 單晶微柱,并對其進行力學行為的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亞微米到納米尺度下材料壓縮力學行為的“尺寸效應”(size effect),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8年1期2018-03-15
- ABO、RHD血型抗原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的分析
擇的血型[1]。微柱凝膠檢測是一種輸血檢驗的新型方法,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這一方法視作分析血型的首選方法。我國當前應用較多的為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本研究具體以試管法為對照,分析ABO、RHD血型抗原檢測中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的應用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基礎資料:從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人群中抽取100名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包括56名男,44名女,年齡平均為(40.28±20.36)歲。研究對象入選標準:體檢結果顯示無異常;年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年32期2018-01-21
- 用于細胞三維培養(yǎng)的集成微柱陣列的微流控芯片設計與驗證
胞三維培養(yǎng)的集成微柱陣列的微流控芯片。芯片由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溝道片和一片玻璃蓋片組成, 在PDMS溝道片上集成了一個由兩排微柱陣列圍成的細胞培養(yǎng)室和兩條用于輸送培養(yǎng)基的側(cè)溝道。微柱間距直接影響了芯片的使用性能, 是整個芯片設計的關鍵?;跀?shù)值模擬和實驗驗證, 本研究對微柱間距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優(yōu)化后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細胞與細胞外基質(zhì)模擬材料混合液的穩(wěn)定注入、培養(yǎng)基中營養(yǎng)物質(zhì)向培養(yǎng)室內(nèi)的快速擴散和細胞代謝物的及時排出。在芯片上進行了神經(jīng)干
分析化學 2017年8期2017-08-14
- 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技術應用于臨床血型鑒定與輸血中的意義分析
610017)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技術應用于臨床血型鑒定與輸血中的意義分析高遠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17)目的:探究臨床鑒定血型及輸血的過程中,應用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技術的臨床診斷價值,為臨床輸血安全奠定基礎。方法:選擇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輸血患者,隨機抽取1400例作為研究對象作為試驗組,采用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法檢測;同期隨機選取無償獻血者1400例的血液標本作為對照組,采用鹽水試管法檢測。分析比較兩組血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7年12期2017-08-10
- 微柱體對微通道熱沉綜合性能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
寧530004)微柱體對微通道熱沉綜合性能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馮振飛1,2,羅小平1,郭 峰1,李海燕1,王兆濤1(1.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廣東廣州510641;2.廣西大學廣西石化資源加工及過程強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廣西南寧530004)為強化微通道熱沉的傳熱性能,設計一種內(nèi)置微柱體的微通道熱沉,并采用數(shù)值方法研究微柱體對微通道熱沉內(nèi)流體流動、傳熱及綜合性能的影響。分析了進口雷諾數(shù)、微柱體的錯位量對內(nèi)置微柱體微通道熱沉(微柱通道)的壓降、熱阻和努塞爾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7-25
- 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應用效果
14500)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應用效果鐘勝英(廣東省興寧市人民醫(yī)院興寧 514500)目的:觀察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健康體檢者1 059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取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和常規(guī)試管法進行ABO、RhD血型抗原鑒定,對這兩種檢驗方法的血型抗原檢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與常規(guī)試管法的血型檢驗方法對體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7年5期2017-07-19
- 微柱凝膠在臨床疑難交叉配血中的應用分析
110044)微柱凝膠在臨床疑難交叉配血中的應用分析李革飛(遼寧省血液中心,遼寧 沈陽 110044)目的 探討在臨床上利用微柱凝膠對疑難交叉配血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文利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因各種原因來我院進行疑難交叉配血患者447例,每例患者均與5例同型獻血者同時進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膠的配血試驗(共計2235例),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的處理。結果 利用微柱凝膠技術共檢出了配血不合975例,經(jīng)凝聚胺法有956例被檢出,19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年1期2017-05-15
- 微柱型聚焦測井儀測井響應模擬及應用
測井遇卡的概率。微柱型聚焦測井儀是一種淺探測電阻率測井儀器,采用復合極板的方式將儀器與密度探頭組合在一起,用于測量侵入帶電阻率。微柱型聚焦測井儀的電阻率響應與地層參數(shù)之間是非線性的關系,通過簡單的系數(shù)校正以及交會圖的方式無法處理微柱型聚焦測井儀的測量數(shù)據(jù)。本文將偏微分方程的定解轉(zhuǎn)化為求解泛函極值問題,利用三維有限元方法考慮泥餅電阻率、泥餅厚度以及沖洗帶電阻率的影響,對微柱型聚焦測井儀的響應進行正反演分析。1 微柱型聚焦測井儀工作原理微柱型聚焦測井為半圓柱形
測井技術 2017年3期2017-04-24
- 試管法及微柱凝膠卡法檢驗Rh血型的結果比較
002)試管法及微柱凝膠卡法檢驗Rh血型的結果比較張 丹 陳 瑛(丹東市結核病防治所檢驗科,遼寧 丹東 118002)目的分析試管法及微柱凝膠卡法檢驗Rh血型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正常健康人100例,均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抽靜脈血液,2份/人,共200份血液標本,送檢試驗后,分別經(jīng)過試管法(100份)及微柱凝膠卡法(100份)對血液標本進行檢測,對比檢測結果。結果各自100份靜脈血標本分別經(jīng)試管法及微柱凝膠法檢測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年28期2017-01-16
- 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應用
為 張小蓮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的應用李 健 劉喜龍 譚 為 張小蓮目的 觀察分析ABO、RhD血型抗原鑒定中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體檢的60例健康人群當做研究對象,運用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與試管法對其ABO、RhD血型抗原進行檢測,觀察記錄兩種檢驗法的檢驗結果。結果 手工微柱凝膠免疫檢驗法與試管法對健康人群的ABO、RhD血型抗原鑒定符合率為100%,兩種檢驗方法的檢測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當代醫(yī)學 2016年10期2016-06-15
- 微柱凝膠技術應用于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價值評價
●蔣姝婷微柱凝膠技術應用于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檢驗價值評價●蔣姝婷目的:總結性探討分析微柱凝膠技術在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輸血前的檢驗價值。方法:采用228例疑似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血標本,分別采用傳統(tǒng)試管法和微柱凝膠技術進行放散實驗、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分析比較檢測結果。結果:所有疑似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中檢測出ABO新生兒溶血病患兒200例,微柱凝膠法的直接、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以及放散試驗陽性檢出率分別為77%、91%
保健文匯 2016年3期2016-06-01
- 微柱凝膠法在血型鑒定中的應用
金壇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微柱凝膠法在血型鑒定中的應用蔣招娣 張麗 李青青 徐勇213200常州市金壇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目的分析微柱凝膠法在檢驗科血庫的血型鑒定應用情況,以便科學、合理、有效地協(xié)助臨床安全用血,更好的為臨床服務。方法分別采用微柱凝膠法,ABO血型反定型用紅細胞試劑盒(單克隆抗體)進行血型鑒定8781例。結果正反定型不符40例,經(jīng)常州中心血站金壇分站復檢,血型與微柱凝膠法定的血型相符36例。結論微柱凝膠實驗可作為臨床血型鑒定的常規(guī)檢測方法。微柱凝膠法;血型鑒定
當代臨床醫(yī)刊 2016年4期2016-03-09
- 水在不同接觸角微柱群內(nèi)的流動特征
]實驗研究了叉排微柱群內(nèi)頂部縫隙對傳熱效率的影響,研究顯示頂部縫隙隨Reynolds數(shù)(Re)增加對流動和換熱的影響越來越明顯。Selvarasu 等[12]對微通道針肋密度進行了研究,表明層流狀態(tài)下較低的針肋密度具有更好的壓降特征和換熱性能,而針肋密度的增大會大幅度增加壓力損失并阻礙換熱能力的提高。張承武等[13]實驗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狀微柱群內(nèi)流動阻力特征,發(fā)現(xiàn)流量相同時圓形截面比橢圓和菱形截面流動壓降大,而且隨Re增加橢圓和菱形柱群內(nèi)的摩擦因子(f)小
化工學報 2015年5期2015-08-21
- 微柱凝膠法在檢測孕婦IgG效價中的應用研究
苗伶俐,孫海潮微柱凝膠法在檢測孕婦IgG效價中的應用研究苗伶俐,孫海潮目的比較微柱凝膠法與試管抗人球蛋白試驗法檢測O型RhD陽性孕婦血清中IgG抗-A、抗-B效價的差異,并界定微柱凝膠法檢測孕婦IgG效價的陽性臨界值。方法選擇2012年8月~2014年9月血型為O型RhD陽性孕婦血清標本360例,均進行微柱凝膠法與試管抗人球蛋白試驗法檢測IgG抗-A、抗-B效價,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結果差異,確定微柱凝膠法檢測孕婦IgG效價的陽性臨界值。結果微柱凝膠法測定的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5年8期2015-08-07
- 微柱凝集法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結果分析
)?·案例分析·微柱凝集法與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結果分析楊慶賢,陳江林,王 琨(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輸血科 404500)微柱凝集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判斷能否輸血的重要依據(jù),通過將獻血者的紅細胞和血清分別與受血者的血清和紅細胞融合,觀察有無凝集反應[1-2]。交叉配血有多種方法,如抗人球蛋白法、木瓜蛋白酶法、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隨著微柱凝集法在國內(nèi)的廣泛應用,本院特將此方法與凝聚胺法進行交叉配血[3-4]。為了分析兩種方法的特點,本研究回顧性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年7期2015-03-15
- 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和鹽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應用
自2008年應用微柱凝膠交叉配血卡取代凝聚胺和鹽水進行臨床配血。現(xiàn)對43例使用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出現(xiàn)不同程度凝集的標本再與凝聚胺法和鹽水法配血進行對比,結果報告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樣本 為上饒市中心血站提供的無償獻血紅懸或全血,受血者為本院住院需補充紅細胞的患者,共計43例。1.2 試劑與儀器 微柱凝膠配血卡試劑、孵育箱(型號HW37)、醫(yī)學檢驗多功能離心機 (型號TD-2Y)均由廣東中山市生科試劑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試劑由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4年1期2014-11-14
- 不同Rh血型檢驗方法比較
分別進行試管法及微柱凝膠卡法檢驗其Rh血型。記錄兩種方法檢驗結果, 給予分析后得出結論。結果100例健康體檢人群血樣經(jīng)試管法與微柱凝膠卡法進行Rh血型檢驗結果相符率100.00%, 兩種方法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試管法及微柱凝膠法均可準確獲得Rh血型檢驗結果, 但微柱凝膠法有利于檢驗結果長期保存, 且所需血液標本量少, 檢驗過程方便快捷, 更利于臨床實際操作,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廣應用。Rh血型;微柱凝膠法;試管法選取2013年1月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年13期2014-09-04
- 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法與常規(guī)抗球蛋白法用于紅細胞同種抗體檢測價值對比
上海201700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法與常規(guī)抗球蛋白法用于紅細胞同種抗體檢測價值對比宋惠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輸血管理科,上海201700目的探討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法與常規(guī)抗球蛋白法用于紅細胞同種抗體檢測價值差異。方法選取含有紅細胞同種抗體血液樣本163例,分別采用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法與常規(guī)抗球蛋白法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紅細胞同種抗體總檢出準確率,-D,-E,-C,-c,-e,-C+e,-E+c,-M,-N,-S,-s,-Dia,-Fya,-Fyb,-Jka
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 2014年28期2014-02-22
- 微柱凝膠法在嬰幼兒ABO血型鑒定中的應用探討
)·檢驗與臨床·微柱凝膠法在嬰幼兒ABO血型鑒定中的應用探討池春燕,陳荇(福建省立醫(yī)院輸血科,福建福州350001)目的動態(tài)觀察微柱凝膠法與鹽水試管法檢測嬰幼兒ABO血型正反定型結果,以探討微柱凝膠法在嬰幼兒ABO血型鑒定中的應用。方法將嬰幼兒分為Ⅰ組(0~6個月)、Ⅱ組(6個月后~1周歲)。應用微柱凝膠法分別對Ⅰ、Ⅱ組嬰幼兒的ABO血型進行鑒定,正反定型不相符者,使用鹽水試管法進一步鑒定。結果采用微柱凝膠法對嬰幼兒ABO血型進行正反定型,Ⅰ組正反不相符率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4年6期2014-02-07
- 微柱凝膠法與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應用探討
用于臨床,近年來微柱凝膠法在國內(nèi)外輸血界已逐漸做為常規(guī)應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膠法各有優(yōu)缺點,二者在實際應用中靈活地聯(lián)合應用會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現(xiàn)假陰性、假陽性結果。1 資料與方法1.1 標本來源 收集2011~2012年住院輸血患者標本400例。1.2 儀器與試劑1.2.1 微柱凝膠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離子溶液、專用離心機和孵育器均由瑞士達亞美公司提供。1.2.2 離心機由臺灣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試劑由珠海貝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年9期2013-09-12
- 觀察微柱凝膠技術在臨床配血標本檢測及臨床輸血中的價值
32011)觀察微柱凝膠技術在臨床配血標本檢測及臨床輸血中的價值許麗影(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11)目的 探討微柱凝膠技術在臨床配血標本檢測及臨床輸血中的價值。方法 對我院接受輸血治療的614例患者進行凝聚胺法、傳統(tǒng)抗人球法以及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試驗、抗體篩查試驗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微柱凝膠配血法的不完全抗體檢出率明顯高于凝聚胺配血法(P<0.05);微柱凝膠法抗體篩查的抗體檢出率明顯高于凝聚胺法(P<0.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年33期2013-01-23
- 微柱凝膠技術在新生兒交叉配血中的應用
段之一。近年來,微柱凝膠技術由于操作簡便,易于標準化廣泛應用于血型鑒定、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交叉配血等血型血清學試驗。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496例新生兒交叉配血的結果,分析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標本來源2010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兒科EDTA-2K抗凝全血標本496例。1.2 儀器與試劑1.2.1 儀器戴安娜專用孵育器、戴安娜專用離心機、Baso血庫專用離心機。1.2.2 試劑抗人球蛋白檢測卡(DG Gel C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年1期2012-10-08
- 微柱凝膠法篩檢出不規(guī)則抗Jka抗體1例
義。近年來,采用微柱凝膠技術篩檢不規(guī)則抗體,操作簡便、快速,在確保受血者輸血安全中意義重大。我院自2009年開展不規(guī)則抗體檢測以來,已經(jīng)成功檢測出14例不規(guī)則抗體陽性,其中紅細胞kidd血型系統(tǒng)抗Jka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難在臨床輸血中較為罕見,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就遇到1例由抗Jka引起的疑難配血,現(xiàn)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女,32歲,漢族,A型血,Rh陽性,入院檢查 Hb 62g/L,患者在2009年5月在青島某醫(yī)院住院時曾輸過懸浮紅細胞5U,這次入本院行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1年22期2011-12-08
- 腫瘤患者反復輸血對交叉配血結果的影響分析
試劑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及TD-3A型血型血清學專用離心機;反應卡anti-IgG+C3d型和anti-IgG型,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篩選譜細胞、紅細胞血型定型免疫試劑以及抗球蛋白試劑,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試劑盒由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交叉配血、抗體篩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AT)均采用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血型及配血系統(tǒng)。1.3 方 法采用微柱凝膠法和凝聚胺法進行分析和對比,微柱凝膠法操作步驟根據(jù)DiaM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1年28期2011-09-19
- 微柱凝膠法在不規(guī)則抗體篩檢中的應用
血安全。筆者采用微柱凝膠法對筆者所在醫(yī)院申請輸血的患者進行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對陽性結果利用譜細胞同時采用微柱凝膠法和改良聚凝胺法進行鑒定,現(xiàn)將檢測結果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各科室申請輸血的住院患者3279例,其中男1609例,女1670例,年齡1~85歲。留取受檢者不抗凝管靜脈血4mL。1.2 儀器和試劑西班牙Diana公司提供的全自動配血系統(tǒng)儀器、微柱凝膠孵育器、微柱凝膠離心機、低離子溶液和微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1年10期2011-01-26
- ABO、RhD血型3種鑒定方法的比較
果準確可靠,但與微柱凝膠法相比,敏感性較差,操作難以規(guī)范化、自動化、檢測結果不易保存,而微柱凝膠法用于ABO、RhD血型鑒定易于自動化、標準化、結果準確可靠,特異性強等優(yōu)點被許多大醫(yī)院所采用。筆者在湘雅三院輸血科進修學習期間,對于門診每天送檢血型鑒定標本同時采用手工微柱凝膠法鑒定ABO、RhD血型結果與試管和玻片法進行ABO、RhD血型鑒定結果進行比較。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湖南省湘雅三院輸血科2009年1月~2009年6月門診血型鑒定1 193例,抽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年14期2010-06-07
- 微柱凝膠法在交叉配血試驗中弱陽性結果的分析
清中的完全抗體,微柱凝膠技術可檢測出血清中的不完全抗體,有標本用量少、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結果可長期保存等優(yōu)點[1]。由于靈敏度高,因此在配血過程中常出現(xiàn)弱陽性結果,若不能快速作出準確的判斷,則會影響臨床輸血的及時性和安全性。我們將 2008年采用微柱凝膠技術配血過程中遇到的弱陽性結果的判定報告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2008年 1月至 12月在本院需要輸血的住院或門診患者 6668例次,均為惡性腫瘤患者。1.2 材料 血型不完全抗
河北醫(yī)藥 2010年1期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