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嶸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甘肅 蘭州 730300)
英國作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談讀書》中說道“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可見“讀、說、寫”三者間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寫作作為人類社會溝通交流、傳遞信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歷來被人們視為一項高級技能。而在語言學習中,寫作是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習者鞏固從聽、讀當中獲取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實踐提高語言知識使用的準確性。因此寫作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然而寫作教學特別是英語寫作教學的困難性在教學實踐中有目共睹。作為承擔寫作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個人對寫作教學最直觀的感受是“學生冥思苦想寫不出,老師無能為力改不了”,教師教學難,學生進步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難。所以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并日益成熟,國家大力倡導“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背景之下,如何利用移動互聯(lián)、大數(shù)據(jù)、云平臺作為支撐,將它們與恰當?shù)睦砟罨蚰J较嘟Y合進行教學改革成為每一個教學一線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將教材作為知識的唯一載體,形式多為教師認真?zhèn)湔n后詳細講解課本上出現(xiàn)的知識,如教師在本校英語專業(yè)《英語寫作》課程教學中涉及的“the correct word”這一知識點。該知識點需要著重講解英文單詞尤其是形容詞所包含的“denotation(外延義)”和“connotation(內涵義)”,以便在寫作中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選擇恰當?shù)脑~匯。如:“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a respectable teacher whose body size is above the average.Choose the one you would use from the sentences below.”
a.He/She is plump.b.He/She is portly.c.He/She is fat.
雖然“plum,portly,fat”都具備“overweight”的含義,但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講解前自然地選自己非常熟悉的單詞“fat”,但通過對這三個與“body size”相關的形容詞內涵義的對比分析后,學生們才會對自己的錯誤之處恍然大悟,而且也對形容詞的內涵義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由于課程總課時和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無法通過更多的實例對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對比分析,更沒有時間通過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所以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寫作中依然沒有樹立起“外延義和內涵義相結合選詞”的意識,進而出現(xiàn)用詞不當?shù)腻e誤,甚至鬧出許多笑話。
然而以上情況只是傳統(tǒng)寫作教學弊端中的一角,不難看出,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方法無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受時空限制較為明顯,學生缺乏“獲得感”和“成就感”甚至加重了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在教師對承擔授課任務的2018級英語1、2班68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后發(fā)現(xiàn),有38名學生在寫作課程結束后感覺“收獲不多”或“乏味無感”,占總人數(shù)的55.88%,學生感到寫作能力的提高較為困難。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認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以恰當?shù)睦砟詈褪侄胃母飩鹘y(tǒng)寫作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勢在必行。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及應用。而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如MOOC、SPOC、OBE等的提出和引入,為包括英語寫作在內的諸多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了指導。
SPOC即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簡稱SPOC。一般認為,此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不同,SPOC 更強調“small”,而“private”是指設置參與課程的條件,達到要求方能入課”。教師所在學校的英語專業(yè),每屆2班,每班人數(shù)不超過35人,規(guī)模小,易于以SPOC理念為指導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且寫作課程開設于二年級第二學期,在開課前,學生已通過《綜合英語》《英語閱讀》等課程的學習擴充了詞匯量,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掌握了部分基礎寫作技能,符合開展SPOC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
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始終圍繞“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行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問題引領為導向,學習平臺為支撐”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主要以2019級英語專業(yè)70名同學為對象,利用“Tronclass(暢課)”平臺先行建設《英語寫作》線上課程,學生可通過二維碼加入課程。
1.課前:網(wǎng)絡平臺進行預習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學習階段,教師首先將搜集整理好的寫作視頻課程發(fā)布于平臺,要求班級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登錄并自學。這些課程多出自名校名師,例如由武漢理工大學發(fā)布的《英語寫作》課程和由中南大學發(fā)布的《實用英語寫作》課程。課程講解透徹,時長合理,實用性強,且部分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說服力。而移動端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隨時利用碎片時間解決“沒時間預習”的難題。
在線上學習結束后,教師會在平臺提問并要求學生在平臺的“交流討論區(qū)”進行課前討論,回答問題并總結視頻課程中的重難點。討論區(qū)支持語音和文字兩種發(fā)言方式,對部分在課堂上“想說又不敢說的”的同學非常友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鍛煉的平臺。結課后“交流討論”區(qū)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體同學不僅全員參與了討論,且發(fā)言次數(shù)達到(超過)60次的同學達65人,占比92.86%,充分說明SPOC理念下的在線課前預習效果良好。
2.課中:混合式教學及管理
“線上學習資源雖然豐富新穎,但線下的傳統(tǒng)課堂授課仍然重要。教師仍應依照課程教學大綱進行課堂教學”。然而“教師講臺上天花亂墜,學生講臺下昏昏欲睡”已然成為大部分寫作課堂的真實寫照。因此在課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線上手段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傳統(tǒng)課堂最重要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問答,其形式往往是教師通過學生名單選人答問,過程平淡無奇,學生們的回答欲不強。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嘗試利用“Tronclass”的“投屏”功能將問題投射在大屏幕上,然后利用“隨機選人”功能,以“幸運大轉盤”的形式挑選答問學生,形式新穎,吸引力強。還可利用“搶答”功能鼓勵學生進行搶答,在思考的同時比拼反應能力,兩種方式在答題成功后都會收到加分獎勵,在促使學生勤思考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問答的趣味性。
在“Tronclass”平臺融入線下教學后,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課堂氛圍明顯改善。在學期中對全體學生進行的“課堂氛圍滿意度”調查中,對寫作課氛圍持“滿意”態(tài)度的學生達50人,占比71.43%。
除了改善互動環(huán)節(jié)外,利用移動平臺還可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管理。以考勤為例,傳統(tǒng)的課堂考勤需由教師按名單逐人點到,不僅使原本就已緊張的課堂教學時間更加捉襟見肘,還存在“代答到”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逃課”現(xiàn)象。而教師使用的“Tronclass”平臺的“雷達簽到”功能可調用手機的“藍牙”及“定位”,實現(xiàn)課堂的“1分鐘”快速簽到,未簽到學生會集中顯示,教師可當場復核,未帶手機或手機故障的學生可在示意后由教師補充簽到。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該功能不僅節(jié)省時間,還使得“代答到”銷聲匿跡,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管理效率。
3.課后:高效的課后復習與延伸
課后復習作為鞏固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實施效果極不理想。在課中對班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沒時間復習”的學生達55人,占比78.57%,時間的限制成了制約學生復習的枷鎖。如前所述,線上學習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不受時空和載體限制,可以使學習“隨時隨地發(fā)生”。因此,教師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首先,將涵蓋了的重、難點的課件上傳至“Tronclass”平臺,供學生復習消化。其次,由于閱讀是積累語言知識、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師還推薦他們使用學校引入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平臺”提供的豐富的閱讀資源進行練習,在不斷積累的同時無需額外花費金錢和精力去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最后,教師還收集整理了部分由外教錄制的語法知識小視頻并上傳至平臺,為學生的語法知識查缺補漏。通過上述途徑,初步為學生打造了一個較為立體的課后復習平臺,使他們能夠利用碎片時間,努力做到“溫故而知新”。結課后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學生累計下載課件566次,觀看視頻40800分鐘,在線閱讀54400分鐘,閱讀測驗完成率78.36%,利用移動平臺進行課后復習與拓展行之有效。
4.評測:線上作業(yè)及多元化考評
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只能就講解過的知識點布置書面作業(yè),待學生上交后批閱、反饋和講評,且僅能挑選部分典型的“優(yōu)秀”或“較差”作業(yè)進行講評,忽略了每份作業(yè)的“個體差異”,無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幫助。而SPOC模式下,移動平臺提供的“線上作業(yè)”功能,可較為完美地解決作業(yè)講評中的痛點。以教師使用的“Tronclass(暢課)”平臺為例,學生僅需借助手機端,就可在線完成傳統(tǒng)的圖文作業(yè),也可將紙質作業(yè)拍照上傳。在批閱過程中,筆者不僅可以在線上進行傳統(tǒng)的文字批注,還可針對每一份作業(yè)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文字+語音”的詳細評價及指導,結果反饋及時、可聽、可視,學生可直觀了解作業(yè)中的出彩或謬誤之處。除教師點評外,平臺還提供了“學生互評”功能,學生們可以在教師點評前先行觀摩、點評他人作業(yè),在互評中博采眾長。且?guī)熒p重評價使得作業(yè)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更具對比性。
此外,教師還致力于利用移動平臺進行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表現(xiàn)+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利用“Tronclass(暢課)”平臺的“學情分析”功能,教師可以詳細查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如學習進度、學習熱點、疑難問題等,能夠快速、多維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還利用平臺提供的課程“積分榜”“達成榜”和“卓越榜”等功能將考核成績細化,多方面評價、獎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并在課程結束后向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頒發(fā)精美的電子證書,肯定他們辛苦付出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互聯(lián)網(wǎng)及云服務的支持使得SPOC模式下英語寫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成為可能。SPOC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學具備明顯的優(yōu)勢,其便攜性允許學生最大化地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有效解決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難題;平臺的各項功能增強了課中學習的趣味性,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作業(yè)提交、批改、反饋及課堂管理的效率;其交流的實時性允許學生和教師隨時溝通,發(fā)現(xiàn)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其線上學習資源的延展性對拓展課程深度和廣度有著良好的支撐作用;個性化的考核方式不僅補齊了傳統(tǒng)寫作教學單一的考核方式,欠全面、欠客觀的短板,更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證書和獎狀中收獲滿滿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在課程結束后的滿意度調查中,2019級英語專業(yè)的70位學生,有57人對《英語寫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給出了“滿意”的評價,占比81.43%,剩余13人給出了“較為滿意”的評價,占比18.57%,課程最終得分8.87分(滿分10分)。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SPOC理念下的寫作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教師認為,寫作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未來仍應在現(xiàn)有成果的基礎上勤學善思,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使寫作課程具備更為長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