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瑩 吳坤燕 張澤夏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102488)
湘西地處云貴高原與雪峰山脈對接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爬升,是典型的大山區(qū)。湘西境內(nèi)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川俊美。此地有雪峰山及其支脈武陵山,又有沅水、澧水、酉水流經(jīng)全境。湘西山重水復的地形地貌,對湘西人的文化性格和生產(chǎn)方式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湘西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為歷史上連結中原、華東與西南的走廊地帶,起到了中介溝通的作用。境內(nèi)有沅、澧、酉水三條河流,沿河流域,即是歷史上“五溪”的主要區(qū)域,是歷史上湘西與外界聯(lián)系的通道。湘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與眾不同。
1928年,沈從文來到上海,寫了一本《不死日記》。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細細品味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句子,也能讀出些淡淡的凄苦又有些鄉(xiāng)愁的意味。他在書中寫道:“……我正想在這單純中將我的風格一轉(zhuǎn),索性到我自己的一條路上去?!边@條路,便是“有意來做鄉(xiāng)下人”的路。他自信這種寫作將會有不一樣的價值,他想要描寫湘西的景,講述湘西的人。這或許是沈從文對于“時髦”的一種挑戰(zhàn)。他看到都市人的風光,便想要證明自己的鄉(xiāng)土也是優(yōu)秀的,從而著力描繪湘西的美,并將其敘述成我們?nèi)缃裨谄湮膶W作品中看到的樣子。而其創(chuàng)作的“資本”,來源于他的親身經(jīng)歷。例如:他當年隨部隊在茶峒駐扎時,杜鵑叫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將這一點融入到作品《邊城》中。
作為土生土長的湘西人,沈從文著力謳歌家鄉(xiāng)的美。雖然彼時的湘西依舊貧窮,但沈從文在作品中努力展現(xiàn)它淳樸的美。在其最著名的作品《邊城》中,他以茶峒為地理中心構建了一篇以渡船公的孫女翠翠為核心人物的小說,利用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將茶峒描繪為世外桃源式的美,來襯托翠翠愛情初萌時內(nèi)心的歡樂與躁動以及其人之單純、美好。“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鄙驈奈挠脴銓嵑啙嵉奈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断嫘猩⒂洝分?,他又以記實的方式描繪了湘西之景美,之人美。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湘西,那里不但有迷人的自然風光,更有獨特的風土人情[1]。
沈從文對于湘西的塑造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就我們現(xiàn)在對于湘西的所知所聞,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沈從文的敘述上。沈從文在《從文自傳》中開篇不久就對湘西有著這樣詩意的描述:“那里土匪的名稱不習慣于一般人耳朵。兵卒純善如平民,與人無侮無擾。農(nóng)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單獨向深山中村莊走去,與平民做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蔽覀兛梢钥吹剑驈奈膶τ谙嫖鞯牡谝挥∠笫窍嫖魅嗣竦拇緲闩c善良。湘西地區(qū)的淳樸在地理環(huán)境以及當?shù)孛耧L都有著十分鮮明的特點。沈從文曾多次以不同形式,如婚戀、生活、處事方式等多方面展現(xiàn),貫穿于湘西世界塑造的始終[2]。
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沈從文筆下的湘西。
自然之美離不了水;對于人們生活的描寫,也離不開水。在自然景觀方面,湘西之水也就成為沈從文描寫的重中之重。
沈從文三十多歲時,回家看望母親,他乘船沿沅水溯流而上,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文,便有了《湘行散記》。
沈從文的描寫不總是單純地寫景,而是將水與人結合在一起來描寫。
例如,沈從文將水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放在一起進行描寫。在白天,有成群的大人、小孩泅水。河流于孩子們而言,算是一種娛樂方式;而于大人而言,算是維持生活的來源之一,如人們?nèi)ズ永镒ヴ~作為盤中餐。由此可見,水與湘西人民的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沈從文對湘西有這樣一段描寫,“黑夜占領了全個河面時,還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腳樓窗口的燈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間飄忽動人的火炬紅光。這時節(jié)岸上船上皆有人說話,吊腳樓上且有婦人在黯淡的燈光下唱著小曲的聲音,每唱完一支小曲時,就有人笑嚷……還有小羊叫……”湘西這種依水傍山的地勢以及吊腳樓這種建筑方式,使得他們極頻繁與水接觸,因此日常生活中也處處有水的身影。《邊城》里寫道,“同時停泊在吊腳樓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擺酒炒菜,把青菜蘿卜之類,倒進滾熱油鍋里去時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這便將湘西人民的生活氣息躍然紙上。
除去日常生活外,由于河流流經(jīng)湘西大部分地區(qū),因此借水行船成為了湘西人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桃源小劃子,即一種小船,便是湘西人民為了在河流上行進而發(fā)明的工具。沈從文對于小劃子上的水手們有著生動刻畫。小劃子上有一個舵手,負責調(diào)動船只的行進方向:順風調(diào)控船帆、度量河面寬窄,河流水勢伸縮竹纜。還有一個攔頭人,負責查看船是否能順利通過,河中有無石頭。行船順利時,還要與別的船上的人斗嘴。不順利陷入急流時,他還要跳入水中拖著船離開險境。除了兩個水手外,還有一個小水手,負責一切雜活。
桃源小劃子由桃源出發(fā),由沅水溯流而上。沈從文先生在旅途中觀察水手們的所作所為。水手們在行船途中,邊對罵,邊駕船。帶著不雅字眼的話語從他們口中冒出是再平凡不過了。由此看來,這些水手似乎是一些不拘小節(jié)的人。然而,這些“不講究”的人在面對自己的工作時,卻始終保持謹慎細致的態(tài)度。在船上灘擱淺時,水手會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企圖憑一己之力拉動船只。人不被急流沖走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又何談將船拉動呢?可見這是一份十分危險的工作,有水手被水沖走已成為家常便飯。但即便這樣,水手們?nèi)匀粸榱送瓿晒ぷ鞫挥嫼蠊奶胨欣_@是一種敬業(yè)的表現(xiàn)。
沈從文對水手們這樣的描述,向我們展現(xiàn)了比較真實的湘西水手風貌。他的描寫,并非全盤贊美,并沒有避開“開口便是粗字眼”而是將這樣的俗氣與對其敬業(yè)的描寫融匯在同一批人的身上。這樣好壞兼具的描繪,往往比單純的贊美要更加真實,更使讀者信服。讀者或許會對水手罵人一事感到厭惡,但同時又會對其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的敬業(yè)的態(tài)度,表示欽佩。不僅如此,沈從文還展現(xiàn)了水手樂觀的態(tài)度。即便生活是辛苦的,水手們?nèi)詴r不時唱幾句,自得其樂。
沈從文先生在描寫湘西的人時,著力表現(xiàn)了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也就是“善”與“愛”,二者疊加便是“美”。所以,湘西真正的美在于人性之美。正因為有了人性之美,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不僅成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圣殿,也為無數(shù)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讀過《邊城》的人一定對書中的人物印象深刻。無論是擺渡的老船夫,還是掌水碼頭的船總,無論是清純的翠翠,還是忙碌的水手,每個人都是那么善良,那么厚道,他們心口一致,對生活沒有過多的奢求,每個人都遵從自己的本心自在地生活著,他們愿意成人之美,樂于助人。老船夫很窮,但是卻從不肯收渡河錢,實在推脫不過去的,就用這錢去買些茶葉和草煙,用來招待過往的人們。掌管碼頭的順順,是個大方灑脫的人,為人非常慷慨,喜歡結交朋友,常常濟人之急,公正無私,正直和平,他就像“及時雨”,幫助了無數(shù)陷入困境的人。翠翠更是一個清如山泉的姑娘,她是湘西美麗的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天真善良、溫柔單純的一個精靈,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從不發(fā)怒,從不動氣。她自小與爺爺相依為命,常常幫爺爺劃船渡人,在日常生活中把爺爺照顧得無微不至。后來翠翠堅定執(zhí)著地愛上了儺送,愛得那么純粹,那么不顧一切。無論對愛人還是對親人,翠翠滿心盛的都是“愛”??梢哉f,沈從文先生用純凈如水的筆墨為讀者繪制了一幅至純至美的畫面,在這副畫中,既有生命的莊嚴,又有人性的美好,整幅畫面充滿著寧靜與和諧,讓人流連忘返。
沈從文先生在談到《邊城》時說:“這作品原本近于一個小房子的設計,用料少,占地少,希望他既經(jīng)濟而又不缺少空氣和陽光。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邊城〉題記》中,作者寫到,“我動手寫他們時,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的寫下去”。
不僅如此,湘西人的美還體現(xiàn)在對于生活的不屈不撓上。在《湘行散記》里有一篇描寫水手的文章,沈從文先生通過對水手日常生活細致入微的描寫,展現(xiàn)了水手旺盛的生命力,每個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努力著。在艱難的生活面前,他們不屈不撓,用自己的汗水來直面生活的不易。這種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
湘西地區(qū)的淳樸使得當?shù)氐幕閼倭曀滓膊豢杀苊獾貛狭俗杂?、自主、不受拘束的風格,這成為了湘西地區(qū)的一大特色。少年少女在幼時相識,一起玩耍長大,若到了一定年齡,雙方互相中意,便談婚論嫁,父母也并不會多加干涉。這種健康的戀愛方式是超越于包辦婚姻等封建禮制的,同時也不受門第和其他家庭條件的約束?!栋⒑谛∈贰分袑Ω改傅膽B(tài)度也有明確描述:“小孩子,愛玩,天氣好,就到山坡上玩玩,只要不受驚,不受涼,原不是什么頂壞的事。兩個人在一塊,打打鬧鬧并不算大不了的事情。人既然在一塊長大,懂了事,互相喜歡中意,非變成一個不行,做父親的似乎也無取締理由。”由此受到戀愛習俗的影響,當?shù)氐哪泻⑴⒍疾痪兄敚涣魍嫠6己茏匀?,也使當?shù)氐呐⒆觽兓顫?、開朗、純真,繼而在沈從文筆下出現(xiàn)了阿黑、三三、夭夭、翠翠等單純自然的少女形象。
戀愛過程中,省略了說媒這一過程,卻又演變出了另一種連接少男少女的媒介——山歌。山歌的重要性曾在《龍朱》中被如此強調(diào):“在此習慣下,一個男子不能唱歌,是種羞辱;一個女子不能唱歌,不能得到好丈夫。抓住自己的心,放在愛人面前,方法不是錢,不是貌,不是門閥也不是假裝的一切,只有真實熱情的歌!”在沈從文的愛情小說中,以歌為媒的求愛方式被數(shù)次提到。例如,在《蕭蕭》一文中,花狗引起蕭蕭注意的方法就是唱山歌。又例如,《邊城》中儺送對翠翠的求愛也是通過唱山歌的方式?!哆叧恰防锏母璨坏隽斯爬系南嫖魑幕?,也唱出了愛情。翠翠的父母便是通過唱歌而結緣。而翠翠、天保、儺送的朦朧愛情,也是因歌而起?!堕L河》中也有“三株楓樹一樣高,楓樹下面好戀姣,戀盡許多黃花女,佩爛無數(shù)花荷包”“姣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哪個?”這種毫不掩飾、直抒胸臆的山歌,反應了男女之間最真摯的感情,傳達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戀。
湘西人民對于古禮十分遵從,當?shù)匾簿托纬闪舜緲愕拿耧L。例如,早春祈雨時,會有小孩子用柳條扎成草龍,幾人一并抬起活狗,四處走去,為的是祈求上天降雨,使禾苗能夠在早春抽長,使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
不僅是古禮古法,節(jié)日風俗也最可窺見當?shù)厝嗣褡顫夂竦拿耧L。所謂“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湘西也正是如此?!哆叧恰分屑氈碌孛鑼懥瞬栳既诉^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jié)劃龍船,就是湘西特有的文化習俗。“端午日,當?shù)貗D女和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任何人家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薄哆叧恰分兴拇螌懙搅她埓荣?,沈從文細致描繪了端午節(jié)賽龍船時人們的裝扮、龍舟的樣子及賽龍舟的場面等,端午節(jié)賽龍船的風俗其實正反映了湘西人民追求幸福及對生活的無比熱愛。除了端午,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以不同的方式充實著湘西人民的生活,而湘西人民,也同樣以希望和熱情迎接它們。這些節(jié)日讓湘西人民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是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熱鬧的節(jié)日都展現(xiàn)了湘西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
毋庸置疑,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是復雜的,雙面性的。一方面,它的原始之美,山川河流的清秀美麗,自由淳樸的人民以及其健康向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方式足以令城市中人心馳神往;另一方面,它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因閉塞而帶來的落后。這樣的湘西飽含了沈從文年少輕狂的快樂回憶,和沉穩(wěn)中年對于現(xiàn)實的反思與沉默。這些都貫穿了沈從文的一生,不僅對于他生活于湘西的少年時期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也繼續(xù)在他陷入城市生活的后半生,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總之,正是因為有了沈從文,文學史上從此多了一個美麗又自在的湘西世界。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世界就像一杯濃茶,不僅耐人尋味,也讓人愛不釋手。如同行走在一條悠長美麗的古巷中,這條古巷通往夢想與美好,在這里,沒有塵世的喧嘩與浮躁。跟隨先生的文字一路前行,我們心中會油然而生“閱盡繁華始向真”的情懷。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湘西世界里,我們終會邂逅一個文人的傲骨,遺世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