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亮
〔關鍵詞〕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混合式;多平臺
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對全球各行各業(yè)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高校音樂教學領域,教育部提出要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匾咔樾蝿?,合理有序地開展教學工作,盡量交錯上課時間,分散教學場所,同時也鼓勵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聚集,尤其是要有效管控好學校這樣的高危場所,采取一切措施避免疫情流入校園,因此,合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遠程教學成為音樂教學中最為可行的手段,根據(jù)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好網絡資源開展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教學。
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是各大藝術院校、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yè)必修課程,通過不同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音樂專業(yè)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轉化過程。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是課堂教學實踐課程,如根據(jù)樂器組分類組合的管樂實踐樂團、弦樂實踐樂團等,還有根據(jù)專業(yè)分類分組的合唱實踐、舞蹈實踐等;二是文藝演出、比賽等舞臺表演類實踐課程,如舞臺表演、器樂演奏比賽、聲樂演唱比賽、音樂理論知識競賽等,本文主要探討研究的是第一類,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的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
通常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是在線下開展,教師以面對面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同學們無法相聚在一起進行面對面教學,這就需要以線上教學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借助學習通、騰訊會議、微信、釘釘?shù)让襟w平臺,使得身處不同地區(qū)、遠隔千山萬水的分散個體都能組織在一起進行線上實踐課教學,以此達到在家隔離仍不會輟學的目的。
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的網絡混合式平臺教學,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觀、學生觀,尋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進而在各科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主性地判斷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識、關心同學的情感與品德,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網絡混合式平臺教學作為一門課程其實是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自學與指導結合起來,熔開放、引趣、導思為一爐的新型課程,它打破了面對面教學為中心的單一性,打破了嚴格意義上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它把學生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與新時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結合應用得到了實踐。
目前,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是我院的特色課程,實踐課開設已有二十余年歷史,實踐課分組不受年級的限制,根據(jù)學生各自的所學專業(yè)分成了管樂實踐、弦樂實踐、民樂實踐、合唱實踐、舞蹈實踐、馬頭琴實踐、電聲實踐七門實踐課程。
二
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所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它包括聲樂和器樂兩大方面的內容。器樂方面有以民族器樂為主的獨奏、重奏、合奏等形式,以西洋管樂器為主的獨奏、重奏、室內樂及管樂合奏等形式。在聲樂教學方面,有以民族唱法教學為主的教學與表演形式,在表演中突出中國音樂的民族化特征,總結歸納中國傳統(tǒng)聲樂唱法,探索中國音樂民族化的神韻,表演形式有獨唱、重唱、小合唱、民族歌劇唱段表演等。美聲唱法在西方音樂歷史發(fā)展中積累了一定的演唱表演技巧,形成了一定的舞臺表演規(guī)范,是聲樂學習者學習探索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表演內容有藝術歌曲、歌劇等形式,這些表演實踐表演形式均屬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教學的范疇。
現(xiàn)各實踐團任課教師大多教學經驗豐富、實踐能力較強,多年來在為同學們理論轉換實踐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與引導作用,歷屆學生畢業(yè)后分布在自治區(qū)廣大地區(qū)工作,為我區(qū)的文藝事業(yè)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受到疫情影響,教師與學生無法集中面對面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實踐課教學任課教師經過研討,同時按照教育部在疫情期間提出的防控要求,結合師范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實踐課任課教師制定了疫情期間授課方案,同時積極探討并制定了關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目標:首先,通過網絡混合式平臺教學找到適合音樂類專業(yè)網絡授課的最佳方式;其次,在網絡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總結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yōu)缺點,找到問題的關鍵,并提出如何解決問題;第三,在混合式網絡平臺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些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并逐步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同行或同類專業(yè)網絡授課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幫助。本文在原來面對面授課轉換為網絡混合式平臺授課的形式、方法、環(huán)境、音響等各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從中找出不同授課方式給教學效果帶來的優(yōu)劣,尋求到最佳的混合式網絡平臺教學組合模式,為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網絡教學取得更有效、更便捷的網絡平臺授課方式。本文研究原則上以本院音樂專業(yè)學生網絡授課為主,經過多位教師、多種實踐課程、多種網絡平臺混合式教學來實現(xiàn),以點帶面總結音樂類除了實踐課適用的混合式網絡平臺教學模式之外,同時也適用于音樂類其他技能、技巧、實訓演出類授課專業(yè)。
在混合式網絡實踐課教學中主要突出運用以下三種方式來組織與實施:對比網絡教學平臺在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程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通過多平臺混合教學,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網絡平臺學習效果反饋,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探索多平臺綜合開展實踐教學的模式與方法。
通過對其他同類院?;蛲瑢I(yè)網絡教學的了解與學習,找到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完善本專業(yè)課程教學。
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混合式網絡平臺教改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根據(jù)本文教改研究目的,結合目前的研究條件和自身研究水平,確定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
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和研究文本,了解目前學術界的研究現(xiàn)狀,奠定教改研究的理論基礎。將目前能夠收集到的優(yōu)秀案例,從研究理念、路徑、模式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總結他們的經驗和做法。結合目前各大平臺上已有的優(yōu)秀課程案例,完善實踐課程資源,為課程研究提供實踐支持。運用訪談法、資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分析歸納法等研究手段,探討該課程線上教學的開展路徑與模式,并解決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三
目前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線上教學在國內外都處于嘗試與探討階段,由于網絡平臺的延時與網絡擁堵問題會給實踐課教學帶來有別于其他門類網絡教學的問題與不足,目前國內沒有一個非常適用于音樂專業(yè)教學的網絡平臺,各個教學平臺或網絡直播平臺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會給實踐課教學效果帶來影響。通過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網絡教學改革,可以完善音樂專業(yè)實踐課網絡平臺教學,使學生在無法面對面授課的教學模式下,能夠主動、積極地上課、聽課、完成課堂與課后的作業(yè),保證教學任務順利的完成。
多平臺相結合的線上音樂專業(yè)實踐教學是音樂與舞蹈學院實踐課教改的初探,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各位任課老師總結了一些存在的問題:首先,線上教學平臺雖然眾多,但大多不能滿足音樂專業(yè)的教學,教學中甄選平臺時需要尋求線上實踐的簡單化解決方案;其次,作為線上教學課程,需要考慮其學生電子設備的配備情況,視情況而選定合適平臺;第三,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線上如果無法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
在網絡教學中,音樂專業(yè)對平臺,以及平臺能夠提供的軟、硬件設施的選擇,明顯優(yōu)于且高于普通文理科教學,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在普通文理科教學中,教師將其思想、理論、觀念等通過常用的拾音即可傳達給每一位同學,不必在意音色是否優(yōu)美,頻響是否廣泛,即使語言稍微延時也不影響教學。而音樂專業(yè)則不同,學生們用電腦、平板或手機拾音,由于此類設備只是保障一些基本功能,故而演唱或演奏出來的音響粗澀、變異、怪誕、毫無美感。更重要的是,就連這些不好聽的音響,也做不到“音樂同步”。
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實踐課程,關鍵在于“合”字。學生們將各自不同的旋律,按照規(guī)定的節(jié)奏、速度演奏演唱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此時,音樂各聲部、各樂器組之間的同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試想同學們演奏的旋律、音準、節(jié)奏再好,因為開始進入的“點”不同,無論多美的樂曲,也只能是一片混雜音響。
在網上,我們經??梢钥吹揭恍╊H具水平的音樂合奏作品。尤其是大疫當前,出現(xiàn)了好多演奏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合奏”出的交響樂。須知這是經過后期合成制作的。據(jù)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可以解決“即時性”問題的軟件,無法做到聲音同步。設若我們也采用后期制作的手段,將學生們的旋律合成在一起,在設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需一周左右的時間。這就等同于在錄音棚操作的流程,而合奏合唱實踐課的教學目的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能夠解決“即時性”問題的軟件設備,是目前卡在所有實踐課及類似課程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用手機或電腦聽音樂,總不如用音箱聽音樂好。這是由于音箱的頻率響應比手機寬泛。人耳能聽到20到20000赫茲的聲音,越是高檔的設備,越接近這些技術指標。而手機的額定頻響,只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人聲的合唱訓練還好一些,但管弦樂合奏,有些低音樂器如貝斯、大管、大號等,一些高音樂器如短笛、長笛、小提琴的高把位等,這些樂器的振動頻率會被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自動過濾掉了,也就是說網絡合奏課上聽不到以上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一點,手機還音自動過濾,手機拾音也存在同樣的過濾,這也就是有些樂器聽起來變異、怪誕的原因。
有鑒于此種情況,筆者認為:為合奏、合唱實踐課效果計,應選擇使用一些頻響寬泛的拾音、還音的專用設備,使得全體同學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卡在所有實踐課和類似課程的第二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還有第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即音響反饋問題的解決。目前的情況是:同學們在各自的場所,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速度、節(jié)奏進行演奏或演唱,此時聽到的只是自己的聲音,但音樂作品中和弦的連接,和聲色彩的變化,聲部的轉換等等重要的音樂之美他們一無所知,根本體會不到,各個演奏員所奏之音在當下某個和弦、某個旋律中處在何種地位,應該如何演奏,他們是茫然的、無序的,合奏課教學目標中就又缺失一大塊。如同一個演員站在臺上,任他唱得再好,聽不到伴奏的聲音,那他的演唱是危險的,其結果應該是失敗的。
故此,筆者認為:在線下合奏合唱實踐課中,學生身處同一場所里,他除了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外,更能聽到其他的聲部,他可以下意識地調節(jié)自己的聲音,使之更好地融合在整體的音響效果中,加之人類都有一種趨同的本能,因此才能突出合作之“合”。而線上合奏卻恰恰相反,即使勉強合在一起,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即時反饋系統(tǒng)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事實上全國省級以上廣播電視臺已經可以解決這種問題了。觀眾看到演員耳朵上戴著的微型耳機,或是在錄音棚中歌者佩戴的大耳機,便是音樂伴奏反饋系統(tǒng)中的一樣產品。如若合奏合唱課的教師和學生都有即時現(xiàn)場反饋系統(tǒng)設備,是可以達到線下教學效果的。
以上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音樂專業(yè)實踐課混合式網絡平臺教學改革之路上橫亙著的三道溝壑,繞是繞不開的,必須直面它、解決它。筆者查閱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涉及解決該問題,特別是前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方案、論述、實驗等等均付之厥如。這有待于軟件工程師和電腦科學家及有志于此的音樂家們通力合作。目前音樂教師只是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需求的提出者,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有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路徑、方案和軟硬件設備的發(fā)明問世!如若成功,對于網絡教學的推動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即使恢復了線下教學,此類設備還可在更大的范圍內應用,發(fā)展前景必定更加廣闊。
四
結合線上線下多平臺網絡教學,筆者認為,在培養(yǎng)方案與教學大綱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方式也是有必要并且是可行的。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實踐課雖是以實踐表演為主,但也包含著一定的理論知識,需要同學們了解認識,在網絡線上教學環(huán)境下,理論講解更容易做到,可以適當?shù)丶舆M有關實踐課程相關的理論講解。其次,實踐課也并不是只要參與表演就能把全部問題都能處理好的,需要有對樂譜的分析,對音樂結構的把握,對音樂情感的思考與處理等多方面內容,在網絡教學條件下,同時增加一定的管樂欣賞內容的含量,對于同學們深刻領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更好地合奏出美妙的音樂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方式上,面對面的線下授課很容易實現(xiàn)幾十人規(guī)模的較為龐大的樂隊合奏,而線上教學卻很難實現(xiàn),因此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適當?shù)丶哟蟊O(jiān)管、督促、檢查等方面的力度,將會更有利于促進同學們積極地投入到自身專業(yè)的器樂練習中,使他們的器樂演奏技巧得到提升,進而達到對樂曲的理解更為透徹,對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也更為深刻,從而促進他們整體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音樂專業(yè)的實踐課程,突出地表現(xiàn)為合奏與合唱等表演形式。在四年的本科學習過程中,能夠達到獨唱、獨奏水平的學生畢竟是極少數(shù),師范類學生尤其如此。學生們畢業(yè)后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也是以合唱合奏的形式居多。在他們的教學工作中,亦是以訓練中小學生的合唱合奏能力為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改變了人們掌握真理探索世界的方式方法,各種音樂活動和網絡的深度結合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大勢所趨。音樂教育通過網絡來進行,亦是題中應有之義,只不過2020年突然爆發(fā)的新冠疫情,把按部就班的發(fā)展順序打亂,這使得我們猝不及防,被迫提前進行線上教學。普通文理科教學很快就適應了疫情的變化,實現(xiàn)了平穩(wěn)過渡與銜接。但音樂類藝術教育因其固有的特殊性,需要專門的軟硬件設施而顯得滯后了一些。這給所有的音樂院校和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迫使我們思考改變固有教學模式,嘗試新的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教學方法。
筆者在混合式網絡實踐課教學中,進行了多方面嘗試,發(fā)現(xiàn)學生們自己的專業(yè)演唱演奏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合奏能力沒有太多進步。經過廣泛討論和縝密思考,歸結為上述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空缺。
筆者認為,只要有關單位、有關部門和廣大科研工作者齊心努力,就能夠組織起來“攻關”解決音樂教學實踐課程的“溝壑”,使合唱合奏實踐課程能有一個長足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