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思維品質(zhì)列入核心素養(yǎng)。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還要進一步促進他們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和策略,深入研究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有效途徑。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巧妙設計教學過程,立足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組織教學活動,持續(xù)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模式傳統(tǒng)、單一,教師的思想觀念保守,已經(jīng)不適應新時代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另外,部分英語教師忽視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對英語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不開展或者應付性開展思維能力訓練活動。
進入初中后,雖然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突飛猛進,但是在英語思維的塑造方面,還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v觀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一言堂”的“灌輸”講解方式,留給學生參與互動的時間并不多,導致其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陷入僵局。即使教師準備了提問、互動等閱讀教學活動,也沒有結(jié)合閱讀文本開展有針對性的思維能力訓練。
英語對于我國學生而言是一門外語,在整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想徹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意識,吸引他們主動思考和分析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就要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學生只有會閱讀、懂閱讀,才能讓英語閱讀學習游刃有余,從而在閱讀中不斷拓展思路。但是,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片面強調(diào)記詞匯、背語法、做習題等任務,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如此一來,學生看似讀懂了英語文本,但是缺乏思考、分析的能力,閱讀效果不佳。
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思維品質(zhì)被列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水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有如下意義:
第一,融入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讀寫教學,還需要教師圍繞閱讀文本,有針對性地進行基于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以豐富閱讀學習內(nèi)容。
第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英語閱讀學習方式,將英語閱讀學習從“讀”轉(zhuǎn)變?yōu)椤白x思結(jié)合”,使學生可以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文本、閱讀互動中不斷拓展思維空間,充分提升思維意識和思維能力。這不僅符合《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創(chuàng)新、思考、解決問題等方面的思維能力。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生動的語境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提問是教師在課堂上常用的方式,能有效推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引導其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作出合理、科學的評判。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要學習的文本內(nèi)容,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點或者生活場景等,設計一些能激發(fā)其思維意識的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中“為了提問而提問”的方式,嘗試采用開放性的提問技巧,引發(fā)學生大膽思考、想象,從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其閱讀的積極性(張偉2022)。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5 Wild animals Reading 板塊的長篇閱讀文本時,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文章內(nèi)容的積極性,教師在閱讀前提出如下問題:
1.Do you know what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 is?Do you like it?
2.How much does a newborn panda weigh?Can they eat?
3.Why are 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decreasing?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m?
這些問題從開放性和保守性兩個角度出發(fā),一方面,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如與“希望”這只大熊貓有關的一些內(nèi)容,使學生可以在閱讀分析過程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以問題“How much does a newborn panda weigh?”為例,學生在閱讀后找到相關答案“When Hope was born,it weighed only 100 grams and looked like a white mouse.”。教師的提問非常巧妙,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如“Why are 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decreasing? 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m?”等,雖然閱讀文本中涉及相應內(nèi)容,但不是唯一答案。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認知給出一些合理的解決方式,如“Protec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giant pandas,reduce bamboo deforestation,and conduct artificial reproduction.”等。這些開放性問題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給予他們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更好地鍛煉其在解決問題方面的思維品質(zhì)。
進入初中后,英語閱讀學習的難度逐漸提升,尤其是一些長篇或者抽象性閱讀文本,更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構建可以將看似煩瑣的閱讀內(nèi)容梳理得有條有理,幫助學生從有價值的重要元素中更直觀地進行判斷和總結(jié),從而使其理清閱讀文本的主要思路,提高對文章深層次含義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描繪圖標的方式,提升其英語閱讀的邏輯思維能力(周喜珍2022)。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 時,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本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梳理和分析,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閱讀文本中的學習重點并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由于本單元主要介紹了學校的一些課程安排,以及學校內(nèi)部的一些建筑格局等,即開始部分出現(xiàn)了與學科有關的詞匯,如Chinese、Math、English、History、Art、Music、Geography 等,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學生開始充當“小導游”向媽媽講解學校的主要建筑格局;教師結(jié)合Reading 板塊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結(jié)合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教師鼓勵學生用our school 作為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自由發(fā)揮,繪制與本單元內(nèi)容有關的思維導圖。以某個學生為例,他繪制的思維導圖重點介紹了學校的建筑格局,包含“The playground is very big.”“There are 18 classrooms here.”“These classrooms are bright and clean.”等關鍵因素。通過一張思維導圖,學生將重點詞匯、句型、語法等匯總在一起,并在此過程中充分鍛煉總結(jié)、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日常英語閱讀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和引導,逐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日常教學互動的創(chuàng)新,盡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利用文章中的語言特點展開舉一反三的互動練習,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左惠連2022)。
例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4 Finding your way 的內(nèi)容與“詢問路線”有關,這類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屬于人們?nèi)粘=浑H的常用溝通技巧。教師選擇單元中的某一個閱讀片段或者某一個閱讀文章作為代表,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以課文A trip to the zoo 為例,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常用的詞組、語句,如“We are in front of Sunshine Zoo.”“Go straight.”“Walk along this road.”“to the south of the panda room”等,在文章講解結(jié)束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一張當?shù)貏游飯@的地圖,組織學生利用從文本中學到的詞匯、詞組、語句等進行舉一反三的交流。以“詢問大象館怎么走”為例,學生根據(jù)地圖上的指引給出如下互動內(nèi)容:
A:Where is the Elephant Hall?
B:First,go straight along this road and you will come to the north of the monkey room.Then turn right and go on for two intersections to see the elephant room.
這種讀后的互動練習依賴閱讀文本中學到的基本知識點和語言技能,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植入課堂教學,讓每一個參與的學生都有模擬化的對話場景。學生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隨性提出一些問題,然后由對方根據(jù)地圖中的標識給出合理的解答。這種不確定的互動練習既能讓學生鞏固一些基礎英語知識,又能賦予他們自由的思考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閱讀教學與寫作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其實,對于語言類學科的學習而言,聽、說、讀、寫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思維品質(zhì)方面,讀寫結(jié)合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教學策略。通過寫作練習,學生可以將在閱讀過程中掌握的一些能力和技巧進行輸出,在邊寫邊思考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讓思維變得越來越靈活(蘇菊蓮2019)。因此,針對一些具有拓展教育價值的閱讀文本,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寫作練習,使其思維變得更加活躍。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2 Travelling 時,課文A trip to Hong Kong 詳細介紹了自己和家人在香港地區(qū)旅行的經(jīng)過。這篇閱讀文本是一個不錯的范例,從一封信的角度展示如何用英語完成一次旅行的介紹?;谶@篇文章的特點,教師在課后布置如下寫作練習任務:“Please follow the writing format in the text and introduce a tourist destination to your classmates.”學生可以借鑒文章中的寫作手法、詞組等展開練習。有的學生描寫了自己去北京長城的旅行經(jīng)歷:“This summer vacation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Beijing is not only the capital of China,but also a lot of famous scenic spots,such as my favorite Badaling Great Wall.After dinner in the morning,our bus came to the foot of the Great Wall...”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去海洋博物館的經(jīng)歷:“I like the animals in the sea very much.Finally last weekend,my parents took me to the Ocean Museum,which was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After breakfast,the three of us took the subway to the museum.After checking in,I found a magical world here.I saw many wonderful marine creatures...”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旅行經(jīng)歷,他們的寫作內(nèi)容各具風采。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既回憶了自己的美好旅程,也學會了組織自己的語言,思維分析和語言應用的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當然,除了這種模仿性質(zhì)的讀寫練習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拓展性的寫作主題讓學生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 時,教師從自然、環(huán)保等角度出發(fā),布置開放性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寫一寫“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資源”,如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生可以從地球環(huán)境現(xiàn)狀出發(fā),結(jié)合自己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出一些具有參考性的建議。比如,在保護森林資源方面,學生這樣表述:“Forests are like the lungs of the earth.Without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s,air pollu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I appeal to start from myself,save paper,and oppose all acts of indiscriminate cutting of trees.”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閱讀者。通過以上教學探索發(fā)現(xiàn),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需要教師從閱讀教學的方方面面入手,給予其足夠的參與機會,從而不斷提升其在分析、解決、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思維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