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鼓勵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對此,教師可從閱讀指導的角度教授學生閱讀方法,組織各種閱讀分享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文章從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出發(fā),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例,分析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設計,以期能喚起更多語文教師關于在課堂中運用語文學習任務群開展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設計
作者簡介:梁勇(1974—),男,安徽省滁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小學語文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中倡導學生多讀書,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要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指導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讓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者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中的推薦書目《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例,從建立學習任務群的角度談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設計。
觀照五年級學生的學情,結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內容特點,筆者創(chuàng)設了“前置導讀、讀中分享、讀后總結”三個閱讀環(huán)節(jié),設置“體會哈利·波特、赫敏、羅恩的真摯友情”的核心任務,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了解作者情況、創(chuàng)作背景、書籍主要內容、人物特點,感受魔法世界的獨特魅力,同時圍繞核心任務設計了“感知魔法世界”“體會真摯友情”“認識現(xiàn)實世界”等子任務,構建關聯(lián)呼應、螺旋上升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一、前置導讀,激趣賦能,感知魔法世界
運用學習任務群的方式來開展整本書的閱讀設計,既是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的亮點,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點。為此,小學語文新課標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專門對整本書閱讀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個學段詳加描述,讓一線教師以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為參照,設計出適合自己班情學情的整本書閱讀方案。
而開展整本書閱讀的第一步就是前置性導讀,通過讀前指導,學生能夠初步接觸并了解作者信息、寫作背景,以及書中插圖、目錄等內容,喚起閱讀欲望,激發(fā)閱讀興趣。筆者針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曲折創(chuàng)作歷程以及作者J.K.羅琳的獨特人生經歷設計了如下導讀環(huán)節(jié)。
(一)了解作者背景
1.作者J.K.羅琳知多少?筆者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來介紹作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別名、筆名等),以及她曾經被同學奚落、取花名的經歷,害羞、相貌平平卻有點野的個性特征,讓學生在閱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過程中尋找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特色投射在書中的影子。
2.J.K.羅琳創(chuàng)作《哈利·波特》系列的靈感來自哪里?一是1990年J.K.羅琳在曼徹斯特到倫敦的火車上的一段“胡思亂想”;二是選擇國王十字火車站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作為通往魔法學校的通道,是為了紀念J.K.羅琳的父母在年輕時就是在國王十字火車站相遇的……
3.J.K.羅琳在開始創(chuàng)作《哈利·波特》時遇到了哪些困難?首先是長期失去生活來源,有時甚至不得不靠政府救濟勉強度日,生活非常拮據。其次是她創(chuàng)作的《哈利·波特》初稿曾經被12家出版社拒絕。正是因為她的不懈堅持,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部書一經推出,當年便獲得了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
4.給學生布置自行搜集作者資料、制作作家卡片、在班級中交流展示的任務,借此加深學生對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的認知。
(二)感知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的許多描寫都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比如魔法學?;舾裎执牡乃托欧绞?、入學準備、學習科目、交通工具、校園環(huán)境、體育比賽、日常食物等。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選取最感興趣的方面說說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并猜測魔法世界會是什么樣的。
1.送信方式的不同
首先,讓學生從書中找到貓頭鷹的插圖,然后猜一猜貓頭鷹在書中承擔的角色,再出示書中貓頭鷹第一次到哈利姨媽家給哈利所送之信的內容,閱讀后相互談一談感受,初步體會作者構思的奇妙之處,感受作者天馬行空而又獨特的想象力。
2.入學準備的不同
教師展示魔法學校入學要帶的部分物品清單:一口大鍋、一套玻璃或水晶藥水瓶、一架望遠鏡、一臺黃銅天平……魔法學校的開學準備真是別出心裁,這些道具在他們的魔法學習中會起到什么作用呢?讓學生大膽猜測想象,然后到書中去一一印證。
3.學習科目的不同
在魔法世界,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有《咒語標準》《魔法歷史》《魔法原理》《初學者變形術入門指導》《一千種魔法植物和菌類》《魔法圖和魔法藥方》《神奇也沙鷗及如何找到它們》,假如你生活在魔法世界,你最想學哪一門?為什么?
4.交通工具的不同
出示書中描寫海格騎著摩托車在天上飛的文字片段,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飛機和摩托車進行了組合,創(chuàng)造出了魔法世界的交通工具—飛行摩托車。然后出示書中哈利騎著掃帚的圖片,介紹魔法世界還有一種交通工具,即我們常見的掃帚。作者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賦予了其魔法的功能,由此呈現(xiàn)出魔法世界的獨特魅力。
5.校園環(huán)境的不同
在哈利就讀的魔法學?;舾裎执睦铮灎T懸浮在空中,天花板如星空一般璀璨,樓梯會自由移動,進入宿舍需要特別的通行口令,穿上隱形衣就可以藏匿自己的蹤跡……這一切都為魔法世界營造出神秘的氛圍。
6.體育比賽的不同
教師出示書中關于魁地奇比賽規(guī)則的介紹,再結合電影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比較該比賽和平時常見的體育比賽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體會魁地奇比賽的刺激、驚險和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7.日常食物的不同
引導學生閱讀書中描寫魔法世界食物的片段。魔法世界的食物品類繁多,僅魔法師們愛吃的多味豆就口味眾多,既有巧克力味、胡椒薄荷味等這些普通口味,也有內臟味、鼻涕味這樣的怪味。之后再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于這些奇特的魔法世界食物的感受,體會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以及想別人所不敢想,寫別人所不敢寫的創(chuàng)新思維。
8.畫像、報紙的不同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所有畫像中的人物都是動態(tài)的,與現(xiàn)實世界中靜態(tài)的圖片不同,里面的人物甚至可以與觀看的人直接對話。魔法師們閱讀的《預言家日報》,其中新聞圖片中的人物、景物都是動態(tài)的,可以像紀錄片一樣自動再現(xiàn)相關的新聞事件。
二、讀中分享,豐富體驗,體會真摯友情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整本書閱讀設計中,教師要營造自由閱讀、快樂分享的氛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及時推廣學生的閱讀經驗。原因在于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分享閱讀感受,積累閱讀經驗,迸發(fā)思維的火花,可以讓整本書的閱讀走得更深更遠。
在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分享之前,教師要根據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進度設置不同的交流分享主題。分享交流活動不一定強求學生對主題認識有非常深入明確的答案,這種交流更多是為了推動學生的進一步閱讀,鼓勵學生根據問題在書中做圈劃、寫一寫旁注,引導他們往深處思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制作有關書中人物或情節(jié)的閱讀書簽、讀書小報、讀書卡片,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指導學生開展《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筆者認為設計好導讀問題、梳理書中人物關系、定期開展主題討論對推進學生深度閱讀效果明顯,于是設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設計導讀問題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閱讀分享中,筆者以章節(jié)為單位,設計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關注關鍵細節(jié);有的促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故事主題的了解,做到逐步思考,從而實現(xiàn)精讀全書的閱讀要求。全書共分為十七個章節(jié),現(xiàn)以第一、第二章節(jié)的閱讀問題設計為例。
第一章:大難不死的男孩
(1)哈利姨媽一家的生活怎么樣?他們?yōu)槭裁床辉敢馀c哈利一家人有來往?
(2)哈利的父母怎么了?哈利為什么會大難不死?
(3)是誰把哈利送到了他的姨媽家?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主人是誰?
(4)巫師們在為一件什么事慶祝?
第二章:悄悄消失的玻璃
(1)哈利在姨媽家過得好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哈利身上經常發(fā)生哪些奇怪的事?
(3)在動物園里,棕色巨蟒與哈利對話了嗎?它是如何逃出動物園的?
(4)哈利經常碰到的不認識卻又跟他打招呼的是些什么人?
通過問題設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思考故事的情節(jié)設置,找到情節(jié)之間的關聯(lián)處,建立故事的因果關系,為后續(xù)理解人物形象打下基礎。
(二)梳理人物關系
首先,讓學生列出書中涉及的人物(包括馬人、妖精、幽靈),然后嘗試分成正方人物、反方人物、其他人物三個方陣,其中正方人物有哈利、羅恩、赫敏、鄧布利多、馬人費倫澤等18人,反方人物有伏地魔、奇洛教授、馬爾福、達利等8人,其他人物有費格太太、皮爾波奇斯、奧利凡德先生、皮皮鬼、馬人羅南等12人。
接著,讓學生以哈利為中心,用思維導圖構建人物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做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體會哈利與羅恩、赫敏核心三人組的誠摯友情。
最后,教師從整本書入手,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兒童認知規(guī)律,對整本書進行總結與提升。同時,結合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明晰全書“正義、勇氣、友情”的主題。
(三)開展主題討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適時地舉行閱讀主題討論,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故事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學生的文本感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部小說中,既描寫了象征正面力量的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也突顯了主角三人團誠信、互助的優(yōu)秀品質和友誼的可貴之處,同時描寫了黑暗與危險的禁林冒險,引出書中最強大的反派—伏地魔,以及其背后邪惡的黑暗勢力,這些實際上都是本書中鍛煉哈利·波特的“魔法石”。
針對這些需要學生思辨的內容,筆者設計了三個主題討論題。主題一:你如何看待德思禮家的小男孩達力。主題二:如果你進入魔法學院,你愿意被分院帽分到哪個學院?主題三:如果你是教師,你將如何分配哈利、羅恩、赫敏三人組各自的角色,確保他們能順利地完成保護魔法石的任務,為什么?
學生通過對三個主題的討論,在思辨過程中升華了自己的認知—遇到困境并不可怕,只要能勇敢地面對,就能夠走出困境、戰(zhàn)勝困難,從而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三、讀后延伸,評價反思,認識現(xiàn)實世界
新課標指出,在整本書閱讀中,要注意“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供寫作、展示、研討和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從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的結尾,由于主角哈利的勇敢,他最終成功地保護了魔法石。他的這份特別貢獻,加上其他同學的共同努力,使其所在的格蘭芬多學院獲得了最高榮譽—學院杯,他的付出獲得了眾人的肯定。這時,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尋找身邊的“哈利·波特”,尋找具有自信、正義、勇氣等美好品質的同學或朋友,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好。
在整本書閱讀結束前,筆者組織了多樣化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首先,筆者針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組織了一次閱讀測試,考查學生對本書內容的了解情況。其次,讓學生制作《向你推薦一本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宣傳海報,在海報制作中要體現(xiàn)書名、作者、推薦語,同時要突出亮點,必要時還可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再次,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最后,展示讀書筆記,教師和學生一起針對系列展示成果進行打分,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對成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激勵。
在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建構過程中,閱讀是中心,任務是驅動,整本書是載體,只有真正做到三位一體,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